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既具有工具性的作用,又富有人文性的特征。对于学校教育,语文是一门重要学科,它承载着学生的母语文化,而道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应把道德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使两者的结合相得益彰。自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需有机结合以来,很多语文教师都徘徊在课堂教学的十字路口:顾及了工具性,担心人文性被泯灭;强调了人文性,又怕语文课没有了语文的味。因此,当前出现了许多教师没能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出现了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2.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最根本的追求以及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它的人文性。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将人文性思想理念引入其中,体现新课改理念,是每一位政治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和努力的方向。思想品德课内在的人文价值需要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发掘。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思想品德课堂人文性把握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李英 《教师》2014,(18):63-64
正著名教育家于漪曾强调指出:"中学语文是教文育人。中学语文的基本任务是教文,它的终极目的是育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肩上的担子比其他科目的教师更重。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其思想性、人文性是其他学科望尘莫及的,所以语文教师首先是一名人文工作者,除了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影响之外,还应该把语  相似文献   

4.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于面临的新的意外情况,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并且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教师综合教育能力及高度教学艺术的完美体现,同时也是智慧与人文关怀的和谐统一。教育机智是一种艺术,它的艺术性表现为机敏性、智慧性与人文性。它与“灵感”有相似之处,但本质上又不是一种简单的“灵感”。具体而言,教育机智的独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育机智来源于教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的深刻了解,来源于教师对学生心理脉搏的准确把握,是教师长期深思熟虑和积累丰富教育经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因此,以语言为教学对象的语文教学不仅具有工具性,更具有人文性。人文性的体现正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而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语文教学能够在认识观上实现由认识物到认识人的转变,从而摈弃教师个人的独白,走向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人对世界的认识,依据认识对象可分为两大类:认识人和认识物。物“是纯粹死的东西,它只有外表,只为他人而存在,能够被这个他人(认识者)以单方面的行动完全彻底地揭露出来。”因此,物不具有“自己不可割让不可吞…  相似文献   

6.
钟红 《现代教学》2008,(1):32-32
一、作业设计要尽量体现功能化 语文学科的功能是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师布置作业时应引导学生树立“作业即自学”的观念。课堂上主要让学生学习方法,打好基础;课后运用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让作业成为学生自我充电、自我发展的自主学习过程。比如,为落实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观摩时下的语文课堂,人文性洋溢,这是可喜的变化。然而细细品味这些人文性,更多的是来自文本本身,而教师的人文性——教师的人文关怀、教师的爱心——却未能得到同步提升。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指出的那样:"课文的人文性,不是老师的事,是编者的事""学生把文章读懂,读出感情来了,人文性就有了,思想教育就有了。学生  相似文献   

8.
正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小组讨论这一教学形式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与教师也确实感觉到了不同于以往的教学魅力。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当小组讨论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种形式,小组讨论就失去了它合作的意义,即合作的无效性。  相似文献   

9.
我们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找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点的时候,还应注意到,实现语文的人文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教材的编写、考试的方向、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教学人文氛围的营造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0.
张贵喜 《学语文》2007,(4):9-49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新课程,落实新理念从而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能否领悟课程改革的目标。第一,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能取消它的工具性。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代表了现阶段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  相似文献   

11.
杨羚 《教书育人》2004,(11):40-42
中学生的人文素质应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工具技能性的人文素质:就是平常的读书看报、学习认知、科技操作能力以及相关的知识和理论系统,这是通过系统的持续的学科教育过程来实现的;二是思想道德性的人文素质,它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等,这才是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关键,直接决定中学生人文素质所站立的高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特点恰好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和功能不谋而合,因此能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巧妙地发挥学科功能,进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渗透?该如何去实现这一终极目的呢?应该是每个政治教师研究的新课题,特别在呼吁课程…  相似文献   

12.
李吉香  杨敏 《学周刊C版》2011,(7):125-125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学好其他各科的基础。但它作为工具又不同于一般工具,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人文性。本文着眼于语文教学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关系,提出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要全力打造出蕴含语文味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3.
正在英语教学中存在长期忽略英语学科的人文性现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在课程标准中得到确立,它引领着小学英语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并付诸实践。下面谈谈我对小学英语人文性的实践探究及点滴体会。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增进人文素养认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英语学科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也主要是在英语课堂上得以实施,熏陶  相似文献   

14.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课程性质的定位凸显了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为长期受“教什么”问题困扰的广大语文教师指点了迷津。现今,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都能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尤其是在...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课程性质的定位凸显了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为长期受"教什么"问题困扰的广大语文教师指点了迷津。现今,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都能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大多能清楚地认识到"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道理,能围绕文本的"文"与"道"设定目标、组织教学。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既是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又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教师普遍认可这一理论,在设计课时都会以某种情感升华活动结束,以求实现人文性目标.但可惜的是,这些活动经常给人牵强、凑合之感,效果适得其反.笔者认为,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性不应该浅尝辄止,真正的人文性应该触动人的内心,在此基础上激发思考,并最终影响一个人的言行.人文性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品出来的.教师需精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和思维参与,水到渠成实现人文性目标.下面,以两个案例说明笔者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践人文性.  相似文献   

17.
一、作业设计要尽量体现功能化语文学科的功能是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师布置作业时应引导学生树立"作业即自学"的观念。课堂上主要让学生学习方法,打好基础;课后运用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让作业成为学生自我充电、自我发展的自主学习过程。比如,为落实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功能,我经常利用人文性较强的文本,设计精选词语、自行确立主题、"立体造句"的练习。如学了《秦俑漫笔》,要求学生圈出好词,任选其中五个,进行立体造句。  相似文献   

18.
<正>凌应强在《课标修订版给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几点启示》一文中,针对课标修订后的变化,对小学英语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四点启示。1.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课标修订后的变化:课标修订版更加明确地区分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对教学设计的启示: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设计更多的探索性、思维性  相似文献   

19.
冉祥明 《现代语文》2005,(8):126-126,114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按照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探讨了许多的教学模式,给了语文教师很多角色定位,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但无论是旧的模式,还是新的模式,我们都必须立足于一点: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它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本民族的语言,它传承的应该是本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但同时不能忽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强化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缺失教学现状,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