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受乡村     
杨渊 《良师》2011,(12):40-40
远离了繁华城市的喧闹与浮华,我独自来到这宁静而吐雅的乡村,感悟生活的真谛。 我喜欢乡村,更喜欢乡村的雨,那一滴滴晶莹剔透的雨露曾无数次打动过我的心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每当读起这几句诗,心中总有说不出的感觉。如今,我亲临其境,想必会有另一番景致吧!  相似文献   

2.
感受乡村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3.
感受乡村     
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它也许是梵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它也许是陶潜诗中的田园,在雾气迷蒙中演绎着仙侣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轻洒,便是悠然游然。  相似文献   

4.
感受乡村     
这是一种真实而深刻的感受.这种感受完全来自生活的体验。本文取材于平凡而典型的农村景象,反映出农村的变化,描绘农村城市一体化的进程,从而揭示出祖国面貌的日新月异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全篇文笔优美,寓强烈的情感于华美的语言之中,读来极有感染力。作者以对比的形式行文,流畅无阻,对比鲜明,写出了乡村由贫穷走向富裕,由愚昧走向文明,由落后走向繁荣的变化图景。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句式灵活多变,意蕴丰富,充满韵致。  相似文献   

5.
感受乡村     
《同学少年》2008,(11):28-28
田间小路上的那棵老枣树,你还记得我吗?喔,你肯定不记得我了,那时我才多大呀!那时的我,使出浑身的劲儿,也爬不过你的腰;现在的我,只要轻轻一蹬,就能坐在你的肩头。  相似文献   

6.
感受乡村     
马凯 《语文新圃》2008,(7):32-33
今年浙江高考的作文题为"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如果要我写的话,我一定会选后者.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的父母生在乡村长在乡村,落户城市后,我家一直和乡村有着一种割舍不开的情结,用一个文绉绉的词来形容,叫"乡恋".于是本可"触摸城市"的我便常去乡村体会那里特有的闲情异趣.……  相似文献   

7.
感受乡村     
此处该是枯藤老树,寒鸦孤立,流水人家;又该是长桥卧波,鸡声茅店,枳花驿墙;是智者的山,沉稳巍峨;是灵动的水,钟灵毓秀;是一年四季,朝阳夕月;此处是乡村,与繁华如梦、纸醉金迷的都市隔离开来。乡村,该是一片净土,淡泊,宁静;应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归宿。  相似文献   

8.
2008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试题为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实情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9.
感受诗情:拥抱神气涌荡的心海 西晋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还有一位古人说:“夫诗者,本发其喜怒哀乐之情;如使人读之无所感动,非诗也。”鲁迅说:“诗歌本来是抒发自己热情的。”普希金说,诗人的任务是用“火样的激情把人们心灵照亮。”这些中外名家的见解,都生动地说明了感情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如果说诗意是诗的灵魂,那么,诗情就是诗的血肉。没有血肉,灵魂何以寄托依附?没有诗情,诗意何以得到生动丰满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乡村·冬韵     
李琳琪 《华章》2011,13(1):44-44
当城市的喧嚣淹没了心灵深处那颗渴望自由、和谐的灵魂时,那么,在这隆冬时节,也许最好的选择是丢下背负着的压力,走进质朴的乡村,感受宁静,感受美好,感受一切最纯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在我的想象中,乡村生活总是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有牛背上牧童的短笛,有黎明前悦耳的鸡鸣.有晨曦中缕缕的炊烟,有麦浪滚滚与稻花飘香的美丽,有戴月荷锄归的勤劳,更有丰收的喜悦.然而,两年前的一次旅行让我亲历了另一种乡村生活.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积极实践情境教育,跳出对“情境教育”的狭隘认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类留守儿童对生活的感受力缺失的问题,提出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利用真实情境,给孩子一双慧眼;抓住契机情境,给孩子一双慧耳;巧设课堂情境,给孩子一颗慧心。乡村语文教师要当好一个称职的“农夫”,让情境教育之花在乡村绽放。  相似文献   

13.
高乐丹 《成才之路》2011,(13):73-73
一、思考问题①如何引导学生从感受自然的春天,体味人文的春天,体会到歌曲中的春天?②如何调动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创设春天。③如何表达出歌曲中所描述的春,充分展示春天。二、案例描述  相似文献   

14.
当一个人阅读到最快乐的时候,他会感到像在做梦。因某一关键点,他与书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或喜或悲。阅读,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于教材,99.8%是在背,0.2%在于欣赏。课本中那繁丽的辞藻、高深的言外之意以及作者的良苦用心,是我这智商不高、阅读经验不足的小鬼难以掌握的。但我还是很喜欢阅读,喜欢儿童文学,喜欢汤汤的《到你  相似文献   

15.
乡村夜唱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写一写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或者活动过程中的见闻、趣事等等。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作文风向标:走进乡村田野,感受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16.
<正>一、遵循大纲要求,实施音乐教学1.多种方式结合,感受丰富多彩的音乐辽阔的祖国大地到处都飘荡着丰富多彩、体裁各异的音乐。有奔放的西北民歌,抒情的江南民歌等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范唱、听赏及讲述作品背景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到音乐的美。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时,先让学生回顾历史故事《二小放牛郎》,教师再适当点  相似文献   

17.
从死亡出发,传统乡村的世界观中包括了神、鬼、祖先的观念。这亦是传统王朝世界观一个缩影。因为,在皇帝看来,“人鬼之道,幽明虽殊,其理则一。”因此,施幽祭祖的仪式,贯通与对应着从乡野到庙堂的王朝统治秩序。朝廷的规定既是对地方行为的规范,也对地方传统的承认;而在乡村礼仪实践的过程中,村民、仪式专家展演出来的往往是因应于自身环境的对王朝礼仪的改写、创造与表达。祖灵的祭祀关系到地理的范围以及财产的权利,人---祖先/神---地连接在一起,这就是地域社会的根据。但是,在南中国家庙形制的祠堂在景观上成为乡村的核心却是明中期以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师出示:老师开车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4小时.将行驶多少千米)生:80×4=320(千米)。师:为什么用乘法?生:1小时行驶80千米,4小时就行驶了4个80千米.所以用乘法计算,(课件出示线段图)师:老师开车以80千米/小的速度行驶160千米.需要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19.
初中二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教科书《园艺》是有诗情、有画意、有情思、更有生命的好教材.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师生共同走进园艺世界,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园艺的美,分享园艺的美,必须让学生做到:沁人心脾的花卉自己栽,精美奇特的盆景自己塑,令人喜爱的插花自己做,赏心悦目的花园自己扮.通过开放性课堂,激发兴趣,动手实践,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园艺世界.  相似文献   

20.
<正>这次培训根据《甘肃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2014年首批金色教苑乡村教师影子实践研修项目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如影随形的研修方式,参训教师在基地学校——兰州市七里河区安西路小学参加培训。培训形式主要有参观、听课评课、听讲座三种。一、在参观中感受,在感受中震撼我们参观了安西路小学、敦煌路小学、兰炼一小、七里河区王官营中心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大课间活动和社团活动,下面分别就印象最深刻的谈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