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时代之一。蒙古民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权之后,实行相对宽松且带有歧视性的民族和宗教政策,这对于回族在元代作为一个民族的初步形成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回族的形成和发展与元代实行的民族和宗教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海瑞(1514——1587年)是我国明代回族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自幼“生长于琼”,后又在民族杂居的地区任官,对苗、黎等少数民族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他颇知各族人民的疾苦,同情各族人民的斗争,反对明朝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岁岁鵰剿”的屠杀政策,积极主张发展民族地区的交通、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这些,都集中地体现了海瑞较为进步的民族思想。现从五个方面进行述测,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3.
新疆回族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回族教育概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1361万人口,其中回族有59.96万人,居各民族第四位,有一个回族自治州,一个回族自治县.回族人民在缔造伟大祖国、建设边疆的事业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回族人民和其他各族人民一样,生活日益改善,经济、文化、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城乡经济改革,回族经济非常活跃.贯彻全国和自治区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使回族教育开始出现生机,不少地区为发展回族教育采取了特殊措施 加快了普及教育步伐,恢复和兴建了一批回民中小学,大中专招生为回族放宽了一个分数段,在扫除文盲、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以及回族社会的重大蹙变,民国政府实施了针对西北回族伊斯兰教的一系列民族政策。这些政策之实质仍然是延续自满清以来模糊的民族政策,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回族伊斯兰教推行了认可与控制同行、维护与同化并存的两面性民族政策,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这也反映了民国政府时期对待西北回族伊斯兰教民族政策的实际水平和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5.
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到苏维埃政权建立,苏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北方小民族发展的民族政策,使它们在政治、经济和其它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这些政策的制定也存在一些失误。  相似文献   

6.
明代广东地区民族政策的演变与瑶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阐述明代广东地区民族政策的演变,肯定明政府后期的“改土归流”及注重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政策,认为明后期的民族政策比明前期的土官制度、明中期的残暴镇压为主的民族政策优越多了,也更有利于民族融合.文章还着重总结了明政府对粤北、粤西瑶区社会经济开发的成功经验,希望这些经验能为今天加速发展上述地区的社会经济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辽东马市是明代沿边马市的先声,是明代东北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结果,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明代该地区民族关系的状况,以及明朝所推行的民族政策的当否  相似文献   

8.
临夏回族村镇经济自明清以来就比较发达,商业经济更具特色,在商贸交往中,对西北和西藏地区的民族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作用,面对西部大开发,临夏回族村镇经济应结合当地的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优势,带动整个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田野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海南三亚回族社区的文化发展情况的总结和分析,现得出以下结论:在经济成功转型过程中,三亚回族社区文化不断发展,走向繁荣,民族文化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创新。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三亚回族社区经济进一步提升,民族文化继续调适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北京牛街回族妇女的服饰随着政治、文化、经济、宗教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在当前保护性民族政策的实施以及文化和经济互动发展的形势下,研发既能体现民族风格,又有时代气息的民族服饰,能很好地促进民族特色街区建设,更好地展示民族风貌并发挥其象征性功能。  相似文献   

11.
邵丽《明惠的圣诞》讲述了一个名叫明惠的农村少女曾怀着美好的期待进城寻梦终却自杀身亡的故事。为实现“都市”梦想,明惠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甚至经营自己的女色,然而她真诚的付出与艰辛的奋斗并没有改变其玩偶的身份与尴尬的处境,于是在这个都市还沉浸在节日气氛中的时候,明惠便孤独地踏上了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12.
经堂教育产生于明清时期,是我国回族穆斯林接受教育的基本形式。近代以来,宁夏回族经堂教育由以往单一的宗教教育形式逐渐演变为回民小学、中阿学校、阿訇教义国文讲习所、伊斯兰教讲习所等多种形式,呈现出了种类繁多、办学方式多元,课程内容丰富、全面并与伊斯兰教积极互动的特点。近代社会思潮广泛传播的影响、回族的民族觉醒、崇尚求知的民族文化传统、上层人士的努力以及宁夏地方政府的推动作用等是造成近代宁夏回族经堂教育演变的社会、历史性原因。  相似文献   

13.
回族经堂教育发端于明代晚期,勃兴于清代。明清时期的回族经堂教育具有拜师入寺程序严格、教育管理活动刚柔相济、习经生活节奏单一等特点。该时期的经堂教育活动培养出了大批经师学者、提高了回族人民的文化道德水平、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增强了回族群体意识,但也带有与时代文化、科技等相脱节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黄帝时期的《几铭》,相传是我国最早的哲理铭文,但有人认为该文颇似战国权谋家的口吻,因而断定《几铭》是伪作。本文认为,黄帝是五帝时期的军事家、权谋家,从《几铭》对《诗经》逸诗及《金人铭》的影响来看,对西周时期的《诗经》与东周的《金人铭》曾有明显的影响,因而不可能是战国权谋家的伪作。《几铭》有可能是黄帝所作。  相似文献   

15.
薛蕙是明代中期著名诗人,其文学交游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与前七子派的文学交游,二是与六朝派的文学交游,三是罢职后无意为文时期的文学交游。其中,薛蕙与王廷相、何景明、杨慎交往最深。可以说,王廷相是薛蕙在文学和学术方面的启蒙人.何景明是薛蕙的文学知己,而杨慎则是薛蕙的文学和政治同道。因此,薛蕙是明代中期主流文坛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毛文龙在辽东地区开展抗金斗争期间,举旗招募辽民,扩充武装队伍,不断袭扰后金属地,离间朝鲜与后金的关系,与明朝形成"犄角之势",使后金政权"不能无东顾之虞",为延缓后金军的西进,立下悍马功劳,"其功亦不浅"。但是,随着军事势力的不断扩大,日益变得骄横跋扈,其行为不仅影响了明朝政府的军事战略,而且对朝鲜的政治、经济、国防等诸多方面带来了不利影响,损害了朝鲜政府和人民的利益,成为朝鲜之"深患"。其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监督朝鲜,迫使朝鲜政府改变保持中立的"两端"外交政策;二是直接干预朝鲜内政,勒索军需物资,侵掠乡闾,扰乱朝鲜的社会经济秩序;三是专制朝鲜政府,欺瞒"天朝",为其歌功颂德;四是引燃战火,殃及朝鲜,致使朝鲜政府丧权辱国,朝鲜人民遭受战争的灾难。  相似文献   

17.
明代,贵州建省,黔中地域发生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化。大量军队留屯使贵州社会得到稳定,徙民屯田缓解了贵州地广人稀的突出矛盾,募盐商在卫所附近设商屯改变了贵州封闭落后的社会经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儒学教育兴起,科举选士制度得以广泛推行,涌现出许多刚正清廉的土著官员。随着知识阶层的扩大,也涌现出许多土著的诗人和散文家。佛教、道教在黔中地域传播的范围扩大,出现了许多佛寺名山和有名的道观。黔中地域在教育和文化方面初步繁荣起来,为今日的屯堡留下了迷人的遗韵流风。  相似文献   

18.
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的独特身世,使其对汉高祖刘邦高度认同,由此兴起了一场《汉书》经典化和刘邦神圣化的运动,《汉书》从史学意义上的典籍一跃而为政治意义上的经典,刘邦也从宋元时的无赖形象陡升至圣人和偶像的地位。这一运动对明代君臣的行为取向、政策指向、史学倾向和文学转向等各个方面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回回理学的道德思想是明清之际我国一些回回伊斯兰学者(所谓"回儒")在外来伊斯兰伦理思想的基础上,糅合相关宋明理学内容而形成的一种道德思想体系。它具有明显的伊儒合璧之特征,显示了其对民族社会道德生活与人的道德养成的极大关注。本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道德思想的天道人道、天理人欲、成己成物与君子小人诸说。  相似文献   

20.
朱元璋的“重典治吏”政策是。刑乱世用重典”思想的具体体现,对稳定明初的社会环境,整顿吏治,巩固明朝的统治有着重要意义,并对明清硬代的法律制度有着深远影响。本文考察了朱元璋“重典治吏”政策的具体措施,分析了朱元璋“重典治吏”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启示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