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品课教学艺术,是思品课教师遵循少年儿童品德形成和接受品德教育的规律,通过自己的教学技巧迸行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它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情感,启发学生明理,深化辨析导行,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和品德的内化,提高思品课的教学实效。那么思品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教学艺术进行教学呢?  相似文献   

2.
聋哑青少年由于自身听力的障碍,造成了信息渠道的相对闭塞,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有限的校内教育资源,因此容易造成道德认识的不足。针对聋校学生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全面关注“人”的发展,将教师的注意力从单纯道德观念的传授转移到道德主体的培养与发展上来。因此,“明理、激情、导行”成为这一过程的三个阶段。一、明理明理即阐明事理,其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这是一切思想教育活动的“底线”要求。在此笔者着重谈谈明理的方法:1.典型事例法即把教材作为一个典型事例,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得出其中的道理或观点。教学中我们要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特点,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事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除了使用教材里讲述的事例外,师生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事,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榜样示范法聋生模仿性强,生动形象的典型易于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可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和英雄模范为榜样,来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榜样分析,使得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相似文献   

3.
充分注重思品课教学的层次性,不仅利于启发学生明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付诸实践的积极性。一、从思品课教学中学生明理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到深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4.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大多是通过故事、史实或其他事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增强明理的说服力、激情的感染力、导行的感召力,往往也选择相关的例子作补充。那么,如何运用好这些事例,发挥事例的作用呢?一、巧妙选择事例的表现形式编者、执教老师所选择的故事,一般以书面形式出现。为了促使事例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课前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将事例制作成配乐录音、活动幻灯、录像、动画、多媒体课件,当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表演等。所有这些形式的选择都要以有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丁梅 《宁夏教育》2014,(3):52-52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的转化过程,包括“认知、明理、导行”一个环节,也是健康人格形成的一般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重视学生的经验、情感和意见,认真听取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多与他们交流、沟通,耐心细致地观察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学生以积极关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6.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物理课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使所传授的物理知识形象、生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怎样的教学才能启发学生呢?我认为除了应深入到学生中去,掌握全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外,在教学中应当深入浅出,一是要运用正确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二是要进行正确的类比,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在教学中,如果把科学性的知识与通俗性的知识结合起来,恰当地运用比喻,就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学生就容易接受,感到有兴趣并由此正确地诱导他们从理…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凭空想很难把答案想出来。那么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兴趣呢?我想,在教学中,应恰当地把握学生好奇心,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主题图,领会图意,把主题图与文字结合起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补充、矫正,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刘宇达 《学周刊C版》2010,(3):208-208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应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知、情、意、行等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现在的学生把体育课当成“玩”课、活动课。上课时,学生总是缺乏积极性,很被动,即使在教师的高压下,也缺乏对学习的热情。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作为增强人们体质、  相似文献   

9.
知、情、意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三个基本方面或功能,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是这三种功能综合起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的各种缺陷,把知、情、意真正统一起来了。它的内容、特点和精神实质充分体现了这三者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知、情、意的统一表现为教学内容、教学艺术和方法以及教学的态度和作风三者的统一。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把这三者统一起来,才能使学生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学到手,达到这门课教学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思想品德教学,让学生达到明理、导行,树立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怎样才能真正使学生达到明理、导行呢?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教学“生活化”。《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思想和社会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学生生活实际着手,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去教育他们、感染他们、打动他们,有的放矢地指导好学生的行动。怎样才能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我想从四个…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感 情、指导道德行为”,那么,如何提高道德认识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种方法: 1.故事教学法 就是通过讲述故事,分析事例,寓理于事,启发学生明理。如教《坚持民族气节》一课,教师向学生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并配音乐,投影图片,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产生与故事中人物情感上的共鸣,通过苏武在敌人面前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英雄事迹的感召,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他们心中树立起一个民族英雄的光辉榜样。  相似文献   

12.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常常要给学生补充一些事例。其作用:一是明理,即注释、印证、揭示教材中的观点、道理;二是激情,即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三是导行,即用事例中的人和事做榜样,使学生明确什么应做,什么不应做,怎样做才对。 恰当的举例,能以浅喻深,由此及彼,由感性到理性,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反之,举例不当,不仅达不到举例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道德认识模糊,理解概念模棱两可,甚至产生错误的理解或片面的认识。 要使举例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教师在选择和运用事例时要把握下面几点。 一、目的性。紧密围绕本课教学目的精心选择例子,通过举例,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教学要点,进一步明确和加深理解本课所揭示的道理和行为要求。如果无的放矢,信口举例,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使学生“东施效颦”,把谬论当真理,把现象当本质,或造成概念混乱,是非不清,听了以后茫然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13.
沈媛 《宁夏教育》2013,(12):55-55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常常为这样的问题感到困惑:学生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课外表现的又是一套;教师把道德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们即使会背了,考试取得好成绩,但不一定能律己,把它转化成行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收效甚微,如何来改变这种知、情、意、行相脱节的现象呢?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玮 《山东教育》2002,(13):59-59
思品课的教学采用的方法大多是质疑、激趣、明理,教师应巧妙设计,灵活运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做诚实的孩子》一课,学生在田丽该不该把证书和奖品送回去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这时教师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自由辩论,各摆各的看法,教师只在一旁稍做指导、点评。正反两方学生唇枪舌战、妙语连珠,最终正方用课文中的论点论据和实际事例以及这种做法带来的后果驳倒了反方,证实了诚实是一个人的美德,只有诚实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学生在辩论中精神集中、大胆发言,不仅主动地参与了学习,也加深了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教师还…  相似文献   

15.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生活出发,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教师以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例为切入点,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形成对道德和法治课知识的认同感,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明理践行。  相似文献   

16.
贵刊1993年第十一期刊登了“带分数减法教学的一点改进”的文章,颇受启发。姜乐同志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改进了传统的教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以简化繁,计算明快而正确。本文想补充另一种方法,把减数凑成整数。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最理想的表现是他们能创造性地学习。《美国》一节内容丰富,既有许多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又有恰当的事例供学生讨论,更有培养学生情感的生动素材。现以分块教案的形式,浅谈对《美国》一节的教学设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较强的课程,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三要素是激情、明理、导向。教师在品德课堂中,要善于运用情感教学,促使学生知理动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9.
一、叙说身边事例,加深道德认识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要满足于用课本中的现成材料去宣示,而应该深入学生的生活,选取与他们有关的新鲜、生动、有趣的材料来丰富教学,使教学有感染力.在教学第十一册<孝敬父母>一课时,我在指导学生明理之后,安排了如下活动:(1)让学生互说父母是怎样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关心自己的事例,从中深切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激发孝敬父母的情感;(2)根据事先了解到的情况,我举出班中两个同学孝敬父母的例子;(3)针对现实中不少学生认识与行为脱节,不体谅父母辛劳,稍不如意就顶撞父母等现象,我列举了班中一些同学(不点名)对待父母的不良行为,并让学生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创设智力操作活动,启发学生思维,是现代教学对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意识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为此,要做到知、情、意结合,教师要给学生以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还要是静态的教学内容动态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从而使学生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