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庄子《人间世》一篇的层层浅析,反映庄子主张“无己”、“无用”之用的处世之道并提出对这一处世之道的辨证看法,同时认为人们辨证地运用它以受益。  相似文献   

2.
赵羽 《文教资料》2007,(23):143-145
庄子哲学有一个核心概念,这就是\"道\"。在《庄子》中,\"道\"既是代表宇宙、自然、天地、万物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代表一切物质、精神、客观的、主观的概念的本源。庄子\"道\"论,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和基础,庄子丰富的美学思想也多缘\"道\"而来,其艺术精神体现着\"道\"的特征。在庄子的美学体系中,美与丑并不是最高范畴,我们只有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庄子之\"道\",才能够真正领会庄子的超越性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3.
先从句法上把《论语》中171个“於”字句分为“VP”前“於”字句和“VP”后“於”字句两类,然后再主要从语义着眼分类描写。  相似文献   

4.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与\"器\"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其中的差别是微妙的.<学记>与<大教学论>分别是中国与西方的第一部教育学专著,<学记>重视形而上之\"道\",<大教学论>重视形而下之\"器\".  相似文献   

5.
詹姆斯·乔伊斯在其代表作《尤利西斯》中,多方面地借鉴运用了音乐创作中的赋格曲和奏鸣曲式等形式与结构。这些\"音乐化\"的表现手段不仅使《尤利西斯》这部原来看似支离破碎、杂乱无章的意识流小说具有了内在的秩序和连贯性,而且它们也是乔伊斯表现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约翰奈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德国著名作曲家,一生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其中包括21首匈牙利舞曲,犹以升f小调第五号《匈牙利舞曲》最为著名。乐曲以严谨的复三部曲式结构,在特殊的创作背景下,忠实的继承了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又融入了匈牙利民族特有的音乐素材,特别是借用了吉普赛音乐的旋律,旋律粗犷豪放,节奏自由,是一首有创造性的、有个性的、有强烈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初稿)》中提出,“从理论上说”和“从历史的观点来看”,俄国存在着走新式社会发展道路的可能性,因为俄国“农村公社”和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同时存在,它能够吸收西方的一切积极成果,而不必经受资本主义发展的波折和痛苦.但从俄国的现实看,农村公社“几乎陷入绝境”,俄国走新式社会发展道路的可能性趋于消失.马克思在俄国社会发展道路上的两种设想,体现了发展道路选择上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给人的一种总的感觉是\"悲凉\"——天气寒凉、民生凋敝、故乡\"隔膜\"、希望渺茫,\"悲凉\"是全文的基本格调.抓住\"悲凉\"二字就是抓住了文章的\"文眼\".以此为切入点弄清楚全文是如何围绕这两个字进行布局谋篇的,我们就能析出文章震撼人心的\"理\",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精巧构思.  相似文献   

9.
王实甫<西厢记>诞生后,明、清两代对<西厢记>翻、改、续的作品,据统计有32种左右,其中秦之鉴的<翻西厢>变郑恒为主角,并翻改<西厢记>中\"有碍风化\"的情节,试图\"为崔、郑洗垢,为世道持风化焉\".但由于<西厢记>的广泛影响,以及<翻西厢>在思想、艺术上存在的局限性,导致其始终未能撼动王\"西厢\"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小鲍庄>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是王安忆在\"文化寻根\"热潮中的独特书写.本文运用广义的修辞学理论,从小说的焦点人物\"捞渣\"的修辞命名切入,对文本的主题指向\"仁义\"展开了思考,讨论了小说解构传统\"仁义\"的修辞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最重要的名著之一,关于其中《定势》篇中势的理论内涵,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文心雕龙·定势》篇中\"势\"的理论有着广泛而长久的文化史基础,只有通过考察《文心雕龙》与书法艺术理论的联系,才能准确把握\"势\"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乌托邦诗篇》始终贯穿着救赎的主题。这种救赎的主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给予了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在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压力下经常感到无奈、孤独、麻木的人们很好的启示。作品的救赎主题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尝试用宗教情感来拯救人心,用爱心来实现对人心的救赎,用民族历史文化积淀使人们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3.
作者认为汪曾祺小说《受戒》运用全知与受限制交替的叙事视角、介于讲述与显示之间的叙事方式、顺叙中见穿插的叙事顺序、平淡而诗意的叙事语言,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独特的艺术氛围,从而促成了汪曾淇晚年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纪实性散文。作品取材于家庭小事,表达方式近乎完全是平淡质朴的叙述,鲜有直接的情感抒发。作品之所以能够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语文教材多次更新的保留篇目,主要原因之一也就在于其字里行间渗透着父子之间真挚感人的情感,这是作品能够绽放无穷魅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中主人公的变形对其家人造成巨大痛苦的分析,及小说内在艺术特色的阐述,展示了作家对现代社会人的极端孤独与寂寞感的精辟描述,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抨击。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的小说通过对传统小说观念、传统伦理道德资源和美学资源的独立吸纳和创造性转换,回归"小说"文体,以伦理、人道主义为思想倾向,以和谐为审美表达的至高之境,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中\"以\"字是出现比较集中的词,用法复杂多样,而且相当灵活。在对该文献中\"以\"字的用法进行了穷尽式的量化统计基础上,又对其一般和特殊用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出\"以\"字做动词、介词、连词等所体现的具体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是小说中的一个次要人物,但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作者借\"我\"表达了对年轻的贞贞的同情和对霞村(解放区)依然存在的浓厚封建意识的批判。在霞村津津乐道的咀嚼贞贞的痛苦时,\"我\"站在了霞村的对立面,举起了人性解放、妇女解放的大旗。  相似文献   

19.
《离骚》是一篇卓绝古今、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是屈原自叙生平的抒情诗。全诗围绕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谋篇布局。本文从脉络结构、意象选择、抒情手段等方面探讨全诗的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论语》疑问句的研究,主要存在如何准确辨别《论语》中的疑问句以及正确分析疑问句句法结构的问题。在《论语》中,\"乎\"\"与(欤)\"等语助词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疑问句的辨识,但在不同语境中却可标志感叹句、反问句、测度问句等句式,故同时也要考虑表揣测语气的\"其\"、表反问语气的\"岂\"等语气副词的作用,才能准确辨别疑问句,从而正确理解句意。疑问代词\"何\"具有作宾语、状语、定语等多种语法功能,以\"何\"的句法地位分析为例来剖析疑问句的深层结构,这是辨别疑问句的一个方法,同时也能更准确地理解语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