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即是把作品用声音读出来,使书面文字变成音像语言,这似乎并不难,但要真正达到所谓“运用声音表情达意”的境界,则并非件易事了。这就需要老师从读的有关理论着手,指导学生在读准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发声技巧,以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内容及情感来。为此,我从语音的四要素入手,采用了先逐一定向过关,再进行综合训练的指导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关于音色问题。音色即声音的个性,包括语音自身和用语本人的个性。如j q zh sh声音不同;男女老幼性别年龄不同,其音色就不同;各人生理构造不同,其音色也不同。因此,我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发清每个字的音色,然后再根据  相似文献   

2.
朗诵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力,还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朗诵可以很平淡,也可以非常动人,一篇平淡的文章可以被读得非常打动人,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也可以被读得非常平常,索然无味。大家知道,音乐都是讲究声音甜丽,文学作品的朗读也同样需要。我们可以先听一听大自然的声音:"在大自  相似文献   

3.
浅谈朗读与朗诵的区别李莉朗读和朗诵都是有声的、创造性的语言艺术活动,它们有不少相同之处,但是,朗读和朗诵从形式到方法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首先,朗读和朗诵的形式不同。虽然两者都是有本可依,都是在理解、感受原作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再创作,但朗读是不离开作...  相似文献   

4.
刘雪更 《新疆教育》2013,(7):141-141
在语文教学上,朗读占有重的地位。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显得更为重和不容忽视。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通过声音加工成生动活泼的口语,是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语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不读,学生就无法熟悉文章,感悟文章,理解文章。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朗的读指导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一、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朗读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朗读具有视觉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读者仔细看着语言材料,又具有口语(表达上)的因素,朗读者大脑想着其发音。然后专注地念出其声。在大声朗读时.通过颅骨把声音传送到听神经,大脑记录下送达的信息。朗读是生理活动向心理活动的转化,即“内化”。  相似文献   

6.
一、朗读与朗诵的区别“朗读”是一种创造性的读书方式 ,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 ,是从事宣传和教学 (特别是语文教学 )的重要手段。提起朗读 ,大家容易联想到文学朗诵 ,不少教师把朗诵和朗读看成一回事 ,有的教师知道朗读和朗诵不是一回事 ,但也不明白区别在哪里。徐世荣教授从目的和要求两方面把朗读和朗诵区别开来 :“文学朗诵是一种艺术形式 ,表演出来 ,供大家欣赏的 ,它和戏剧表演性质相近。语文教学里的朗读 ,是语文教学常见的一种手段 ,通过它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学习语言、文字、文章。教师朗读 ,除给学生示…  相似文献   

7.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通过声音加工成生动活泼的口语,是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朗读,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语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当书声朗朗,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是被老师烦琐的分析和提问占据大量时间。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古向东 《教育艺术》2002,(11):49-50
调性是指音乐作品中所体现的调式特征 ;旋律是音乐的基本要素 ,这二者对于人体声音共鸣的美化和扩大都非常有用 ,都均为朗读艺术的灵魂。一、字调与句调在汉语里字有字调 ,句有句调。字调就是指我们平常所说的声调 ,指一个字的平、上、去、入。句调就是语调 ,指一句话的抑扬起伏。字调的语音因素主要表现在语音因素的高低长短变化上。一句话的抑扬顿挫则不仅和高低长短有关 ,和声音的轻重、快慢、停顿及这些因素在程度上的变化都有关系。语调即利用这些因素把说话人的思想感情和态度表现在语音上 ,形成高低不同的起落线。朗诵处理的是文学作…  相似文献   

9.
一、创设朗诵情境,培养语感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如果朗读时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是无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因此,朗读时要感情充沛,甚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可能融为一体。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会自然而  相似文献   

10.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文章,将书面语言通过声音加工成生动活泼的口语,是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朗读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语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一般来说爱好朗读的学生口语发展较快,而且说话有条理自然流畅。《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不进行朗读,学生就无法熟悉文章,感悟文章,理解文章。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朗读指导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这将会给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谈谈对朗读教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文学作品的朗诵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试中一个重要环节。考试中对文学作品朗诵的考查分为朗读自备稿件和朗读指定稿件两种不同形式。既要广泛地多读多练,更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文章,从情感、声音、气息三个方面做精读、精练,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只有做到情、声、气有机结合才是成功的朗诵。一、文艺作品朗诵中对情、声、气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2.
黄清萍 《福建教育》2005,(6A):29-29,58
朗读是用声音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离开了对文章的准确理解,声音技巧自然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只有用恰当的声音去表达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才有生命力,同时,朗读水平的逐步提高,也促进了对课文理解的一步步深入。理解、体验与朗读相互依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朗读就是把书面上写的语言变为口头上说的语言 ,把无声语言 (文字、文章、文学作品 )变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语言。具体地说 ,就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 ,生动地再现文章的内容 ,并引起听众感情的共鸣。朗读是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活动。既然要使用有声语言 ,当然就会涉及到许多语音问题 ,而且必须服从语音的规律。因此 ,有人理所当然地认为 ,要朗读好书面语言 ,首先 ,要读准字音。用普通话读准每一个音节的声、韵、调 ,并根据普通话的音变规律读好音变 ,做到吐字清晰、饱满 ,这是搞好朗读的前提。其次 ,要掌握技巧。光停留…  相似文献   

14.
朗读,就是用清晰标准的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是将书面语奇通过声音变成有声语言,是一项由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不可缺少的语文教学手段。作为一名在基层教学的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笔者有如下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文章,将书面语言通过声音加工成生动活泼的口语,是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朗读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语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一般来说爱好朗读的学生口语发展较快,而且说话有条理自然流畅。《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  相似文献   

16.
“语音就是语言的声音,它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社会交际作用的声音”,而“歌唱是用人声唱出与语言结合的音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声乐技巧在普通话语音中的作用。一、发音:用歌唱的发音方法发音,朗读才具有优美的音色一般人在说话发音时,声带是被拉长、拉紧的,同时声带的振动是整体的,也就是说,一般的人,说话时自然产生较多的“基音”。而具有声乐技巧的人,他们在发音时,声音在气息的控制和共鸣腔的作用下,发出更多的“泛音”,“尤其发高音时,声带则自动缩短,内部张紧,边缘变薄,而声带的振动也只限于其边缘变薄部分,这种发音方法虽然较平常的说话而言显得不自然,但发音效率较高,发音比较不费力”;当然说话不能完全跟歌唱一样,“说话与歌唱虽然都有发音的动作。其实两者技能不同。前者,虽然有发音的动作,但大部分是咬字吐字的技巧;而后者,则虽然也有咬字吐词,但主要是美妙的声音和用声音表现音乐艺术的技巧”;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发声才臻于美妙,圆润动听。二、共鸣:将歌唱中的“共鸣”运用于朗读,音量则增大从一般人的讲话中,不难发现有些人声音细小、传不远,遇到须作较长时间说话或连续高声呼唤时,嗓子便容易疲劳,声音容易变沙、变哑。这说明他们...  相似文献   

17.
何世峡 《云南教育》2001,(14):40-42
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张颂在《朗读学》一书中说道:“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朗读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说话’。”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了解和学习朗读。   一、朗读的特点   1.声音   朗读当然有声,但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变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有其复杂性和灵活性。声音形式变化无穷,声音表现稍纵即逝,难以捕捉,难于描述,难于把握。一篇文字作品,由同一个人朗读,第一遍与第二遍比较也会有许多差异,何况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朗读文字的处理呢。因此朗读的声音形式必然充…  相似文献   

18.
<正>人们把上学称为“读书”,可见不“读”不知书.又把“知书达理”有机机组合在一起,说明要“达理”得先“知书”.两者都源于一个“读”字,足见“读”之重要.“读”有种种:朗读、默读、泛读、研读……我们按是否读出声音把它分为两种:出声读(即朗读、朗诵或吟诵);不出声读(也就是默读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朗读、背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文字是音义形的结合体,它不是静寂的符号,它自身的特点就决定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朗读,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它是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表达艺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各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也提出了明确的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了熏陶感染,又锻炼了用语音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笔者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深知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朗读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柳暗花明读中求合肥十中林建开朗读就是把书面上的文字加工成生动活泼的口语。它通过声音的媒介把课文内容立体化、形象化。它可以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内在的感情变化通过语音、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表达得淋漓尽致,以补充文字上的不足。有道是:读到有情时,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