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怎么会这样?”一个小男孩摸着自己的脑门,盯着演算本,满脸疑惑,边走回座位边喃喃自语。处在几百人听课的大教室中间,他视若无人。  相似文献   

2.
如今,“社会实践”已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一个十分火爆、时髦的话题。其实,参与社会、了解社会的根本目的是由此建立一种对这个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一种干预生活,把握人生的胆识与勇气。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站在地球上看月亮,无论是一轮玉盘,还是弯弯残月,都能获得美感。但是,如果用高倍望远镜观察月球,就会发现晶莹皎洁的月亮,原来竟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荒原。这并不是月亮欺骗了人,而是因为我们距离月亮太远,造成了视觉之误。  相似文献   

4.
各类成语熟语词典或教材对"风马牛不相及"一语的解释常常是或取一说,或罗列众说;学界对此讨论至今,仍有分歧。本文梳理各旧说,从四个角度入手讨论得出结论:"风马牛不相及"是说"齐楚两国相隔遥远,纵使马和牛因同类牝牡相引诱而追逐奔跑,也不会跑入对方境内",后世用此来比喻两者毫不相干。  相似文献   

5.
再说“牛”     
在日常生活中,牛与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但可以耕田、拉车,还能提供我们吃喝,表示与牛有关的食品的词语在英语里俯拾即是。如,beef(牛肉),beef-steak(牛排),cow milk(牛奶),cheese(奶酪),toffee(奶糖)。  相似文献   

6.
《师范教育》(86年第六期)发表了拙文《由"眼光"想到的》.文中立论是很明确的:"教学情况如何是衡量一个教师的主要标准",教师应首先务好这个"正业".不期叶水涛同志有《眼光三失》(见《师范教育》86年第十期)这样的误解.看来有必要做些解释,兼与叶水涛同志商榷.教师以教好学生为本,此为"正业",其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写过一篇谈生动性的短文,这里再谈一下这个问题。之所以要再谈,一是因为还有话想说,二是因为这问题很重要,是文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章和文体都应当有的一个基本因素",所以中学生也应该养成良好的文风,努力把作  相似文献   

8.
近日,有朋自北方来,向我“讨教”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若惊之余,实话实说:自《语文学习》1989年第6期发表《“说什么”与“怎么说”》开始,二十多年来,这个问题我在文章和专著里反复谈过多次,而今已没有见解可言。无奈同行坚持要我说说,那我就以当今时髦的博文形式炒炒“冷饭”吧,希望能“炒”出一点新的味道。  相似文献   

9.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人民的传家宝。那什么是浪费呢?一般来说,浪费是指对人力、财物、时间等用得不当或没有节制。本文力求从使用价值角度对浪费作简单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对千古流行的"推敲"典故中选择"敲"字提出了质疑。不管是韩愈还是朱光潜,都给贾岛的这首诗下了"推无声而敲有声"和"推无人而敲有人"这两个预设的前提,抛开我们的思维定式,这两个前提都可以推翻。去掉思维的定势,似乎"推"更符合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三大组成要素。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是师生活动的中介。教师的职责在于引领学生学好教材、掌握知识、练就本领。因此,近来有研究指出:“教材应为课堂教学的中心。”①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语文教材历来以精选的名家名篇、优秀时文等...  相似文献   

12.
"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缓慢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达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终点了…"用S1、S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爬行的路程,为时间,则左边图象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图象是().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学生物教学》1994年第一期P_(26)登载王天云同志的文章认为:高中《生物》课本中,肽键结构应该写成—CO—NH—的固定模式,而不能写成—NH—CO—的形式。很明显,他认为肽键结构为—CO—NH—,而—NH—CO—不是肽键结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笔者认为,把肽键结构写成上述两种表达形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变“农村小学真穷,教师真苦,教学质量真有问题”的现状,解决农村小学的生存问题,早在2006年.湖北省黄梅县孔垄镇就全面启动农村小学“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验工作,到了2011年,孔垄镇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再次启动。如今,再说“一体化”,是对曾经探索的农村中小学一体化的完善和延伸。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叫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这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就是说: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在任何时刻、任何条件下都具有惯性;物体惯性有大小,对给定的物体,其惯性大小是一定的,不随外界条件(受力、运动等)而改变。  相似文献   

16.
再说“酷”     
丁加勇 《语文知识》2000,(12):26-28
汉语中词语的流行真快。前几年还流行说“爽”,近两年却流行说“酷”了。记得牛群和冯巩在199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说的相声《老板和老板儿》,有一句“坐车的感觉真爽!爽!”其中的“爽”字给人印象颇深,让人叫好。这个相声还没有用“酷”,因为当时“酷”还没有流行开来。时过一两年,二人在1999年的相声作品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站在地球上看月亮,无论是一轮玉盘,还是弯弯残月,都能获得美感。但是,如果用高倍望远镜观察月球,就会发现晶莹皎洁的月亮,原来竟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荒原。这并不是月亮欺骗了人,而是因为我们距离月亮太远,造成了视觉之误。  相似文献   

18.
“郑风”爱情诗的产生与郑国的经济发达有关,与郑国的地理位置有关,同时与上古沿袭下来的风俗有关,与奴隶社会奴隶制较少“礼”的束缚有关。“郑风”爱情诗不仅抒写青年男女相爱的欢乐、相会的愉悦、家庭的温馨,同时抒发爱情受阻的烦恼及弃妇的痛苦。“郑风”爱情诗是我们认识春秋时代末期郑国社会的一面镜子。“郑风”爱情诗抒写各种感情,真挚醇厚、自然直观、朴素明快。“郑风”以典型的语言和行动、简捷的笔墨勾勒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汉语方言里,“才将”用作时间副词,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相当于普通话的“刚、刚刚、刚才”等词。“才将”见用于多个方言,同时并用的,有其逆序词“才将”、单音词“将”及其重叠形式等。在表示“刚才”这一意义上,一些方言里“才将(将才、将)”等词与普通话的“刚才(才刚、刚)”等词构成两个同义词系列。对于“才将”之“将”与“刚才”之“刚”的语音及语义关系,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梳理“才将(将才、将)”等词在近代文献及现代方言中的用例,结合“刚”的语法化过程及副词“将”的近过去时的用法,认为在表示“刚才”义上,因“才将”类词与“刚才”类词发生语义重叠,所以出现两种写法混用的情形。其实,“才将”“刚才”两类词各有其来源,“将”“刚”二字之间不存在音义上的分化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语文被视作人际交流的一种工具,应该是没有疑义的。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是对语文概念较为约定俗成的解释,听说读写则是语文作为工具的表现形式,其实质全在于语言是人类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