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课文语言的丰富、精湛、耐人寻味,靠什么走进学生的心窝?靠品——一品词赏句。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能真正地被理解、感悟和鉴赏;语文课有了品词赏句,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课堂中有了品词赏句,才能更好地使阅读与品赏结合起来,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语文味是品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陈亚娟 《考试周刊》2013,(90):35-35
语言就像沙滩上的一颗颗贝壳,是那么丰富:又像一颗颗发光的钻石,是那么精湛;还像一杯杯龙井茶,是那么耐人寻味。丰富、精湛的语言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田呢?品——品词赏句。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鉴赏,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学生才能更好地读H{味道,才会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堂中品词赏句应该像竹石一样“咬定青山不放松”。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所谓“品词析句”,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让学生“品词析句”,进而感悟、体验、理解文本思想的“高处”,文笔的“妙处”,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当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思考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平时的课堂实践,在课堂“品词析句”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一、重现表象,品析词句品词析句的首要功能是使曾经留在学生脑海中的映像重新浮现在脑海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觉。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文字符号在学生的脑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2.联系上下文,根据具体语境,用换词、组词、想象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品词赏句,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认识“兼”等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学无止境”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词赏句,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用了不少文质兼美、意境深远的古诗。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手段创设诗境,引导学生感知古诗的整体美;帮助学生品词赏句,体味语言美;指导朗读,体会情感美,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少误区,不少教师片面追求课堂表面的生动热闹,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语言感受与领悟能力的下降,也使语文课失去了自身的味道。怎样才能把语文课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呢?老师们应在课堂上认认真真抓朗读,真真切切品词赏句,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拓展训练。此外,教师课后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它是"语文味"的催化剂。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课堂散发出独特的语文魅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观念日渐更新,"语文意识"在语文教师的头脑中得以强化;课堂教学中,他们致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品词赏句"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新的提高,使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蓬勃的新气象。不过,笔者以为,语文教师若能尝试开掘教材的文脉、文体、文法等资源,定会把语文教学搞得锦上添花。一、把文脉,挺思路文脉即文章的脉络,也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  相似文献   

9.
石玉杰 《快乐阅读》2013,(10):83-83
阅读教学中理解文本的途径众多,作者所要阐述的是如何通过赏词析句来直奔中心,实现高效的课堂策略。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中理解文本的途径众多,作者所要阐述的是如何通过赏词析句来直奔中心,实现高效的课堂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网珍 《考试周刊》2011,(40):30-31
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打造灵动课堂:教师微笑进课堂;注重新课导入;激活词语学习;注重品词析句。  相似文献   

12.
李珍 《教学随笔》2013,(12):113
阅读教学中理解文本的途径众多,作者所要阐述的是如何通过赏词析句来直奔文本中心,实现高效的课堂策略。  相似文献   

13.
质疑齐读     
又是一节语文课,我和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望庐山瀑布》,我们时而赏句,时而品词。陶醉在作者为我们描述的美景之中,感受着唐诗特有的语言魅力。忽然,有一个学生蜕:“老师,我觉得这首诗最后一个句子特别美。但是,我怎么也读不好。我想让大家讨论一下,这首诗该怎么读才能读好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  相似文献   

14.
熊云发 《江西教育》2012,(12):36-37
<正>在阅读教学中,要走进文本善于设疑,才能荡起层层波;要品词析句,才能扬起片片帆;要感悟文本,才能划出道道痕。请看特级教师金明东执教《穷人》一课是怎样巧妙设疑并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而感悟文本主旨的。【片段一】质疑文本,荡起层层波师:常说,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条线;会读书的同学能把文章  相似文献   

15.
熊云发 《江西教育》2012,(35):36-37
在阅读教学中,要走进文本善于设疑,才能荡起层层波;要品词析句,才能扬起片片帆;要感悟文本,才能划出道道痕。请看特级教师金明东执教《穷人》一课是怎样巧妙设疑并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而感悟文本主旨的。【片段一】质疑文本,荡起层层波师:常说,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条线;会读书的同学能把文章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是一个丰富的综合体。"语文味",作为学生们要去感知内化的"抽象主体",必须凭借一定的媒介——借助教师的引导,从字词入手,品词赏句,读写结合,借力学生脑,手,口的力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实现学生的阅读成长,真正让"语文味"深入课堂,融入师生的骨髓。  相似文献   

17.
解读教材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是教学的必备环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从多角度解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弄清教材的内容体系和结构特点.仔细领悟教材蕴涵的思想和教育价值.这样才能做到熟练地使用教材、驾驭教材.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以为,有效提升课堂实效.要从以下三方面深入解读教材:解构建构,触摸它的脸:找准切入,走进它的心;品词析句,激活它的神。  相似文献   

18.
品词品句是小学阅读教学中感悟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品味、揣摩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理解其内涵,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品词品句,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本文仅谈一谈通过联系和比较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一、通过联系,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课文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注重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品词品句。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具体的语言环境品词品句。任何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活的、有机的整体,品词品句时必须摒弃那种把课文肢…  相似文献   

19.
诗词组读,就是把主题相关联的两篇或两篇以上的诗或词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展开教学。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牧童》《清平乐·村居》教学为例,探究其"基因"的异同,在比较中提升品词赏句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当 我 们 步 入 充 满 馨 香 气 息 的诗 词 艺 苑 时 , 当 我 们 细 品 隽 永 的名 章 佳 句 时 ,那 具 体 生 动 的 意 象 、优 美 深 遂 的 意 境 、 自 然 景 观 的 逼真 描 绘 、 人 类 心 灵 的 深 刻 挖 掘 令人 惊 叹 。在 品 味 之 余 ,我 们 不 由 地掩 卷 沉 思 : 如 何 引 导 学 生 走 进 诗词 、鉴 赏 诗 词 ,让 他 们 领 悟 诗 词 的艺 术 魅 力 , 从 而 激 发 他 们 的 审 美情 趣 ,培 养 他 们 的 学 习 兴 趣 呢 ?我认 为 不 妨 从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着 手 提高 学 生 的 鉴 赏 水 平 。 一 、诵 读 是 古 诗 词 鉴 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