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艳妮  张晓冉 《文教资料》2014,(28):115-117
高校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国籍的多元化。让高校跨文化交流研究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学生工作是高校中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工作内容之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从学生工作的角度探讨如何避免跨文化冲突,建立符合国情的科学的中外学生融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外学生融合是共处于高校校园中的中外学生能彼此适应并建立有效的社会交际关系的过程。高校应从学校政策层面整合校园学生活动资源,为中外学生的交流与融合创造更多的机会,合理优化学校学生活动资源的配置,重视中外学生互动平台的搭建,允许并鼓励成立留学生社团组织或者允许留学生加入中国学生社团组织。  相似文献   

2.
张虎 《考试周刊》2008,(7):66-67
新疆的少数民族英语教育具有跨文化的特点,很难找到一种教学方法适应每个学生.折衷教学法融合了中外多种教学法的长处,是最佳选择.折衷教学法的应用,从根本上可以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育评论》2008,(2):43-46
跨文化教育主张对多元文化的尊重、相互理解,从理解本国人民的文化发展到鉴赏邻国人民的文化,最终鉴赏世界性文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新。然而,我国目前的跨文化教育存在着无序和文化被动接受的缺陷。因此,跨文化教育必须增强学生的中外文化"预设",正确"移情",实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视野融合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4.
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认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时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相应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谭蓉蓉 《考试周刊》2012,(33):15-16
翻译活动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本文在阐释翻译活动与文化交融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历史上四次大规模翻译活动在中外文化交流融合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时至今日,翻译对推进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从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中吸取经验,充分认识翻译的跨文化意义,以文化研究为基础,以翻译活动为媒介,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和中国文化的外译,在交流对话中弘扬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6.
当今高校借助建构主义理论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够更好地履行其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基本功能。建构主义与外语课程思政是兼容并蓄、相辅相成的,能够促进思想文化内涵元素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有机融合。将高校建构主义理论与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深度融合,能够更好地推动“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教育实践,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实现多元文化互动交流与中外文明互鉴。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际是指文化、语言和环境有显著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包含语言和语用能力,还包含对社会文化知识的识别、对情感能力的识别以及对行为的适应和理解。在中外文明全面交流互鉴的背景下,当代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水平国际人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高校只有充分融合跨文化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具有中华文化情怀、多元文化观和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交际》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通识教育课程,但基于单一文化的课堂教学难以实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目标。笔者提出建立多元文化环境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迫切需要。同时,对中外学生混编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外学生融合是高校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其中,价值观传播既是中外学生融合的重要内容,又是其核心目标之一。本文结合上海大学中外学生融合实践,从打造融合项目、创新传播途径等方面分析中国价值观传播在中外学生融合中的实施原则与策略,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拓展课程,开设《跨文化交际》选修课既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外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以提高大学英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出发点,立足于实践教学的探索,探讨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跨文化交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国际汉语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之一。课程思政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将思政元素、价值理念、精神追求融入各门课程之中。跨文化能力培养中蕴含丰富的思政育人要素,本文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构建了“德、知、行”的课程三元教学目标,并从传播传统文化、聚焦真实案例、中外文明互鉴、结合全球热点四个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融合之道,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  相似文献   

12.
张丽 《亚太教育》2024,(3):99-102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己文化价值的总体认可和充分肯定。在初中英语课程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跨文化语境中理解和感悟中外优秀文化的内涵,还能帮助其形成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教师可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比整合教材中的中外文化内容、结合时事热点拓展教材主题、学科融合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等方式,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5,(93):146-147
<正>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不断加强,企业十分重视具有一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技能人才,对学生英语学习要求随之提高。职校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是增进跨文化理解,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扩大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等,为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目前鲜有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现状的分析探讨。我们对五年制高职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素养进行了问卷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也不断增加,然而高校中留学生普遍存在跨文化交际困境.基于身份管理理论,以浙江大学为例,深入分析了在华高校留学生群体跨文化交际的身份管理特征,通过质性研究的三角测量法从中外双方学生的视角分析中外学生跨文化交际困境的原因,研究发现,在不同交往阶段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是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身份冻结与差异化管理、关系身份与文化身份的平衡以及社会隔离和关系身份认同.对于如何有效解决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包括通过成立留学生"学长辅导计划"、跨文化交际培训时注重双方关系身份认同、丰富学生的跨文化实践来解决这一困境.  相似文献   

15.
文化导向型英语教学模式是站在文化的高度,将语言视为文化的载体和表象,强调学生掌握目标语文化体系的重要性,力图在中外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地移入与吸收英语语言知识,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快速发展。本文从高职英语听力、口语和精度教学三个方面阐述了文化导向型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鉴于中外文化教育对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基于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鉴赏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目的,阐述了中外文化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重要作用以及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中外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英语教学应有利于理解外国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进而拓展文化视野,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逐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为开展跨文化交际做准备。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教学就是将学习语言融入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所进行的语言教学.跨文化教学可以通过讲授词汇的文化意义,利用语句的语言环境,进行中外各国的文化差异的比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在适宜的语言氛围中和文化背景中提高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师专学报》2017,(4):12-14
英语阅读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英语阅读可以从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合理选择阅读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拓展渠道与积极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等方面进行改善,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中外文化素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外国文化知识,理解其价值观,正确评价中外文化差异,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应该只满足于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还应该培养自身的文化素质,提高人文修养,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