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名词解释题 段旨 层次 意义段 段 过渡段2 简答题 1)段旨在段中展开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2)构段的要求有哪些? 3)段的衔接技巧有哪些? 4)段的变化技巧常见的有哪些? 5)常见的段的侧重方法有哪些? 提示:(依照题目顺序分别提示如下) *材料的安排要富于条理;文脉要连贯;适当地使用连接词;适当地使用代词;词或句型适当地反复。 *统一;完整;有序;融为一体;长短适度。 *顺接、逆接;急接、缓接;近接、远接;明接、暗接等。  *开阖;抑扬;层迭;疏密;虚实;宾主;擒纵;正反等。 *以位置表示侧重:置重点于篇首、篇末、兼置段的首与尾;以笔墨轻重表示侧重;以反复申说表示侧重;以提行、分段表示侧重;以交代、照应表示侧重。  相似文献   

2.
第五章练习1 简答题1)段旨在段中展开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2 )构段的要求有哪些?3)段的衔接技巧有哪些?4 )段的变化技巧常见的有哪些?5 )常见的段的侧重方法有哪些?提示:1)段旨在段中展开应注意的问题是:材料的安排要富于条理;文脉要连贯;适当地使用连接词;适当地使用代词;词或句型适当地反复。2 )统一;完整;有序;融为一体;长短适度。3)顺接逆接;急接缓接;近接远接;明接暗接等。4 )开阖;抑扬;层迭;疏密;虚实;宾主;擒纵;正反等。5 )以位置表示侧重———置重点于篇首篇末兼置段的首与尾;以笔墨轻重表示侧重;以反复申说表示侧重;以提行分段表…  相似文献   

3.
“前后句不连贯,段与段之间衔接不紧。”这是老师给一些同学的习作写的评语。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这些同学在写作文时没有注意过渡。文章的过渡好像桥梁一样,它可以把不同的意思巧妙而紧密地连接起来,让阅读的人能够顺利地从一层意思转入到另一层意思,不至于让人感到突然和跳跃。那么,作文中哪些地方需要过渡?怎样过渡呢?一、文章的内容在时间、地点等方面发生变化,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或上下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变化较大,就可以利用过渡句来进行过渡。如《颐和园》一课,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是: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是…  相似文献   

4.
1.给加点的字注音。静谧( )②凋零( )2.题目“暗香”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②段末“毫无张扬之意”与第③段中的哪一句相照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③段画线句中“最温柔的记忆”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事例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写到“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我们的心湿漉漉的”,表明了“我们”什么样的心情?请用一个词语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仿照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完成句子。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进行逻辑训练的朗读,叫做逻辑朗读。怎样进行逻辑朗读呢?文章是由句子、层次、段落组成的。我们可以根据句与句、层与层、段与段之间不同的逻辑关系,采用轮读、领读、引读等不同的朗读方式进行逻辑训练。  相似文献   

6.
一篇课文的逻辑段绝不会是自然段的随意拼凑,自然段也不会是句子的随意拼凑,它们的连接与组合是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的,也体现了作者的思路。因此,在段的教学中,我注意帮助学生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分析句与句、层与层、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同时,初步知道一些连句成段的规律性知识,同时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1.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大海的歌》第一自然段有三句话,我问学生:这三句话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学生答道:第一句讲“有船出海”,第二句讲“向码头走去”,第三句讲“码头晨景”。我又进一步问,这不同的内容相互之  相似文献   

7.
<正>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不仅要做到主题鲜明、文从字顺,还要做到结构严谨、衔接连贯。那么,怎样衔接上下文,使之连贯流畅呢?这就需要用过渡语言来连接。过渡,就像桥梁一样连接两个部分,将层与层或段与段的意思有机地衔接起来。一般来说,过渡的形式有词语过渡、句子过渡、段落过渡、小标题过渡四种。每种形式都有不同的写法,但作用是一致的,既使行文自然、语气连贯,又能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有助于表现主题思想。写作时,哪些情况需要过渡呢?1.事件转换时需要过渡。比如,从一件事写到另一件事,二者之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写文章时,总要由这层意思向另一层意思转换,由这个内容向另外一个内容发展,这中间往往要用一些词、句串联起来,这就是过渡。过渡就像一座桥,衔接层与层、段与段之间的意思。过渡的好,写出的文章就会给人前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感觉,过渡的不好,读者就会觉得文套生硬、别扭。那么,怎样才能够搞好文章的过渡呢?  相似文献   

9.
小语九册课本《伟大的友谊》中有一过渡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乌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这个过渡段有两层意思:前一层是总结上文,后一层是提示下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一位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这个过渡段的作用,先指出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然后让李生说出这个过渡段中哪句话是承上的内容,哪句话是启下的内容。学生在教师有机地指导下很快说了出来,并按承上启下的内容划分出相应的课文中的自然段。教材中的过渡段是文章中各种事物的焦点和接合处,通过…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年五月《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五期“社会杂观”栏,后由作者编入《二心集》,现选进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这里只就教材中提出的三个思考和练习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思考和练习一,要求“熟读课文,划分层次”。关于本文的论证层次,诸家看法不一,有的分作三层(一段为一层,二、三段为一层,四、五段为一层;或一段为一层,二段为一层,三、四、五段为一层),有的分作四层(一段为一层,二段为一层,三段为一层,四、五段为一层)。我认为,就整个文章的布局来看,以划为两大部分为宜。第一部分(一段)叙述论战原由,引出梁实  相似文献   

11.
<正>过年干什么好?大吃。然后呢?赌博。现在人们最常吃的食物,哪一个是因为赌博而创造的呢?"三明治"为什么叫三明治?是一层吐司、一层冷肉、一层吐司,有三层相夹所以叫三明治吗?错。那正统的三明治是有上、中、下,三层吐司?也错。三明治是Sandwich的翻译,"三"是发音,不是数目。就如同西班牙、葡萄牙是音译,既没有葡萄也没有牙!像台湾北海的三貂角,并没有三只貂出没,也没有三只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生跨年段交往的新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拓展学生交往空间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类新的教育资源--跨年段学生交往.它内含着唤醒生命意识、开发成长空间、实现共同发展的价值.这种交往方式有哪些具体表现?在开展跨年段交往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教育又应如何提升跨年段学生交往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前些时曾经跟几位老师谈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篇章结构训练问题,彼此启发,颇有收获。这篇短文着重介绍两个问题。一、篇章结构训练有哪些具体内容? 字、词、句、篇四项基本训练,前三项训练有哪些具体内容,还比较清楚,就是篇章结构训练的内容,大家的看法不大一致。那次谈论,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篇章结构训练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联句成段,联段成篇。”因此,就训练方式说,应当着重句与句的联系,讲求上下文关系;应当着重段与段的联系,讲求前后段关系。另一种意见是,那八个字固然好,但还只是谈论篇章结构的表面现象,文章的句、段间的外部联系。还得深入一层,谈论篇章结构的底里,了解文章的句、段间的内部联系。什么叫内部联系?就是按文章的思想内  相似文献   

14.
结构是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也就是怎样组织安排材料、布局谋篇的问题。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一层层、一段段、一部分一部分地结构起来的,体现出作者的思路。叶圣陶指出:“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阅读一  相似文献   

15.
<正>过渡,就是指文章内容前后衔接,即由前一层意思自然地引出后一层意思,中间没有断层或跳跃。如果文章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纽带,就给人以支离破碎之感,有结构残缺之嫌。一般来说,文章的这些部位都要有过渡:从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的转折处;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  相似文献   

16.
数一数,右图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10个?18个?都不对,正确答案是:共有45个长方形。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既简捷又准确地数出长方形的个数呢?先来看一段:这其中有多少条线段呢?若我们把一个最小段看作  相似文献   

17.
1994年4月3日举行的全国《迎奥赛物理知识竞赛》试题中,出现了好几个物体浸在多层液体中时浮力问题的题目。师生就这些题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重要争执点在于:液体各层密度不相同,阿基米德定律是否还适用?上层液体对物体有向下的压力,最下层则有向上的压力,中间各层有没有浮力?物体怎样才能恰好悬浮在多层液体中? 设水槽中有几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分层静止,不发生化学反应,又不相混合,物体为规则的正立柱形,底面积为S,如图1所示,竖立静止在液体中。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_1、ρ_2,……ρ_n。液层厚度分别为h_1,h_2,……  相似文献   

18.
作文与层次     
一篇优秀的作文,层次一定要清楚.层次清楚也是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什么叫层次?就作文而言,就是内容的次序,内容的安排,内容的排列.也就是说,内容的安排,内容的排列,内容的次序要清楚.一段一段,一层一层,要清清楚楚,不能杂乱无章,不能颠三倒四.  相似文献   

19.
一、段的训练层次性勾勒1.“九义”小语教材对段的训练安排有明显的层次性,即训练的循序渐进性。第五册安排为自然段训练作准备性训练,主要解决四点:①全文几段;②段有几句;③每句意思;④全段意思。第六册正式进行自然段训练,主要解决五大问题:①段有几句;②每句意思;③句与句联系;④分层、层意;⑤全段意思。第七册在巩固第六册训练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意义段的训练,主要是训练两点:  相似文献   

20.
一、课本练习二指出《土地》这篇散文形散神不散。阅读课文时,思考以下问题,领会“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1、课文开头的两句话(“我们生活在一个开辟人类新历史的光辉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对许许多多的自然景物都产生了新的联想、新的感情。”)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与课文的中心思想又有什么关系? 2、课文第四段(“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才又收住缰绳,缓步回到眼前烂灿的现实中来。”)是怎样总领下文的?“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在课文中具体指哪些段?“收住”又是指哪些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