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识木香坪     
正直到有一天,好友相邀去木香坪,我才第一次听说木香坪。出于好奇,也出于对大自然的钟爱,欣然接受邀请,收拾行囊,近五十的人了也赶个时髦,当回新驴。出发这天,零零星星下了几天的雨突然停了,老天相当配合,没有烈日也没有狂风。之前我曾问过那个叫月亮姐姐的牵头女人,下雨也去吗?这个脸上一直挂着微笑的女人告诉我说,只要不下刀就去。驴友们的心,咋就这么横呢。  相似文献   

2.
探游木香坪     
木香坪是宾川海拔最高的地方.有多高?3320米!也就是说,这木香坪的山峰还比鸡足山要高70多米.当然,只说海拔并没有什么意思,因为在不远处的洱海西面,就是巍峨的苍山,苍山十九峰的海拔大多都在4000米以上,相比之下,岂不是小巫见大巫了?  相似文献   

3.
正春天,正是苍山高海拔杜鹃花盛放的时节。从县城出发,到漾江镇上邑村炼坪下车,带上足够的干粮、水、雨衣、卫星定位仪等必备品,沿着如诗如画的小路行走四十分钟,我们轻松到达此次探秘苍山的首站:脉地大花园官房坪农家乐。向导,也就是官房坪农家乐的主人小段,他已经在等我们。刚下过雨,一溜云海浮在葱绿苍黛的远山腰,近处,冬瓜林、杜鹃林苍翠欲滴。院落安静,植物的芳香、泥土的气息混着  相似文献   

4.
一苇 《大理文化》2012,(7):76-78
苍山阁老崖,远观如一只灵鹫振翅欲飞,因此民间俗称老鹰崖。从久负盛名的无为寺出发,沿着盘山公路,一路杜鹃绽放,春光灿烂,约四五里许,便到了阁老崖下。大理苍山又称点苍山,古名熊苍山,灵鹫山。从灵鹫山一名,就可以看出“妙香佛国”绝不是空穴来风。无为寺即是苍山中的皇家寺院中的首院。无为寺有八景,阁老崖即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卷山     
李木 《大理文化》2022,(3):35-43
1 我们出现在了月亮坪."月亮坪",在一个垭口的木牌上,用木炭写就,字迹歪歪扭扭.我们还要往下,去往山谷里.富生家在那里.福东曾经来过富生家,他努力推开十多年前的记忆之门,记忆中有山,有牧羊的富生的母亲,有厚到膝盖的雪,还有因饥寒而颤抖的双腿.有时,记忆呈现出了容易消淡的一面.我们也意识到一些记忆不会轻易消淡,就像富生...  相似文献   

6.
铁栗 《大理文化》2012,(7):73-75
一个闲暇的日子,我们到无为寺去看风景。无为寺曾是大理国时期的皇家寺院,我们还没进入山门,就觉出了浓浓的禅意。山门是一个叫张建春的人建造的,这个张建春用一道山门把世界分成两边,上边是明丽的山水,下边是嘈杂的市井。或许是因为阳光的衬托,山门放射着光晕,一种物质生命的灵气让我们心思柔软。  相似文献   

7.
杨树荣 《大理文化》2014,(10):84-84
暮春之时,夕阳西下的一个傍晚,我们乘车来到宾川县州城镇白庄村委会小田坝村的后山。沿着曲曲弯弯的车路,杂木树丛渐渐茂密起来。不久就钻进了山箐的深处。高大的红椿树忽然多了起来,一座座花期刚过的林果园秀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下车看明山势后,才知道我们已经来到了瑞泉寺的上方。于是,我们开始徒步往山箐下方的瑞泉寺走去。  相似文献   

8.
苍山西坡行     
晓秋 《大理文化》2011,(7):48-49
关于苍山西坡的红杜鹃,想象着在大脑中描绘。有的说西坡红杜鹃的红,是无法模仿和复制的,那样的红有一种质感,是任何染料无法仿制的,有一种无法形容的美丽;有的说西坡杜鹃花开的时候,会为大地铺上一块硕大的红色地毯;有的说开放的杜鹃花在夕阳里简直就是一幅油画……这些表述都带着巨大的诱惑力。早上9点我们从下关出发,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便到了徒步爬苍山的起点——漾濞县西坡镇金盏河村桃树坪社。从桃树坪往上爬到我们当天的目的地——官房坪农场,当地村民告诉我们说  相似文献   

9.
感通雨茶     
晚春的一天,天气晴朗,与远方友人老丁相约,上大理点苍山圣应峰东麓的感通寺去.   老丁是初上此寺,我是多次常客了.我们在大理七里桥公交车站下车,立刻就有几辆小马车来拉客.……  相似文献   

10.
无为香杉迎来不速客 大理,天气常如二三月. 1942年3月25日,就在这样气候宜人的大理,无为寺来了三位中年游客,从衣着及举止上看,这是非同一般的来客.他们从城里滇西警备司令部所在地杜文秀帅府出发,一路走一路谈,健步直前,乐而忘倦,连抬滑杆的伕子和扛枪的卫兵在后面都几乎跟不上.一直到了崇圣寺以北的五里桥,从平坦的公路拐上崎岖的缓坡时,他们才想起应当以滑竿代步了.他们之中那位穿一身白色西装书生模样留着分头的游客,显得有些古怪,好像滑竿座扎屁股,他不时地跳下来凝神四望.走走停停,待绕过山麓一座上面写有“南诏胜迹”四个绿色大字的高大照壁,他们一行就缓步跨入古寺了.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从公元1603年到1867年这段时期,称做江户时代。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将军住在江户(现在的东京),统辖着整个日本。这个时候,武士的孩子在“藩”(各个诸候)的学校学习,可是“町人”(江户时代住在城市里的商人和手艺人)的孩子在什么地方学习呢? “町人”的孩子上学的地方叫做“寺子屋”。江户时代以前,寺庙负责教育孩子,因此上学的孩子叫“寺子”,以后就出现了“寺子屋”这个名词。寺子屋的老师是有学问的武士、僧侣、医生和町人等。一般的“寺子屋”只有一位老师,学生的人数顶多二、三十人。  相似文献   

12.
马登的寺庙     
正寺庙,是马登镇宗教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台寺、双龙寺、觉民庵和分江神庙属马登四大寺庙,分别供着本主、观音、玉皇、释迦牟尼、孔子等塑像。小的山神土地庙则每个村里有一个或几个,逢初一十五日或岁末年初,人们就烧香祭拜,祈愿安康顺利、出行大吉。天台寺1第一次去天台寺,是1984年的春天,我初一时的一次春游。  相似文献   

13.
云龙天然景观——"烧香不见佛",位于宝丰古镇(古称雒马井)北十四里处,您若从宝丰出发往县城石门方向走,行经下庄(马蹄湾)或越过跑马坪,到了石城温泉峡谷。这时,远方一个高矗入云的悬崖绝顶映入眼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很多很多佛教的名山和寺庙,像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就是文殊、观音、普贤、地藏四个菩萨的道场,山东灵宕寺、天台国清寺、荆州玉泉寺、金陵栖霞寺则是古代著名的丛林。就说现在的北京吧,房山云居寺、西四广济寺、城南法源寺、城东雍和宫,也都是庄严肃静、金碧辉煌的,到了佛教节日,少不得要大做法事,热闹一番。其实,佛教和中国结下的这个缘分也实在有年头了,东汉时期佛教从西域(也就是今天的中亚和新疆一带)传来之后,很多中国人就慢慢信仰上了。中国的文化也就从那个遥远的年代起逐渐浸透了佛教的思想养份。我们…  相似文献   

15.
天池意韵     
中秋刚过,我们几个朋友兴致勃勃到了云龙县城.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向天池出发,一路颠颠簸簸,经过几个有惊无险的急弯,不到一个小时,到了天池.  相似文献   

16.
寻访津梁寺     
正也许是老建筑见多了的缘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那些历史文化遗迹都敬而远之。不是怕去面对,而是怕触景生情,从而生出一些感叹来。我曾试图找出这股力量的来源,可始终一无所获,直到我去到宾川排营津梁寺。事实上,津梁寺之名,早已在我耳边萦绕得很熟了。我从书本中翻找描写它语句的那些日子里,脑海中时常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换乘越野车从云龙县城出发,从云龙天然太极图边擦肩而过后不久,就到了千年白族古村诺邓的面前。  相似文献   

18.
正清晨就出发,带上相机。要去的地方很明确:者摩。者摩对我而言,始终是个未知的、超越日常经验的地方。尽管它就在我身边不远处的哀牢山里。那里的女人,头戴鱼尾帽,身着花花绿绿的彝族服饰,却标榜自己是白族。关于他们,有着种种传闻。我向往经验以外的地方。我想去看看他们的生活,照些者摩女人的照片,或许,还能了解到他们历史的蛛丝马迹。一出发,我们就走散了。在哀牢山北麓的温泉,在约好相聚的地方,我停下了摩托。约好的时间是八点半,该到的人都到了,不该到的人照旧没来———一些人总是习惯性便秘。山脚很冷,不适宜长久停留。我强调说我最近身体不太好,怕拖了大家的后腿,只能先走一步,几个年龄偏大者也跟着我上山。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换乘越野车从云龙县城出发,从云龙天然太极图边擦肩而过后不久,就到了千年白族古村诺邓的面前.  相似文献   

20.
寺庙辨异考     
人们常把“寺”和“庙”混为一谈,其实古时“寺”与“庙”是有区别的。最早的“寺”是指官吏办公的地方,如大理寺、鸿胪寺,是“官署”的意思。寺,古文作“侍”解。《经典释文》说:“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故“寺”的本义是从“侍”这一字义而来的,所以侍人办公的地方也就叫做“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