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丽萍 《成才之路》2010,(14):11-12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教学实践。音乐对于学生来说,只有那些共鸣于心灵深处需要的旋律和音素,才会成为一种欢快、愉悦的活动。也只有这时,学生的体验才会充满幸福。音乐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深切喜爱,培养他们对音乐艺术的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高中已普遍开设艺术欣赏课,音乐欣赏是其组成部分之一。鉴于此课教学明显存在着大纲规定的内容容量颇皮与教学时间有限,以及学生普遍学习兴趣颇佳,但音乐基础知识甚为薄弱的矛盾,本文试从音乐艺术的特点及如何生动地向学生讲授音乐基本要素入手,探索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新径。  相似文献   

3.
4.
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是教师的职责。文章从要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及要在错题评析中保护学生的自尊、树立自信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呈上升趋势,青少年心理健康也存在很多问题。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从原因入手寻求通过音乐教学对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使学生具有感恩情怀和宽容的美德,正确面对挫折,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有效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从而有效地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最容易引发情感,支配情感,表现情感的艺术,教学中,教师应把情感教育贯穿到每一教学环节,备课时应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上课时无论是教学组织,唱歌教学和新课教学,都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增强其情感体验和情感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高中开设两年的艺术欣赏课,音乐欣赏、美术欣赏各占一半,各约35课时。这样存在着课时少,课与课间隔时间长,课堂教学量却很大的现象。这就使实际教学过程出现了一定困难,特别是较大器乐曲的欣赏。例如学生比较熟悉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欣赏一遍就要近30分钟时间,还需要了解作曲家、写作背景、题材、乐曲结构、配器等等,还要熟悉重要的音乐主题,即使  相似文献   

8.
陈莉 《甘肃教育》2011,(11):90-90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自由的天地,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不但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那么,在音乐教学中,该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呢?笔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宋燕 《成才之路》2013,(20):93-93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诸多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过分的注重教学手段的运用,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音乐教学的核心在于音乐本身的审美教育,使音乐欣赏教学上走入了误区,导致音乐欣赏教育陷入另外一种僵化的模式。一、课堂教学手段花样繁多,使教学目的难以得到体现新课改实行以后,新的授课形式的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也极大提高了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领悟音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丰富的情感投入,以高雅的音乐艺术手段来打动学生的心灵,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与启迪.那么,如何加强教师情感的投入呢?  相似文献   

11.
一、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音乐作品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主观的情感体验.它不是情感无节制的宣泄.而是理性所规范并在想象中诱发出的情感抒发.渗透了目的性。它利用丰富多彩的声音形态传递着复杂的感情信息并使之得到升华.具有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特点。我们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通过听觉器官感知音乐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中音乐欣赏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欣赏,能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陶冶性情,激发艺术情感,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随着现代教育电化教学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它对人感情的陶冶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其效果是深刻而久远的。在音乐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技巧,适时、适度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音乐课堂教学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白小军 《学周刊C版》2010,(7):207-207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教会学生如何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其积极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娇宠姑息,百依百顺,这种过分溺爱使有些青少年一旦生活遇到挫折时,便会产生一些异常情绪。针对这些现象,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消除这些不健康心理因素。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实验证明,用音乐这门艺术学科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和出发点音乐兴趣的培养是推动学校音乐活动的动力,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中,我首先从激发学生音乐兴趣这一关键问题入手。高一年级新生入学后,我对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基本知识以及学习乐器等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兴趣爱好一项中,百分之百的学生喜爱通俗音乐、流行歌曲;在音乐基本知识一项  相似文献   

17.
<正>新一轮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强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音乐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教育能够丰富和深化人们的情感,聆听积极的音乐使人心灵得到净化,更加热爱生活。我们应进一步结合心理学  相似文献   

18.
梁红 《成才之路》2012,(2):60-61
正音乐是情感艺术,是心灵的语言。优美的音乐给人以朝气、美感和力量,特别是性情活泼的中学生喜爱音乐,渴望在音乐艺术中尽情的表现自己、美化自己。他们用自己的歌喉、气质和风度去塑造各种美的形象。我们通过音乐教学的过程,使青少年掌握、运用音乐语汇,更好地表现音乐、感受音乐,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丰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审美体验.”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主体对事物能否满足事物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而音乐是被世人誉为最具情感的艺术。《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课程的定位是:“音乐课程是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课程”。新理念的提出突出并强化了音乐教育的审美核心。  相似文献   

20.
由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应当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是基于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而生成的情感与认识共存的精神活动。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乐趣,可以培养学生形成音乐审美的基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