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之大:何以为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永忠 《教育科学》2005,21(5):53-55
构成大学的元素不外乎人、物质和文化。因此大学之大就是以人之大、物之大和文化之大为大。具体而言,大学之大以人之大为大,就是以大师、学生和校长之大为大;大学之大以物之大为大,就是以图书馆和实验室之大为大;大学之大以文化之大为大,就是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景观文化之大为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讨论了教师语言在生命教育中的运用,教师语言是实现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必须呈现真善美。"语言之真"表现为体验之语、智慧之言;"语言之善"表现为平等之语、尊重之语、赞赏之语、关爱之语、批评之语;"语言之美"表现为语言的逻辑之美、表达之美,幽默之美等。教师语言是教师的生命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体现。语言技巧必须合乎生命之道,才能在生命教育中不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3.
从总体上来说,道家、医家都以天人合一为基本哲学思路。但以《内经》为元典的传统医学中的天人合一是合于天、人的共同运作规律,即医学之道主要是生命之道,也是气之道,这为王充等唯物主义的元气论哲学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医家之境主要是生命气化之境,属认识论之本质、规律之境。中医境界主要包括三方面:气化之境、人道之境和生命之境;显然,它不是一个静止的存在,而是处于永无止境的变化之中,即生命的绵延。  相似文献   

4.
雅斯贝尔斯是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学家,其教育思想,特别是关于大学的理念蕴含着深刻的哲思,为当前大学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启示。他的大学理念在大学自由精神之培育、师生自由之交往、精神文化之转化和学术自由之追求上使独立之精神、科学之态度、广阔之知识、适宜之个性的人才培养成为可能,也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人间世》中,庄子道出了世事的三种典型艰难,即止恶之难、行事之难与守中之难,虽然充满无奈和痛苦,但他以内心合"道"力量将之化解,其应对之策具体表现为"心斋"之策、"游心"之策与"就和"之策。庄子对人内在力量的肯定和探求,为身处困境之人提出了新的视角,无为而无不为的深刻意蕴是人存在的有效价值。  相似文献   

6.
传道、授业、解惑,为师者之天职,其功效则仰赖于为人师者之品格与学识。身正学高,以身载道,为人师者方能据以传道,此亦为"为师之道"。以师者角色而论,师者当为"四者"之集合,即士者之情怀、仁者之爱心、智者之智慧和学者之涵养。至于师者之养成,则不仅要坐而论道,而且应起而行道;从游于名师,先问道于师,再依道而行,认同之,践行之,固守之,内化之,弘扬之,最后方可致"本立道生"之境界。道有所成,则自成气象,终成名师,教人成才。  相似文献   

7.
美在数学中     
数学和美学、艺术有着内在的联系,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特点,因此,数学美的主要表现为有序之美、简洁之美、对称之美、统一和谐之美、新奇之美。  相似文献   

8.
情悟紫鹃     
《红楼梦》大旨谈情,紫鹃之情为其一绝。其情之专,其情之深,其情之纯,其情之真,净化人的心灵,感天动人。紫鹃之情因黛玉而生,因黛玉之亡而失去依托,步入空门;紫鹃与黛玉荣枯实相共,其情为发自内心的诗意之情,不能不为之情而恸哭。立足一个"情"字,从情之缘、情之痴、情之空三个角度分析紫鹃的情感世界,探究紫鹃之情深层精神内涵和精神价值。紫鹃之情引导人们追求真性情和诗意人生。对中华文化心灵和情感价值体系的建构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百年中国语文教材的变迁为反思对象,剖析"经文之分、文白之辩、言文之用、文道之争、道之变迁、言文分立、文道再争、道之异化、新题旧义、世纪之问"等变革中的主题,建议为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和教材的编写确立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老师的工作影响学生一生,作为老师,应该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平等之心、平和之心、欣赏之心、怜爱之心对待和教育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老师,我们不是为自己工作,而是为学生的未来工作.  相似文献   

11.
教师之爱在教育实践中表现为爱业绩和爱学生两个向度,爱学生又分为本能之爱和理性之爱两种类型。我们提倡基于责任、以学生为对象的理性之爱。这种以学生为本位的理性之爱有三个层次的表现: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疾苦,上好每一节课;关注学生的成长,尤其关注学生品德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潜力、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5,(86):152-154
国家之希望在于青年学子,今日之大学生无论为自身计,还是为国家计,都应以养成强健之体魄、高尚之情操、良好之心理、求是之学风、全面之知识为人生之头等大事。以上这些方面是当代大学生健全之人格、良好之能力形成之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贡献民族国家的前提。古代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其中蕴含丰富的道德人格教育资源,因此,古代文学课在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之健全人格为切入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诗·唐风·绸缪》一诗,所谓"束薪"、"束刍"、"束楚"实际上反映了上古婚姻的"亲迎"之礼和"燎炬"之俗.所谓"三星"即"参宿",为晋人观天象以计时序之辰星,诗人正是通过"三星"星光映地位置由东向西之变,表示时间由黄昏而深夜之移,极力渲染"闹新房"场面之盛.《绸缪》首章为女性伴舞之女声部合唱的"戏新妇"之辞,次章为男女集体伴舞之男女二声部大合唱的"戏新夫妇"之辞,卒章为男性伴舞之男声部合唱的"戏新夫"之辞,全诗构成了一部多声部、多角色的爱情交响曲,成为后世"闹新房"诗歌之祖.  相似文献   

14.
庞德公之隐为道家之隐,诸葛亮隆中之隐为儒家之隐,二人的哲学思想、人生观、价值观迥异。庞德公不是也不可能是诸葛亮心目中的典范和言行的楷模。诸葛亮“每至公家,独拜床下”之“独拜”也不是“崇拜”,而是礼仪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文人与吟诵     
诗词吟诵是展现诗心、点燃诗情、表达诗美与感动读者的重要手段。 一字一音、一调一义的汉语,最宜于以灵活多变、抑扬顿挫的节律来表现诗词之深情、意象之大美。我国的诗词从来都是可歌可诵的,《尚书·尧典》上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毛诗序》上讲:“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永哥”就是“吟诵”。《文心雕龙·乐府》上讲:“诗为乐心,声为乐体。”诗是乐的灵魂,声音是乐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唐代出现的变文在中国古代文体史上是一大创新,具体表现为体制之新、语言之新和风格之新,为后世讲唱文学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典型的范本。  相似文献   

17.
教育史研究者的素养是教育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领域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其应兼备史学的厚实学理修为和教育学的实践性智慧。教育史研究者五维素养的内涵为:由兴趣触发之"才"以撰教育史之文;勤于习练之"学"以练教育史之事;富有创新性思维之"识"以见人所不见;责任担当之"德"以求教育史之公;理解与觉悟并存之"道"以适天下育人之用。五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其次序为:才、学、识、德、道。探讨五维素养是为培养卓越的当代教育史研究者提供学理支持和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用理解之心、宽容之心、智慧之心使后进生"为心所动",而关爱、尊重和鼓励则能使后进生"为情所动"。  相似文献   

19.
以漫游诗为切入点研究唐宋诗之异,是一个全新的角度。文章以此为径,分析唐宋诗辐射模式的敛散之异、情感模式的浓淡之分以及悟读模式的顿渐之别,为唐宋诗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空间。  相似文献   

20.
老子的治道是以自然道德之质与社会仁礼之文的对立为理论根据,本文也以质与文的对立为切入点,探讨了老子“无为而治”的理论基础、基本涵义和其中蕴含的积极意义。老子认为社会仁礼之文是对自然道德之质的破坏与消减,因此主张尚质去文,以法自然、不妄为和清静简政、不扰民为“无为”的根本准则。统治者和管理者的“无为”是整个社会全体“无不为”的前提。老子治道虽有将自然之质与社会之文绝对对立的局限性,但“无为而治”、尚质去文的思想中蕴含着君民平等、民众自治和统治者与管理者应遵循社会自然之质,尊重自然秩序,强调治道的客观规律性等对现代社会仍富有启发性的积极意义,以及与现代化系统论相通的系统管理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