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型人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内驱力,张扬学生个性,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鸣 《学周刊C版》2019,(9):14-15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应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本文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实际分析了高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阐述了高校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高校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协助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创新及创新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高校必须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构建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在对我国高校当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对策,即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意识;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建设创造型师资队伍;构建个性化教育体系;营造良好校园文化,丰富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4.
创新及创新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高校必须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构建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在对我国高校当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对策,即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意识;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建设创造型师资队伍;构建个性化教育体系;营造良好校园文化,丰富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5.
张岚 《考试周刊》2015,(27):151-152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课题。开展"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研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对于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具有重要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加强服务意识。在学生管理上,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服务理念,全心关怀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和就业,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的高校教学改革,必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做到: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大教改力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8.
成人高等教育改革能否顺利实施与稳步推进,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才能稳定地推进成人教育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以生为本,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此,以成人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为背景,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校辅导员角色的重新定位及认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实践的角度出发,认为高校辅导员在为学生服务、为学校办学目标服务的过程中,要对自己在高等教育环节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高校辅导员处于教育和管理学生的一线位置,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人才标准观,因时因地地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和管理,从而培养出新世纪的高等人才。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解读及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确立“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是教育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时代要求。高校管理“以人为本”的内涵就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人本化管理,以求达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传媒业的兴盛,高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如何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就业为导向,加强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组针对社会需求和新闻业界的需要进行详细调查研究,较为细致地掌握了河北省对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及素质要求,在教学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就业渠道等方面提出可行性措施,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从而提高新闻传播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和重要战略思想.我国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高校督导工作在完成这一任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搞好督导工作,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办学以育人为本,着眼于实现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学以教师为本,着眼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学习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学生为本"是高校科学发展的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利益诉求,突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使所有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成熟的社会公民,为他们进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这就决定了高校办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方针。从七个方面就高职院校如何真正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着实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做了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14.
张欣  李忠艳 《考试周刊》2010,(49):215-216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按照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和价值规律培养具有较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载体,是高校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以人为本,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育人重要措施与必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由应试型教育向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转化,高校的社会实践以什么样的思想作为指导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东北林业大学在社会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全面、和谐、科学发展为指导思想",其底蕴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精髓,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益于学校与社会向着和谐的方向发展,而且有益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课题通过对商科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社会对商科人才的要求和发展趋势,借鉴国际经验,依托商科专业建设平台,充分发掘企业的相关资源,激发学生自我意识,构建以高校为主导、企业为依托、学生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的全程式、实景式、互动式的人才培养机制,走高校专业建设和企业资源开发的集群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张建颖  顾莹 《文教资料》2009,(4):159-161
大学生创业是当前高校中的新现象,如何引导、鼓励、支持充满朝气的大学生创业者,值得探索研究.本文作者通过对南京部分在校大学生创业观现状的调查,展开实证研究,提出高校的创业教育指导应该充分体现为以学生为本,以社会为基,坚持科学的教育改革,构建和谐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着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业人才.关词:大学生;创业观;现状;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盛武 《文教资料》2008,(27):196-198
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高校中的体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高校办学的基本理念.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张福宝 《学子》2014,(10):14-14
传统的高校教育普遍侧重于对学生的专业化程度培养,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专业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尤其是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剧,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大多集中在了素质方面。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需要高校革新教学体制机制,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一、全面素质教育全面素质教育指的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通过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来培养综合型素质人才的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19.
张福宝 《学子》2014,(20):14
传统的高校教育普遍侧重于对学生的专业化程度培养,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专业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尤其是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剧,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大多集中在了素质方面。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需要高校革新教学体制机制,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一、全面素质教育全面素质教育指的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通过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来培养综合型素质人才的现代教育。全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大多数高校共同的困惑。在就业压力下,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大多数高校不得已的选择。应用型人才包括通用型人才和岗位技能型人才两种类型,我国的普通本科院校应当以培养通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通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强化分类指导;实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