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学写话题作文时,出现的问题不少,最集中的问题就是拟题。比如一次要求以“亲情”为话题的练习,结果直接以“亲情”为题目的占了55.3%,其它的占了44.7%,让人耳目一新的题目只有一个——《灯光下的微笑》。我仔细分析了每篇作文的题目,发现主要存在这些问题:1.题文不符,比如《安详》;2.过于宽泛,大而不当,比如《亲情》;3.俗套。比如《母亲的温暖》。我觉得问题的症结除了学生把“话题”和“题目”这两个概念混淆以外,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话题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教育”.这就是说本文必须以写家庭对自己的“教育”为中心内容,如果只写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写家庭成员之问的亲情都不合乎话题的要求。同时.限制词语“家庭”也不可忽视。它要求我们所写的应是“家庭教育”.而非亲戚邻里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那种只写家庭之“爱”及亲情而不谈“教育”.或泛论“教育”而远离“家庭”,都是偏离话题的。  相似文献   

3.
[小引]亲情与友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只要我们生活在世间,或者说只要我们还活着,就离不开亲情、友情的滋润。可以说,世间的每一个人,无不对亲情和友情深深地渴望,无不希望拥有天空般高远、大海般深邃的亲情和友情。古往今来,亲情和友情曾被多少诗人讴歌,被多少人惦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亲情的极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友情的绝唱。面对当今的物欲横流,亲情和友情的博大、温馨,又是何等可贵。[新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关怀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品格,往往也是一种人生智慧。歌手潘美辰在…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的写作似乎已经成为当前中学生语文教学中亟需解决的,也是学生必须重视的头等大事。本文试着从一次以“寻找”为话题的考场话题作文中,就低分的几种类型寻找一些头绪。这个话题应当着重对“自我”心灵或灵魂的审视、拷问;应当着重对“自我”的价值观的体现和反映。总之,学生反映的应该是很“自我”的,很“主观”的东西。但是在考生作文中却反映出不少的问题。一、东拼西凑型该类型的写作模式大多都是先讲述自己对这个话题的理解。如《寻找亲情》中,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亲情对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亲情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生日     
编者推荐:文末“从里面端出一盆小鱼”——纵深开掘,“一盆”而又“小”,情深意重。此文标题宜改为“摸鱼”,显示材料的个性。此文“摸鱼”的材料可变格用于其他亲情话题(“母子情”“手足情”“夫妻情”等)的作文;还可变格用于“友情”话题作文,其变格途径是:变更人物之间的称谓。标题可沿用“摸鱼”。  相似文献   

6.
一碗牛肉面     
亲情是人间写不尽的话题,然而写作者和阅读者都没有也永远不会对这个话题感到厌倦。原因很简单:亲情是浩瀚无边的大海,其中的每一朵浪花都闪烁着不同的光彩。每一次阅读都让人感动、感慨、感伤……可谓“百感交集”。本期我们选的两篇由读者推荐的写亲情的文章,正好形成了一种对比。至于“比”出了什么,还是由你在阅读之后再下结论吧。  相似文献   

7.
在房价飞涨的2009年.一部描写“房奴”的电视剧《蜗居》猛然走红。该剧以都市“房奴”话题为切人点.讲述年轻夫妇为买一套房子而经历的故事.展现了都市人面临诱惑时作出的不同选择。尽管观众热议声中不乏褒贬.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这部电视剧逼真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国年轻人何时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蜗居”?  相似文献   

8.
《新作文》2006,(3)
[话题引申]作文贵在情真,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为情感类话题作文在这方面的要求与一般作文有所区别,题目中一般都有“叙说真实故事”或“写出真情实感”之类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之美,体会乐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树立起高远的生活目标,产生高雅的生活追求。亲情、友情是人类生活的永恒话题。只要我们生活在世间,就离不开亲情、友情。可以说,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浸泡在博大无比的友情和亲情中,世间的每一个人都在为友情和亲情吟唱着一曲曲沁人心脾的歌;世间的每一个人无不对友情和亲情在意,世间的每一个…  相似文献   

9.
《教师》2014,(9):5-7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教育仍然是热议的话题之一,代表千“方”。百“计”话教育,其中留守儿童成为两会新亮点:莫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教育盲区代表们呼吁构建留守儿童政府支持、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帮扶、亲情关护的网络,给留守儿童以持久、温暖的关爱。  相似文献   

10.
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认为:教育的真正对象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人”。当前,在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理念导向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将学生视作“具体的人”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拥有一项新的教学基本功一“读懂学生”。关于这个话题.众多的专家学者均在研究。这里,笔者仅立足自身的学术视角.以“案例透析”的叙述形式.简要阐述课堂现场数学教师“读懂学生”的六个维度。  相似文献   

11.
一、阅读导引“亲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生活环境的不同,成长经历的迥异,使每个人对亲情的体验也各不相同。请你仔细阅读下面这篇小说,谈谈你对母爱的感受。牵着母亲过马路方戈  相似文献   

12.
一、题目与要求:父母之爱,使我们家庭幸福,生活快乐,父母之爱,使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但不要总期望父母给我们什么,更应该想想能为父母做什么。请以“至爱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情感,展开想像;2.多角度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就符合题意;3.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二、话题简析从话题来看,要写出父母对自己的爱或自己对父母的理解。通过记叙人物的行动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主题。表现父母已是老话题,要紧扣时代写出新意,写最让自己感动的事,事不求大惟求真,以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写出自己真切的感…  相似文献   

13.
一篇题为《守住亲情》的文章中说:“亲情,人类社会从远古就有的一种最为朴素、最为原始、也最为绵长的情感。”“亲情”在本意上主要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学生管理中体现亲情,首先要营造能够维系和增长“家庭之情”、“亲属之情”的氛围,把这种亲情推及到没有血缘、亲缘关系的学生身上。俗话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相似文献   

14.
曾诚 《师道》2005,(9):13
广州中考语文卷的作文题为《你是否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出题本意是教育孩子要懂得“感亲恩”。岂料这一“亲情作文”对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子女来说,变成了“亲痛作文”,不仅令他们丝毫感受不到其中的“脉脉温情”,反而更令他们伤心和难过(2005年6月20日《广州日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此美好的“亲情作文”,无疑成了揭开他们心灵伤疤的残酷之手。“亲情作文”缘何成“亲痛”?究其主因,乃是当前婚姻、家庭的不稳定甚至破裂等因素。就像有学者提出的“错不在考题”,同样,笔者认为,错亦不在孩子。那么,当明确了诱发这一现象发生的主因时,重…  相似文献   

15.
[小引]亲情,人类最朴实也最瑰丽的情感;亲情,人类最平凡也最伟大的情感;亲情,人类最原始也最现代的情感;亲情……天地在,人类在,亲情不老!语文在,作文在,“亲情”话题永恒![文题]古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高尔基说:“没有母亲,便没有诗人和英雄。”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爱是亲情最好的表达。亲情是人类一切美好情感的万古不竭的源泉。父母儿女之情,兄弟姊妹之爱,妯娌伯叔之亲……每个血亲之家的成员间该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啊!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①文题自拟;②体裁自选(诗歌除外);③立意自定。[题解]该题…  相似文献   

16.
1.母子情、兄弟情、舅甥情……骨肉亲情,是许多文学作品讴歌的主题。有的人珍爱亲情,以骨肉深情营造家庭的温馨;有的人为了私欲不顾亲情;有的人为国为公不得不割舍亲情。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设计一 写成议论文,题为《谈亲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许许多多家庭和睦富裕了,我们的社会才会安定,国家才  相似文献   

17.
话语标记语"然后"及其英译"then"的语用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语用认知的角度出发,通过实例分析话语标记语“然后”及其英译“then”在话语中的两大主要语用功能:一、话语结构功能,即继续话题功能和转换话题功能;二、信息功能,即省略信息功能和询问更多信息功能。  相似文献   

18.
“亲情”是朱自清父亲的背影,是孟郊慈母手中的针线,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时时刻刻地沐浴着这份“亲情”:那一个鼓励的眼神,那一个熟悉的动作,那一句淡淡的叮咛,那一份浓浓的牵挂……我们在幸福地感受着它、享受着它,但我们却很少细细地去品味过它。“亲情”,顾名思义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汇,它与友情、爱情、乡情等组成了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但是却有人去漠视它、践踏它。今天,我们以“亲情”为话题来写作文不是很有意义吗?我们可以认认真真地体验亲情、感悟亲情、抒写亲情,让这份人间真情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动人。  相似文献   

19.
“我”是教辅书,人们对“我”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近几年来.“我”似乎一直“生活”在令人羡慕的光环里。社会、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对“我”宠爱有加。其实,你们也有所不知,说句心里话,“我’’是既烦恼又困惑,社会上盲目选购“我”的现象真让“我”欢喜让“我”忧。今天“我”想坐下来和大家聊聊天,所谈话题的关键词是: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和“我”(教辅书)。  相似文献   

20.
“习作欣赏课”是作文训练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仅教会学生发现美,更教会学生创造美;它不仅给被欣赏者以喜悦,而且带给欣赏者以收获;引导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再创造。在过去的语文教学里.“欣赏”只是出现在中学、大学的语文课堂里,似乎只有大学生和中学生才懂得欣赏.而且他们欣赏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名家、名篇.很少有人涉及对自己或同伴习作欣赏的话题。而我恰恰认为:美的东西就在身边,审美能力应从小培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话形象地说出了读和写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