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生: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高二(2)班执教:张德文师:上课。(师生问好后,一生上台作课前演讲:《我眼中的孔夫子》)师:这位同学谈了她对孔子的评价,这个问题后面我们还要讨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就是要给老百姓多方面的好处,又能帮助大家过上好日子。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孔子带领他的学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大胆的探索,表现出极高的政治热情。我们常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孔子的言论,集中地表现了他那种高昂的政治热情和可贵的人格力量。据《史记》记载,本文所记之事发…  相似文献   

2.
通常认为中国小说产生于诗歌散文之后,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才初具规模,唐以后逐步走向成熟。但是笔者通过对先秦诸子散文之一《论语·微子》中《荷丈人》的研读,认为《荷丈人》与小说发展有一定渊源关系。1.小说人物与《荷丈人》之人物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人物、情节和环境。据比较分析,《荷丈人》也具有生动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特定而真实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说艹条艹条艹条艹条艹》、明《荷丈人》具有小说的某些特征。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荷丈人》中共出现五位人物…  相似文献   

3.
4.
关于《荷蓧丈人》的中心内容,第三册的课前“自读提示”是这样说的:“他(孔子)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是为人臣应尽的责任。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比起隐士来说是积极的。《荷蓧丈人》章中就表明了这样的政治态度。” 由此不难看出,编者认为本文孔子批评的是隐者,依据是从开头到“行其义也。”但令人费解的是编者对本文最后一句“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的翻译是:“道不被当政者采用。已经知道了。”把矛头又对准了  相似文献   

5.
《论语·微子篇》:“子路从而后,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这段对话,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以为是荷蓧丈人责子路或隐讥孔子之词,持此说者以朱熹为代表;另一种则认为乃荷蓧丈人自谓之言,盖丈人自谓年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尔之师为谁又安能知?持此说者以宋吕本中为代表。 以上这两种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一经推敲都成问题。对此早已有人提出过疑问,例如清人俞樾在他的《古书疑义举例》一书中,对朱熹的这种解释就曾提出过质疑云:“若谓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春秋后期的大思想家之一。他是第一个开创私人讲学的大教育家。一部记述他的言谈行事、并具有雍容和顺和迂徐含蓄特点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就是孔子思想的结晶。孔子出生在所谓“礼崩乐坏”的奴隶制末期。他曾跋山涉水,仆仆风尘于诸侯列国之间,企图用改良的、温和的手段对西周的旧制度、旧思想进行修正,妄想以周初礼制的办法来恢复社会安定。孔子学说的基本  相似文献   

7.
《滕王阁序》历来被选作高中语文教材,全文几乎通篇对偶.又几乎通篇用典.这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障碍,所以编者在文下提供了较详细的解说。但我发现下面两句的注释不够妥帖.斗胆指出.望专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8.
文选教学历来在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可以从教材文选的大量注释人手,并尽可能地将文选教学和理论讲解进行沟通;重视文选注释的研读.大胆质疑,在释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以提高文选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短短一篇《荷蓧丈人》却将儒家与道家两类人物的人生选择,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要积极"出仕",行君臣之义;一个却主张"隐世"——逃避现实,洁身自好。按常理(也在《论语》其他篇目中),论辩双方为了说服对方,常常是唇枪舌剑,滔滔不绝,反复辩难,妙语连珠。而在《荷蓧丈人》中,孔子的忠实门徒子路与推崇"避世"隐居的荷蓧丈人之间的辩论,独出心栽,别开生面:你"硬"我软,你表现我静观,你往我来。双方从容应付,巧于周旋,  相似文献   

10.
《学记》是我国古代一篇重要的教育文献,它较全面地阐述了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时隔两千多年,仍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由于语言简约和文字的多义性,造成了理解的分歧。为了充分继承这份宝贵的教育遗产,吸取其精华,构建我们民族的语文教育学,在文字上首先弄清《学记》的意义,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1.
《蒹葭》作为《诗经》中的名篇被选入初中教材,很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但课本及教师用书有三处解释值得商榷。现提出来与大家讨论,以求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2.
《荷(艹条)丈人>(以下简称《荷》)是《论语》里的著名章节。作为先秦初期哲理散文,《论语》的章节,往往三言两语,属于大纲形式;文句内容常给人“无因而至,突如其来”(李渔《闲情偶寄》),忽然而前忽然而止的感觉。《荷》虽篇幅较完整,但仍具有上述特点,深文隐蔚,不易理解。为具体体会该精悍短章的韵味,下面拟从其奇特精湛的论辩哲思、缜密严谨的结构形式和简约隽永的语言艺术几方面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刘蕾 《考试周刊》2007,(3):68-69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注释基本上是成功的,但也不无可商榷之处。其中有的词语注音欠准确;有的词语注释较为笼统、含混、简单,个别地方出现错误。这无疑给讲授和学习文言文造成不便。本文就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这些问题一一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课本对难句“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进行了注释:“意思是说自己仿佛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悠悠,渺远的样子.颢气,即浩气,天地自然之气.洋洋乎,广大的样子.”对此注解,笔者认为不很恰当.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及《桃花源》的对比研究,确认了对“其中往来种做,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文的疑点,通过文献研究和考古资料的对比。本文认为,人教版的解释应该得到更正。  相似文献   

16.
17.
笔者在教学、教研时发现,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文言文注释存在一些问题,现列于此,以求教于同人,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先秦诸子散文《逍遥游》作为庄子的代表作,历来受到重视,是高中语文教材必选篇目。但是各种版本的教材所作的注释及翻译多处引起争议。苏教版有一处注释,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疑问,却不见有人解答,兹不揣浅陋,提出商榷意见,供各位同仁参考,亦望方家不吝指教。苏教版第五册第95页有"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一句。注释对"犹然"的解释是...  相似文献   

19.
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注今译》参合诸家之说,对《庄子》一书进行了详尽细致的注释和翻译,其成就之大颇为学界瞩目,亦成为当今研读《庄子》的必用之本。但细心读之,在字词训诂和句意疏通上亦存在一些令人疑惑或值得商榷之处。今摘取其中八例,从训诂学的角度对之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第四册注释《论积贮疏》中出现以下几处错误 :1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课本注 :以 ,句中助词。“以”在文言文中只有三种用法 :a.动词 ,认为 ,如《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b .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方法、凭借、对象、原因、时间、处所等。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c .连词 ,连接并列、承接、目的、结果、因果、修饰等多种关系。在这里 ,淫靡奢侈的风气增长的方式是“日日” ,即一天天地、逐日地 ,故“以”是连词 ,相当于“而” ,它连接的是状语与中心词 ,表修饰关系。“日”本来就可单独用在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