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公交车到达交叉口时其通行方向相位所处的情况,提出相应的绿灯延长与红灯缩短两种公交信号优先感应控制策略。基于车辆到达与离去的车辆停车与消散原理,对两种信号优先策略实施前后的各相位车辆总延误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再结合公交车与社会车辆的平均载客量进行整个交叉口的人均延误变化情况分析,基于人均延误减小的原则,求出绿灯延长或红灯缩短的理论时长,综合考虑影响相位的最短绿灯时长,确定能够满足各相位通行需求又能实现公交优先的信号控制方法,最后通过案例进行计算验证,结果表明延误计算模型与公交优先时点判断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港湾式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城市的公交运行现状,使用时空分布图分析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车辆运行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计算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站点排队概率、停靠时间分布和汇入间隙的等待时间.利用杭州市的调查数据对公交车辆的站点停靠时间进行了分布拟合,结果表明对数正态分布的拟合效果最优.使用Matlab编程求出了不同停靠时间分布参数和外侧车道流量下的站点通行能力,结果显示随着分布参数和外侧车道流量的变化,站点通行能力的变化范围较大.最后,使用实测和仿真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计算值与实测数据、仿真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78%和5.28%.  相似文献   

3.
采用江西省宜春市2路公交车早上6:00—9:00的车辆自动定位数据,分析了公交运营中常见的车头时距不稳定现象.对比讨论了6:00—7:00和7:00—9:00两个时段的车头时距稳定性,结果表明:交通状况和客流需求均会影响车头时距的稳定性.为了分析发车间隔对车头时距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车辆到站时间模型,该模型假设车辆的停靠站延误与车头时距线性相关.采用Matlab对该到站时间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发车间隔的大小和波动均对车头时距稳定性有影响,发车间隔越大,波动性越小,车头时距越稳定;发车间隔的波动对车头时距稳定性的影响比发车间隔的大小对其的影响更为显著.控制发车间隔的波动可以有效改善车头时距的稳定性,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构建过程中忽视交通需求管理要求及缺乏政策敏感性等问题,建立了基于离散选择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并论证了其对交通需求管理的适应性. 建立包括个人社会经济特征、时间和价值3 个变量的私人小汽车-公交车离散选择模型,并通过停车收费和公交优先 2 种交通政策来评估模型的政策敏感性. 实证结果表明: 出行选择对停车收费政策敏感性不强,表现为 88. 41% 的出行者对停车收费政策不敏感; 出行选择对公交优先政策敏感性较强,表现为 67. 70% 的私家车出行者及 77. 02% 的公交车出行者对公交优先政策敏感. 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具有政策敏感性,在满足需求预测基本功能的同时对需求管理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为克服公交调度优化模型中纯电动公交车受续航里程约束、未考虑驾驶员舒适度的不足,提出了人-车固定模式的纯电动公交车柔性调度优化方法。采用休憩时长为衡量驾驶员舒适度的指标,将保证驾驶员舒适度产生的负面边际效应量化为延误成本,以公交企业总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优化调度模型,引入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求解。改进算法通过调整粒子群算法的位置和更新机制解决传统粒子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算法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柔性调度优化方法能有效降低公交企业的总运营成本,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通过设置公交专用车道或锯齿型公交优先进口道,可以实现公交车在空间通行权上的优先,但不能实现时间通行权上的优先。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推理的十字口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系统.探讨该系统中用于公交车辆定位和检测的信号标杆定位技术.重点研究公交优先的智能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左转公交延误,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公交预信号的可变公交车道控制方法(VBAL).该方法将可变车道与公交优先预信号相结合,在不对其他车辆造成较大影响的基础上,实现了左转公交的优先通行.给出了VBAL的渠化及控制方法,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将VBAL方案与单左转车道方案(SLTL)和双左转车道方案(DLTL)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利用累计曲线图示法建立了左转公交和直行车辆的延误变化计算模型.通过灵敏度分析研究了车辆比例及绿信比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VBAL方案能够在降低左转公交延误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直行车辆延误的增加.利用VISSIM将该方案应用于实际路口,结果证实了VBAL方案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干线协调交叉口的车辆延误,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与增强学习算法(RL)建立了一种新的分布式交通信号协调算法.增强学习算法通过训练各个智能体与外界环境的交互能力达到减少车辆延误的目的.为更精确地描述干线上的车队运动规律,引入了罗伯逊车队离散模型,并基于该模型以及HCM2000中的干线交叉口车流延误计算公式建立了RL中的回...  相似文献   

9.
在融合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系统中,如何缩短任务执行时长以帮助矿工节点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数字货币奖励是极为重要的问题.通过考虑不同任务卸载方式的性能差异,提出了一种能耗受限的最小化时延任务卸载方案TOSML.首先对融合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系统中的任务执行时长和能量消耗进行了数学分析,然后在系统总能耗及终端能耗均受限的条件下,建立了以最小任务执行时长为目的的数学优化模型,最后利用遍历算法对上述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在仿真中,对系统的能量消耗、执行时长等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证明此策略能够有效提升矿工节点挖矿速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公交车辆停靠时,公交车流和道路车流的相互影响,并选用恰当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公交站点的运行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设计一种电子公交站牌系统,并给出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该系统以LPC2103为控制核心,通过无线收发芯片CC1020对车载终端发送过来的车辆状态信息进行处理与转发,实现同一站牌不同路数公交车站点的动态显示和语音报站功能;利用CC1020无线通信模块组成一个智能监控网络实现实时监控与管理.测试结果表明,该公交电子站牌功耗低,可靠性较高,数据利用UHF专用通信网传输,数据传输成本为0.  相似文献   

12.
研究车辆赛道行驶仿真算法,建立扩展的5自由度车辆操控模型,运用准稳态方法实现赛车行驶动力学仿真。以上海国际赛车场为例,将计算得到的行驶时间与各年实际比赛结果进行对比,误差在-4%~7%之间,证明该方法具有足够精度,且研究了不同车辆参数对车辆赛道行驶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城市框架的扩充发展,安阳公交车辆台数逐年递增,车辆装备技术含量也不断提高,给车辆综合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过去,常常由于在认识上、工作上的片面性,使车辆管理仅限于车辆维修工作上,忽略了对车辆选型、费用分析以及更新改造等相关综合管理,制约了企业的均衡发展.因此,结合安阳公交车辆综合管理发展历程,阐述了车辆综合管理所涉及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Adams-Matlab联合仿真的车辆地面相互作用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体动力学在Adams环境中建立了某款工程车辆的模型,以汽车地面力学中Bekker承压模型和Jo-nasi剪切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刚性轮和弹性轮模型以模拟轮胎地面接触,并将轮胎地面接触模型用S函数描述,以提高仿真运行速度和计算精度.最后借助Adams-Matlab联合仿真工具,对车辆与松软地面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了地面特性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同车辆行驶速度、路面不平度和载荷一样,地面土壤力学特性对车辆行驶平顺性也有重要影响.该联合仿真模型能将地面变形因素考虑到车辆平顺性分析中,为非公路车辆悬架优化设计提供了思路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对混合型道路公交车辆信号控制问题,综合采用微波、RFID,ZigBee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多种传感技术构建公交沿线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对交通运行参数监测、BRT车辆准确定位和无线通讯功能,通过车辆设备与信号机间的信息交互,实现了信号的优先控制,提高了公交的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交叉口交通系统分析方法的不足,构建了一个广义随机Petri网的城市十字路口交通系统模型。该模型描述了城市交通的动态性和随机性,并依据仿真过程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性能分析,以仿真结果论证了公交优先策略的合理性,提出使用Petri网作为模拟设计交叉口信号控制系统,改进高峰时段公交车通行率,解决了动态研究分析系统指标求解繁琐的问题,对城市交通管理、建设规划及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降低公交运行成本、方便乘客乘坐是公交调度首要考虑的因素,因此,对公交调度进行优化设计要充分协调乘客和公交公司的利益冲突。首先建立能够模拟公交车运行的确定性模型,然后引入隶属度函数,在确定性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模糊多目标规划模型,使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通过实例对基于遗传算法与确定性模型的公交调度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获得的公交调度模糊最优解比确定性模型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公交超载现象反映了法律与道德之间、法律法规之间以及法律规定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解决当前"公交超载"现象的出路在于尽快修改现行法律,使新法既照顾到公交车辆的特殊性和我国当前的现实国情,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客的法定权利,使法律与道德、情理、社会现实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9.
智能驾驶员模型用于自由流和拥堵流状态下的行驶车辆行为的描述,具有物理意义明确,模型参数少等优点。利用Excel软件的迭代计算和动态模拟功能实现了该模型的计算机仿真,动态的实现了车辆的跟驰行驶过程。仿真中实现模型参数化,可以观察到各种参数对模型的影响,对车辆跟驰过程中车辆运动参数的变化和模型的特征进行分析带来便利。仿真方法中各种公式和数值计算过程清晰可见,而且不需要开发者有计算机编程经验,也可对其他类型的跟驰模型仿真、验证及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发车间隔这一公交车辆调度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一种优化线路发车间隔的双层规划模型.该模型从公交公司和乘客两者利益出发,上层模型以最小化公交系统中因发车频率设置而产生的时间和经济总成本为目标;下层模型是公交客流分配模型,用来描述发车间隔优化后的客流分配情况.设计了一种混合遗传算法,即模拟退火遗传算法,来求解模型.最后,以常州市某几条线路为例,利用公交数据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线路发车间隔优化模型体现了公交供需关系是合理的,而且求解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