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与悟性     
作文的题材,多半靠悟性得来。一个人如果悟性好,在生活中就会常有领悟,作文就有写不完的题材,写的文章质量也比较高。如果悟性低,接触人物事物难有感悟,写作文往往觉得没有东西可写,很为难。所以悟性跟作文关系密切,对写好文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作文与悟性     
作文的题材,多半靠悟性得来.一个人如果悟性好,在生活中就会常有领悟,作文就有写不完的题材,写的文章质量也比较高.如果悟性低,接触人物事物难有感悟,写作文往往觉得没有东西可写,很为难.所以悟性跟作文关系密切,对写好文章十分重要. 什么是悟性呢?悟性就是领悟事物的本质、规律、道理的能力.它属于认识范畴,但跟一般认识活动很不相同.一般认识是有意识地进行,须经过一番分析推理、归纳概括才得出结果.悟性的认识却是在不知不觉中一下子领悟到事物的本质,尤其可贵的是,这认识还有创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作文的任务     
写作文首先要弄清楚作文的任务,知道任务是什么才谈得到怎么去写作文,任务不明确写文章就会瞎撞瞎碰。写一篇文章,任务完成得好就是好文章,如果忙乎半天跟任务不沾边,文章就失败了。那么作文的任务是什么呢?是写外边的人物事件之类呢,还是表达我们内心的思想情感?或者二者都有?我们的  相似文献   

4.
程贵 《成才之路》2013,(2):40-40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在讲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自己作文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且,通过讲评,学生会明白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好。一、准确地把握作文情况如果作文写得较成功,就应该把作文讲评的重点放在成功因素的分析上,即这篇作文成功在哪里?怎样写才能成功?举一反三,让学生领悟写好这一类作文的方法。如果这次作文失败  相似文献   

5.
感受与写作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在我们的作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是作文的前提和基础。所谓“感受” ,是指人们在接触外界事物过程中所得到的影响或所获得的体会。我们在作文中 ,如果真正有了自己的感受 ,我们的作文就不会重复别人 ,就不会枯燥无味 ,我们就会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首先 ,感受是作文的开端。福楼拜说过 :“写好 ,同时就是感受好、想好和说好。”意思是说 ,写好作文 ,第一步是感受 ;其次才是想 ,即构思作文结构 ;最后是说 ,即把作文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如果对周围的人、事、物、景没有一种深刻的感受 ,就不会有写作文的想…  相似文献   

6.
杜志中 《海南教育》2014,(24):32-33
小学阶段不管是哪个年级,作文教学最需要解决的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所谓“写什么”是说怎么样选择好的题材,所谓“怎么写”是说怎么样布局谋篇、怎么样写具体、写生动。这两个环节是学生每次作文都会遇到的问题,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掌握选择题材和布局谋篇的方法,学生把作文写好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悟性是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悟性对感知课文、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甚为重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的内容,通过情境感悟法、词句联系法、同体文章比较法,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领悟文章的内涵及主旨等。总之,悟性对学好语文极为重要,这种能力,还可通过各种方法培养,悟性一词,是德国古典哲学里的术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悟性是生动地、直观地感知周围世界的形象、画面、现象和事物,并进行逻辑思维分析从而获取新知识的思维活动。《现代汉语词典》则概括为“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换句话说,就是领悟能力。  相似文献   

8.
嘘!别出声!作文来啦! 对于我们中的许多人来说,这也许是一句最不讨人喜欢的谶语。如果你想得罪他们的话,那么就跟他们谈谈作文吧,准没错。作文写得好的人可能永远也不能理解那些写不好作文的人的难处的——有什么难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呗!怎么新鲜就怎么写呗!怎么深刻就怎么写呗!怎么独特就怎么写呗!  相似文献   

9.
[话题聚焦]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品,所以状物也是我们经常要写的一类题材。要想把这类作文写好,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那么,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描摹好事物呢?[精段链接]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做作文常苦于找不到值得写的题材,这往往跟平时生活中见事不见人有关。观察生活,同学们一般只关注事件,不大留意事件中人的思想感情,这就叫见事不见人。这个缺点要改正过来才好,要既见事,更要见人。因为生活中的事情是否值得写决定于它有没有意义,而这个意义常常就包含在人的心理状况、心理反应之中。所以,如果见事而不见人,事情有无意义就不容易看清楚,就可能把本来值得写的事放过去。强调观察要特别注意人的心理,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以便及时抓住值得写的题材。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存在问题。形式上,僵死的文体模式限制了内容的表达;内容上,忽视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人"自身的关怀,忽视悟性培养和灵性的启迪。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教育探索,就"立体式感悟式"作文教学说说自己的做法。一全面有序,立体化训练体系学生作文训练要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想写、能写、会写。写作,首先要有动机,如果没有写作的动机,那写出的文章枯  相似文献   

12.
有不少同学写作文选择题材过于狭窄,他们认为写作文,就只能写观察作文、活动作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内容。当然喽,我们练作文是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好,但作文的题材决不能仅仅局限于此。不知你是否想过,你手中的语文课本就是练习作文的好材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假如是命题作文,假如题材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觉得无从下笔,即使开了头,硬写下去,也写不出好文章来。相反,如果是话题作文,选择的余地大,学生可以选择最贴近自己生活阅历的内容去写,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流露出了真  相似文献   

14.
郑文强 《考试周刊》2014,(23):48+57-48,57
新课标对学生作文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对自己人生的感悟等都有独到的见解,并对生活进行多方面的观察与分析,在作文中力求创新思维,这就要求学生对作文有一定的悟性。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从感悟文字、领悟意境、提高觉悟三个层次进行论述,培养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15.
看东西需要眼光,如果眼光不行,就看不清楚,就会看错。如果没把东西看清楚,甚至于看错了,接下来,对它的态度与言语行动肯定也不对头,也是错的。所以,在平时生活中,有正确的眼光,有一付好眼光是非常重要的。写作文也需要眼光,也需要眼光好、眼光正确。如果眼光差了,对事物没看清楚,甚至于看错了,毫无疑问,写的文章一定不好,甚至于是错误的东西。所以,对于作文来说,眼光也同样非常重要。所谓“眼光”,就是平时说的“眼力”,指看事物的能力、水平。如估量某物的重量,你估量的跟实际重量很接近,甚至完全吻合,就叫做“眼光不错”,“好眼力”,或“…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作文题目出得好,就能使学生发挥出个性潜力。学生对所写的作文题目感兴趣,觉得有东西可写,文章就有可能写得好。这是自主作文的开始,好的开端才可能有好的结果。所以,老师要做好作文的命题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推荐人语:学生常把作文视为畏途,老师命题又是说明文,课堂内学生肯定叫苦声不迭。其实写一篇说明事物特征的作文又有何难?如果你认真仔细读完这篇《根》,理清层次关系,了解主要说明方法。领悟文章前后照应的结构关系,然后再静下心来,让你写一篇你所熟悉的事物的说明文,你一定会欣然命笔。当然,与《根》的作者扬虹一样,认真细致地观察被说明的对象,了解其特征,掌握其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题好一半文”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劳动,是整理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并把它们反映出来的过程。写作文,掌握一些基本写作技巧固然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悟性。下面就结合一些写作格言,跟同学们谈谈如何彰显个性特色。“题好一半文”说明拟题的重要性。如果写半命题作文“寻找”就应该将作文的亮点放在空白之处。提示语中有:寻找心爱的物品,寻找失落的情感,寻找生活的快乐,寻找人生的坐标。我们在拟题时应回避这些内容,力求创出新意。有同学拟题为《寻找记忆中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实存有一段距离,可以通过寻找,重温故乡的一草一…  相似文献   

19.
赵凡 《林区教学》2012,(4):46-46
要写好文章须有生活、须有真情、须有欲望。一个人如果没有一颗易感动的心,对眼前事物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缺乏想象和思考,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来。相反,只有对事物感兴趣,怀有好奇心,产生丰富情感,对事物了解透彻,才能写出饱含真情、语言深刻的文章。由此看来,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训练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练笔”是一个重要手段。多读多写多练是古已有之并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我在日常作文教学中,除了完成规定篇目的大作文外,进行一定数量的字数少的小作文练习。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起了一定作用。要学生写好小作文,首先要让学生对写小作文的好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强调“熟能生巧”的道理,指出多写多读多练就可逐步掌握写作的规律。然后,让学生阅读短小的文章,引导他们懂得文章的题材源于生活,只要仔细地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可写的内容是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