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师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课是目前新课程背景下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而教师的提问是其中的关键方面.以下我们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位教师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课“怎样烧开水最省煤气”为例来说明教师如何进行“预设性提问”与“生成性提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在笔几年的聋高中语教学的实践中,发现聋生往往只是习惯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方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弱。他们一般不善于在学习中发现疑问、提出疑问,思维方式较为呆板,因而发散性思维更差,使得学习的效率较为低下。  相似文献   

3.
恰到好处的课堂活动能够实现知识学习、思维提升和素养涵育的有机统一。要设计好课堂活动需要教师做到:挖掘课程内容确定活动价值,创新主题情境激发参与热情,优化问题驱动培育思维能力,适度拓展延伸激活课堂生成。  相似文献   

4.
陈臻华 《成才之路》2010,(10):66-66
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完成的。本文就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非预设性提问"这一生成性资源进行了初步探讨,体会其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中物理课程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这是一个需要累积的长期目标.老师需要牢牢盯住该长期目标,准确的解构内容标准,形成三维一体螺旋上升的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学习目标,并形成相适应的评价设计、教学设计,才能最终达成课程的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度重新审视“课堂提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作为教与学双方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有效方式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并实践运用。“提问”将原本教师“满堂灌”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启发学生思索;将教师的授课重点、难点.转化为一个个问题,调动学生参与.最终达到解决的目的“提问”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是沟通师生认知的桥梁;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学习的情况反馈给教师,,显然,课堂教学能否成为学生主体参与的、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完整的学习过程,“提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操作性的技巧方法层面的问题,而首先涉及教育思想观念。,也就是说.“提问”的内容、形式、时机、难易度、发散性、创新(造)性、艺术性等等,都应体现从“教授知识本位”向“培养能力本位”转变的现代教学思想.这也正是本文将看似并非新异的“提问”加以重新阐述的立意所在。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中的"问"是师生信息、情感交流的主要渠道,更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关键。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获得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眼前出现疑问,如果你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做到善问、巧问,使问题具有科学性更有艺术性,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引领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小学科学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亲身经历一个又一个探究过程。但很多时候出现的结果往往是"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却头脑空空"。究其原因,是因为在科学探究的表象下,教师忽略了最宝贵的东西——有效。导致学生学得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重复低效教学。如何让学生从"浅表性"的探究转变为"有效性"的探究呢?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介绍驱动性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三个同一内容不同教学形式的教学情境比较,试图说明利用驱动性问题创设教学情景有利于课堂效率以及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并给出如何提出驱动性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心理课堂上目前最常用的提问法是4F法则,其中“你的感受是什么”是最常用的活动后提问。但是问询这一问题,在现实课堂中很难得到具体的回答,容易使课堂陷入尴尬之中,不利于促进学生表达和拓展课堂的深度。我们可以根据现场活动情景灵活变通使用,结合实际情景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句,具体化、情境化的提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让心理课的氛围更加自然和温暖。  相似文献   

11.
阮水芬 《班主任》2002,(1):24-25
心理活动课,要既"活"又"动"."活"即教学内容活、时间安排活、目的要求活、教学方式活.也就是说,要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选择教材,安排教学时间、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活动方式等."动"即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动全身、动感情.为了带动学生,教师必须先"动",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健康、愉悦的情感和志趣.心理活动课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在活动中完善学生人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教育行政管理者、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教师大力合作、积极探索,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但是,现行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学  相似文献   

13.
提问是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基于教学实例,提炼了语文阅读课堂提问技巧,明确优化提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①教师如何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教育行政管理、教育理论工作和广大教师大力合作、积极探索,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但是,现行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学生学业评价机制僵化、落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现实思考,弹性设计教案,为学生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只有通过教师对学生“活”起来的“动”的“重组”,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使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项互动。  相似文献   

17.
18.
对课堂生成性资源进行精心而巧妙的开发和利用,能够促进更有价值的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凸显生命的张力和活力。对于“冲突型资源”,要放大“冲突”,引领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深入;对于“问题型资源”,要发现问题背后所蕴含的教学价值,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对于“错误型资源”,要引领学生展开思维碰撞,巧妙进行疏导。  相似文献   

19.
罗夕花 《教师》2013,(3):106-107
要谈“单元导读课”,首先要了解“单元模块”教学。“单元模块”教学,是以“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教学活动内容,联系可链接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单元模块”教学着眼于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更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以求实现语文能力的逐步提升,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以往教学中,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重师问轻生问;重问的答案,轻问的过程;重问的内容,轻问的方法;重问的形式,轻问的实质。这样好多语文课堂陷入了“满堂问”的误区。有的问题太多,涉及面太广、太笼统,提问目的不明确;有的提问缺乏变化,形式太单调;还有的提问过于宽泛或者过于单调,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生问”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技能和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敢疑敢问,标新立异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习惯,以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为实现有效提问,教师需要进行问题设计,同时在课堂提问中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注意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和时机。为实现有效提问,教师需要多方设计并引导学生互答,并创设生问的空间,鼓励学生展开个性的思维,开创新时期学习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