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们不是特殊的一代,但他们确实是特别的一代。“80后”这样的归纳也许只是一个简单的标签,但在这个简单标签的背后确实标注了这一代人与其他代人的不同。而就是这样“特别的一代”已经走上了我们的讲台,成为了一群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师。  相似文献   

2.
迁址启事     
近几年来,“80后”写作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现象。表面上看来,“80后”写作率先走上了市场而没有走向文坛,“80后”的文学追求似乎被它的商业运作掩盖了。面对“80后”,也许外界更需要对他们进行文学上的发现,帮助他们面对当前各种复杂的形势,为他们提供更为宽松和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3.
论"80后"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80后”写作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现象。表面上看来,“80后”写作率先走上了市场而没有走向文坛,“80后”的文学追求似乎被它的商业运作掩盖了。面对“80后”,也许外界更需要对他们进行文学上的发现,帮助他们面对当前各种复杂的形势,为他们提供更为宽松和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4.
金仕霞 《文教资料》2009,(11):26-27
“80后”作家已经成为当代文坛不可忽视的一群,这些年轻的写作者以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式、成名方式引起了社会多方关注。他们中的佼佼者俨然已经是“80后”生青年人的精神领袖,对这些代表作家进行分析研究已经成为必然。本文以韩寒、春树、张悦然、李傻傻为例,对“80后”作家进行一个整体的考察,从而探寻“80后”作家的全貌。  相似文献   

5.
拜年琐谈     
虽然被贴上“80后”这个褒贬暖昧的标签,但我想很多同龄人还是有和我一样有着拜年的记忆。  相似文献   

6.
《云南教育》2007,(10X):14-15
“80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批人。不知从何时起,“80后”作为一个符号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他们的所作所为总是被放大并呈现在大众的视线里,对他们的讨论似乎也一直没停过。他们一出生就遇上了市场经济,一长大就明白了国际化,一交流就用上了互联网。  相似文献   

7.
明媚 《留学生》2009,(11):52-53
刘洋是个“80后”。他很高兴把自己贴上“80后”的标签,因为他认为,“80后”的最大特点就是年轻,年轻人思维活跃,能够出奇出新,而从海外层面来说,“80后”是留学生的中坚力量,他们有非常开阔的视野和独到的见解,他们正处于为梦想和事业努力奋斗的年龄阶段,他们有闯劲,胆识和精九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向世界证明:中国的“80后”有多强!而刘洋,可谓是“80后”的优秀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8.
贴标签是指“贴在成器上的样品名称或检验合格标签,比喻对问题不作具体分析,只根据教条对人或事物生搬硬套地加上一个名目。”曾几何时,80后被贴上“浮躁功利”“无责任感”“过于自我”“垮掉的一代”的标签,但当80后在奥运会出色的表现之后人们又给他们贴上了“鸟巢一代”的标签。  相似文献   

9.
“80后”文学创作思想内涵透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当前一群“80后”作家在文坛异军突起,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大家议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从其创作的思想层面对这一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展现自我解放的青春冲动、追求至纯至真的美好理想、抒写生活失意的痛苦迷茫、沉湎个人的身世情怀是“80后”作品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80后”曾经是、现在仍然是一个热门话题。“无知者无畏”是许多人对80后的评价。或许他们真是“无知”的,但毕竟,他们也是“无畏”的。无畏才能够吹皱一池舂水,才能够革故鼎新。但凡艺术总需要创新。虽说80后的文字面临着这样那样的批评。虽说他们中的许多人没过几平已然沉寂无声,但不可否认他们有一天终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更不可否认。他们已经在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中留下绚烂的一笔。“人人都爱80后”,花儿乐队的歌令人印象深刻。不管爱与不爱,且让我们一起来细数这些80后文学的过往——  相似文献   

11.
一、“80后”大学生是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群体 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在社会上一直被称做“80后”大学生。这一命名与一些社会事实有关:第一,他们是独生子女的一代;第二,他们拥有主要以金字塔式的应试教育为基本经历,社会教育相对滞后;第三,“80后”最先引起人们的关注是以一批少年作家在市场上彰显出来的意义等。  相似文献   

12.
“80后”作家群是当代青春文学的主力军。他们多借助“新概念作文大赛”和网络平台跨入文学领域。郭敬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以《幻城》得到公众的认可,因《梦里花落知多少》倍受争议,以《悲伤逆流成河》再次成为焦点。迷一样的郭敬明成为当代文坛一个不能回避的现象。本文试图从他的小说创作入手对其进行深较入的剖析,以期能寻找到解读“80后”作家的钥匙。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号声的响起,整个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群喝着可口可乐看着动漫的"80后"就在这样充满新旧更替,中西碰撞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如今,他们已经在各个领域逐渐开始成为主力军,然而以韩寒、郭敬明等为首的一批年轻作家,却始终尴尬的徘徊在中国当代文坛的门口,得不到正统文学的承认。而这个作家群体不管各自的写作风格有多大的差异,都被统称为"80后"作家。自身所处的充满变革的时代环境,让"80后"的作品生发出特有的生命力,文学评论家白烨指出:"他们之于文字和文学,有不少人好像是天赋异察,从感觉之微妙,到语言之灵动,都如同天籁……而他们的真率,似是与生俱来。这跟他们较少受到文坛已有风习的浸染有关,更与他们在新的时代、新的氛围下成长起来有关。"  相似文献   

14.
“70后”这个称呼鲜有耳闻,“80后”正备受关注。而“90后”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请注意,被称为“90后”的我们来了!  相似文献   

15.
《云南教育》2007,(10X):7-8
“80后”。原是指文坛对1980—1989出生的年轻作家的称呼,后被各个领域借用,指代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是一个拥有2亿人左右的一个庞大群体。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时代即策划时代。出版商通过一次次的策划,通过不断的新的命名,在包装作家的同时,成功地打造畅销书,大造声势。“80后”作家走的是“先进入市场,再进入文坛”的路子。但是,市场的巨大销量并不等同于文学上的成功。“80后”作家想要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面临的困难还很多。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70后”作家是尴尬的一代。他们既无“60后”的文坛地位,又无“80后”的商业成功。因此,他们只能是“60后”和“80后”之间的“夹层”中的一代。他们承上启下,正值青春期的他们目睹了中国文坛的末路狂欢。然而,还没有等他完全树立自己的话语权并充分地享受市场带来的巨大利益,狂飙猛进的“80后”已经一路高歌地席卷过来,借用文学的名义和青春的身体轻松地占据了文坛的话语权。韩寒以一种偏激的行为、猖狂的方式,向绝大多数同龄人或成年人不堪忍受却不得不遵循的考试制度清楚无误地表达了他的不合作;郭敬明以闪亮的面孔、感性的姿态,为大批爱好文学或渴望成名的年轻人提供了可供效尤的偶像和模板。其后的张悦然、李傻傻、春树……一个又一个青春的名字举重若轻地飘来。然而在这片媒体热捧“80后”的喧嚣声中,人们开始质疑“80 后”写作的文学性,人们开始注意到,在这场直奔名利而去的商业狂欢中,文学不见了。文学并非简单地炒作与做秀,它毕竟要以文字本身的魅力取胜。经数年积淀,真正具有写作实力的“70后”作家终于浮出水面, 刺破“80后”虚弱的喧嚣声,再领风骚。有人说,2006年将是“70后”作家强势回归的一年。对此,我们真心期待,期待他们重新抱着文学的梦想,给当下的中国文坛带来洁净而清新的血液,为当下正在成长的青年孩子们献上一餐文学的盛宴。  相似文献   

18.
“80后”写作是指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群体的写作,他们的现身文坛,大约是在上个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是韩寒(代表作《三重门》)、许佳(代表作《我爱阳光》)等。进入本世纪后,新作层出不穷,新人不断涌现,尤其是“新概念作文大赛”  相似文献   

19.
面对80后文学,批评界主要从“商业炒作”、“时尚读物”、“代际写作”等方面阐释,所以80后写作在文学等级上备受歧视,始终难以在主流文坛上确立合法性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具体文本的解读,以及所处文化语境乃至文学外部机制的思考,发掘蕴涵其中的文学价值,揭示80后文学对当下批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80后”女性择偶观发生的变化与他们这一代自身的关系、受社会的影响程度,以及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哪些特征影响“80后”女性的择偶观,以揭示这个群体的择偶标准是否是理性的选择,力图找到正确的引导价值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