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中国古代诗歌不仅具有鲜明的"诗史"传统,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深刻的历史感。在明清易代之际,"遗民诗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创作不仅继承和发扬了"诗史"传统,更推动了"以诗为史"传统在理论上的确立。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诗歌历史的国度,同时也是有着几千年诗学史的国度,诗学的历史与诗的历史几乎一样的久远,被朱自清先生认为是中国诗论开山纲领的“诗言志”的观念就记载在《尚书·尧典》之中。中国古代尽管有各种诗学观念、具有民族特色的诗学范畴术语、丰富的诗学文献,但缺少自觉的学科意识,因而记载诗人轶事、讲述诗坛典故、探讨写诗技法的诗话便成为古代诗学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在我国诗歌艺术和诗歌理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一往人们研究的侧重点集中在文论,却忽略了诗论。如:情忘归一,诗的艺术个性、写作风格等。如果将书中的诗论部分编成一部著作,一定是一部杰出的诗论著作。即使今天,对我们诗歌艺术创造与诗歌的民族特色、民族传统的继承起着重要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4.
对诗歌阐释来说,背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诗史相通”的传统背景下,晚唐首次出现“诗史”一词,至宋接受“诗史”说,将诗歌的纪事功能放在首位.而明代一些学者对诗史说并未完全接受,在主情的诗歌创作观念影响下重新思考二者之关系,出现了反“诗史”的逆流;清代学者在宋人“诗史”说基础上发明诗了“诗史互证”的阐释学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6.
唐末诗人韦庄的《秦妇吟》是一首真实、深刻、全面反映唐王朝崩溃的诗史。诗人将史笔与诗情糅合在一起,记述了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及以后的几个重要画面,反映了百姓在战乱中承受的苦难,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具有史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7.
孔子在《孔子诗论》中立足文本以情论诗,已触及诗歌的本质属性,在诗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他时刻注意引入礼来规范与制约情,使诗歌评论初步呈现“发乎情,止乎礼仪”的理论倾向,所有这些均具有深刻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8.
叶燮虽主张“变而不失其正”,但更崇尚变。这一“变”字,凝聚了叶燮对中国诗歌发展的全部认识:变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规律、总体趋势、内在动力;也寄寓了叶燮“变衰启盛”的诗学理想。  相似文献   

9.
根据最近公布的上海博物馆所藏并整理的“战国楚竹书”中两千多年前的《诗》篇和“孔子诗论”材料,进行古文字,古文献的比较考释,讨论竹书中的“Wen”,“坏Zi”,“乍竞隹人”、“巽寡Zi古”等文字的释读以及相关诗学理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孔子诗论》体系完整,有总论、有分论、有合论,点面结合,逻辑严密。在论诗时言简意赅,往往用一个字或一句话来概括某一首诗或某一类诗的题旨。其论诗时有几种常见的句式,理解这些句式对于简文考释与编联都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西北地区农牧交互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地区是中国古代农牧业发展及其关系演进的重要舞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之中,西北农牧之间的关系亦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西北农牧关系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层次与结构:表层是一个以农牧分界线变迁为表征的历史过程,其深层次则表现为一个农牧明交互影响,交互渗透的动态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农耕明在思想,操作和现实三个层次上不同形式与特点的主导性推进,以及游牧章在显性层次上的被动退守和潜性层次上的回应与逆向渗透。  相似文献   

12.
法津规范的是人们的行为,学校、教师对学生不论是用肯定的教育方式还是用否定的教育方式进行管理都应符合法律规范。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往往因理解有误或使用方法不当而违反相关的教育法律。文章从教育法津关系讨论否定的教育方式“惩”,其意在于通过正确地把握教育法律关系中“惩”的实质,使学校、教师在运用教育之“惩”时,可以“惩”得合理、“惩”得合法,“惩”得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章首先从不同诗学之同异关系及其表现形态入手对中西比较诗学的逻辑依据做出了阐析,接着对中西比较诗学在“求同”与“辨异”上的价值体现进行了具体论述。章指出,中西比较诗学的方法论就是以对话诗学的建构为指归,而在对话诗学的建构中,理应注意在中西诗学比较领域广泛存在的诸种问题;章尝试性地探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赵翼《瓯北诗话》一书的写作,至迟在嘉庆二年(1797)就已经开始准备;嘉庆六年(1801)秋天,赵翼曾将写好的唐、宋、金7家诗话给洪亮吉看,后反对他以查慎行配作8家的写作计划;但赵翼没有接受他的意见,反而添上了高启、吴伟业、查慎行三人,于嘉庆六年冬天完成10卷本《瓯北诗话》写作;并于第二年夏天刊印。而全书12卷的最后完成当在嘉庆九年(1804)。选择唐宋以来各代优秀诗人加以评述的写作体例,充分体现了赵翼一贯的发展变化的诗歌史观;尤其是通过把当代诗人查慎行、昊伟业树为经典,赵翼强调了“爱古不薄今”的诗歌史观。这样的写作安排。反映了以赵翼为代表的清乾嘉时期人对自己、自己所处时代的学成就在整个学史上获得承认的自信和渴望。  相似文献   

15.
姚鼐将古文理论运用到诗学之中,建构了自己的诗学理论体系。姚鼐诗学博大精深,其最主要的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道与艺合,天与人一";"阴阳互补,刚柔相济";"熔铸唐宋,兼取三家"。  相似文献   

16.
薄伽丘是近代短篇小说的奠基。他的诗学观点继承了希腊、罗马古典主义传统,又接受了艺复兴初期新的思想,是在结合自己创作实践的基础之上表述的。薄伽丘的诗学理论是中世纪诗学理论到艺复兴诗学理论的重要的过渡环节,开创了新的诗学理论的先风。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是历史课堂上最基本的一对关系,其融洽和谐与否直接关系着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这对关系往往存在着一定的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18.
宋代诗话中的用事论主要在两个维面展开:一是对诗歌用事的原则及其要求进行探讨,着重考察用事与整个诗作、使字用语、诗意表现、创作主体的关系;二是对诗歌用事的方式及其内涵、审美效果等进行考察,着重从意用事和语用事两大块切入探讨。宋代诗话的用事论较充分地体现出了宋人对具体诗法理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大家,除了对小说、戏曲评点外,他还批解过唐诗。金圣叹对唐诗的批评展现出独特的理论视野;开创分解批评理论;继承发展前代的“情景交融”说;重视虚字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蒙古的政教关系以1989年底开始的“民主改革”为界可划分为两个时期。从1921年人民革命胜利以来,蒙古的政教关系经历了由相互协作、利用到相互排斥、敌视的几个阶段,此后,以政压教的关系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1990年之后,随着蒙古国内“民主改革”的发展,政府对宗教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政教关系依法得到健康发展。但政教关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国家如何处理与佛教的传统关系的问题;二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问题;三是如何协调各宗教间的关系问题。随着蒙古国内传统宗教的恢复发展和非传统宗教的壮大,政教关系更趋复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