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分析 《我从哪里来》是大象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讲课场所为科技馆“生命展区——生命的起源”。  相似文献   

2.
教学分析《我从哪里来》是大象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讲课场所为科技馆生命展区——生命的起源。本课利用馆内与教材相关展品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堂获奖课的课堂实录。这是一堂获得第四届"四方杯"全国语文教师选拔大赛高中组一等奖的课。这是一堂展示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的普通课。深圳是中国最具创造力最具国际大都市品质的年轻城市。在这座美丽又充满活力的城市中,活跃着一群富有创造精神的语文教师,胡滨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胡老师带领着一个团队在深圳这片热土上探索、实践着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向着语文教学流派的目标前进!劳晓雪老师是幸运的。她的幸运在于虽仅有三年教龄,但有幸融入探索实践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的群体中,与智者同行,不仅有机会参加全国性的选拔大赛,而且第一次登上"四方杯"全国语文教师选拔大赛的竞赛场就取得无数语文教师一辈子都可望不可及的成绩——一等奖!这不仅仅是劳晓雪老师的荣耀,更是全国语文界对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的肯定!劳晓雪老师的这节课具体实践及展示了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胡滨老师认为:"‘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的‘言'指文章的语言形式,包括遣语造句、篇章结构、修辞手法、表现方式等等;‘意'指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等等。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言意统一,既因为教材是‘言意融合'的经典,也因为学生需要语言的滋养,还因为它能明确语文教学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我从哪里来     
<正>河马很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是亲生的,还是收养的,于是问妈妈,妈妈开玩笑说是收养的,河马竟当了真。邻居阿里告诉我,她哥哥是收养的。怪不得,她哥哥从来不跟她玩,就晓得自己打游戏。我也很想弄清楚自己从哪里来,得问清楚。星期天早上,妈妈在整理房间,地毯上堆满了玩具,乱七八糟的。我鼓足勇气开口了:  相似文献   

5.
我从哪里来     
胡萍 《顽皮娃娃》2008,(19):I0010-I0011
很多幼儿都会问家长:“我是从哪儿来的?”家长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于是就编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有的说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有的说是捡来的,有的说是像种子一样长出来的,有的说是买来的……这些说法最终都会被孩子质疑,甚至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到底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6.
我从哪里来     
夜深了,j ¨| 薯我悄悄地问妈妈:“妈妈,妈妈,我从呀5里来?” ;i妈妈笑了笑' 囊。。.一0t指着天上的星星和月亮,说一“孩子,我是月亮, 叠j0_l你就是那闪闪的星星。”天昂r,‘,。.一j~ 毫蠢 。,-一手嘴悄搀间簿爷0 j。0。_jj 1l誓蒸鋈鎏≯?:j j誊0曩我从眵早多眵l_?j。i。0 70。0i、耸芦笑了笑-:;。、:_。蔓i。j..指着j天上的太,阳和朝霞,,说_.j“孩子,我是太阳, 。j。你就印$灿烂的朝摹。',。l ij大树Ej≮ll、’lll_,0:’,?j0 i我·荆肖地问老师_‘‘÷。。L 。,”老师,老师, 。。。、哉从四瞳桌?',j 0 i_曩老p币奚亍唉,0i j?:囊i“_j望着…  相似文献   

7.
我从哪里来     
小时候你一准问过妈妈: "我是从哪儿来的?"还记得妈妈怎么说的吗?" 医生叔叔送的!" "垃圾堆里捡来的!"……当时.你一定相信了,可现在,你会翻翻书本、问问老师,还可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研究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从哪里来     
案例我的孩子6岁。他认为自己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和爸爸没有关系。但我不希望孩子这么理解。我告诉他,妈妈爸爸相爱结婚,成为一家人,然后才会有宝宝。怎么相爱就有宝宝啊?我不是一个保守的妈妈,也不希望像很多父母那样告诉孩子是从垃圾堆拣来的,但孩子才6岁,太早教似乎会使他有过早的不必要的好奇产生。我也想像书上写的,告诉他,是爸爸身上的一粒种子放到妈妈的肚子里,才有了你。但我孩子是个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他会问,是怎么放进去的,甚至你还得示范给他看,他才罢休。面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教啊?  相似文献   

9.
10.
教学目标1.能通过查阅书刊、访问等方法了解胎儿的发育、形成过程。2.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3.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形态特征。4.能通过多种途径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并能用文字、画图等方法对各种信息进行记录、整理。5.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6.通过学习能懂得珍爱生命.通过体验妈妈的辛苦感悟母子亲情。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1.能从多方面感受风的存在,并能提出有关风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出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初步学会做空气流动形成风的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12.
刘艳锋 《考试周刊》2012,(93):186-187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空气遇冷会形成水珠。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盛有冰块的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大约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非常害怕死亡。因为我怕失去爱我的亲人,害怕失去光明,害怕孤独,所以我哭着去求我的妈妈,告诉她"我不想死"。妈妈笑着说我:"这么小的孩子,你还不懂,等你长大了就懂了。"现在,我已经是一个6岁小姑娘的妈妈了。有一天,我的女儿也问起我当年问过的问题。那段时间,孩子的姥姥得病了,我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实例: 在教学《电从哪里来》中有这样一个片断:学生自制电池,有几组学生按教材要求(在盛有醋的容器中,插入铜片,再接上喇叭,听喇叭是否发出声音)实验成功后,兴趣很高,就自行改接上小灯泡,但小灯泡怎么也不亮。 生:“老师,小灯泡怎么不亮呢?”  相似文献   

15.
16.
【活动背景】本课程是以中小学生生活为基础,旨在促进学生生命意识的形成,培养其尊重生命的素养和能力。【活动目标】1.课前组织学生搜集生命孕育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2.知道“我从哪里来”,了解胎儿形成、生长、发育过程,每个阶段胎儿的特点,了解自己的出生过程。  相似文献   

17.
小明才8岁,有一天一放学回家,就跑去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一愣,不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说是从路边捡来的,肯定不妥;说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要是小明再问下去,也不好解答。于是忙说“:问你爸去!”小明又去问爸爸,爸爸也觉得惊奇,便问小明怎会问这种问题。小明就说“:我们班的小文说他是从北京来的,所以我也想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  相似文献   

18.
【案例背景】《我从哪里来》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以“我像小树苗”这一饱含期待的话语,以儿童个体成长为视角展开了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本单元呈现的教育资源既有成长的要求、成长的快乐,又有成长中的烦恼。《我从哪里来》这个话题让很多孩子产生好奇、困惑。为了正面引导孩子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我精心设计了《我从哪里来》一课。本课试图消除教育与生活、课堂与社会、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寻找最佳的教学切入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营造开放、…  相似文献   

19.
黄群 《科学课》2008,(6):16-17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扳手腕的游戏吗?今天我们同座之间也来一次小小的较量。请大家同时思考:扳手腕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学生之间进行扳手腕的游戏。)师:你觉得取得胜利的关键是  相似文献   

20.
再去江孜时,我几乎没有选择任何交通工具。对于这种毫无目的的行走,我只顾一个人游手好闲。徒步才是最佳的高原心情之旅。如果是去探访一处尚未公开于世的古迹,有一匹马陪伴该有多好。但该去的地方,多年前都去过了。黄昏的太阳很烈,晚霞像沉睡中醒来的藏族老人,那双充血的眼睛,直视苍茫。我不知道前方等待我的会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