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志摩在抒情诗中流露的爱情观是"爱情在别处"的爱情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爱的意象的神秘遥远;爱的过程的流动不居;对死亡的美化。徐志摩的爱情观是导致徐的爱情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对于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作品,国内外学者从许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其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爱情观研究甚少.剖析<天边外>中露丝对罗伯特和安德鲁兄弟俩的爱情,可揭示出尤金·奥尼尔的悲剧爱情观:爱情不是福音,而是邪恶的魔咒,不但不能带来幸福,反而会带来厄运,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剧作家产生悲剧爱情观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爱情婚姻的悲剧经历了三个阶段:政治经济与封建势力对爱情的摧残;传统爱情观的崩溃与新型爱情观的确立;追求高层次爱情过程中女性性别意识的失落。这三个阶段反映出新时期女性痛苦的成长经历以及当代社会艰难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伤逝》是鲁迅的名篇,对子君与涓生的爱情悲剧,历来多有研究,但至今仍众说纷纭。考察《伤逝》的内容,子君一涓生二人爱情观的差异是这一爱情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吕雪芬 《文教资料》2008,(27):23-24
英国著名小说家D.H.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深受读者的喜爱.这部小说描述了一系列的爱情悲剧,其中保罗与米莉安之间的爱情悲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从莫瑞尔夫人的影响、时代的局限、相同的性格缺陷、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爱情观四个方面来分析保罗与米莉安爱情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这一传统的婚姻理念遭到了新写实小说家的无情嘲讽。新写实小说家采用爱情偶然性模式展示了恋人无法找到自己满意对象的悲剧命运,从而揭示了爱情的虚无。新写实小说家爱情观的产生是物质困窘和“文化低迷”的产物,其对爱情本质的理解体现出了理想主义溃退的精神实质。经历了爱情悲剧的男女主角采取婚外情等形式进行补偿,但最终依然逃不脱悲剧命运。新写实小说家通过这双重悲剧的叙写表达了他们对于生命终极的思索与追问。  相似文献   

7.
朱淑真爱情悲剧心理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代著名女诗人朱淑真在诗词中所表露的爱情悲剧心理,是由于她的超越现实的爱情观和心灵孤傲以及强烈的个性意识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杨慧娟 《海外英语》2012,(14):190-191
在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和史黛拉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姐妹,但却有着不同的人格和爱情观。她们都渴望爱情,追求爱情,但她们的爱情故事都以失败结尾。通过分析她们在爱情中的心态、遭遇以及其悲剧结局,不难看出,过分依赖男性是她们共同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从毛姆作品中两类主人公形象来梳理他们的悲剧婚姻爱情景观,以便更好的理解毛姆内心的婚姻爱情观,并以此关照当下生活,给当代人经营爱情、婚姻、家庭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伤逝》是鲁迅一生唯一写过的一部探讨爱情婚姻的作品。两个自由相爱的年轻人并没有终成眷属,女主人公子君也为此而命丧黄泉。作者试图从男女爱情观的不同以及爱情中女性的独立精神等角度分析这场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梁祝》传说是一则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流传千古,芬芳四溢,对后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梁,祝二人爱情萌发、生长的主客观因素、心理机制和爱情悲剧发生的原因,从心理方面揭示了梁祝悲剧的社会意义——对于扼杀爱情、毁灭幸福的封建婚姻制度的鞭挞。  相似文献   

12.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笔下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她最终走向了毁灭的悲剧结局.悲剧的发生和她生活的时代以及无爱的婚姻有关,和她把爱情等同于生活的爱情观有关,也和她思想深处的矛盾冲突有关.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是一位悲剧意识浓厚的女作家。其悲剧意识的形成是由于缺少关爱的童年生活、遭受重创的婚恋经历、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和经典《红楼梦》的文学影响。本文从爱情的现实性、爱情是获得婚姻的手段、爱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三个角度,解读了《倾城之恋》并阐述了作品中的爱情观,及人物的爱情悲剧。从女性之间的斗争、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如同博弈般的爱情与婚姻等方面,剖析了作品中的悲剧色彩,表达了张爱玲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认同,折射出作者对当时女性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屠格涅夫以善于描写爱情著称于世,他的小说生动感人地展现了爱情的美好,却无一例外地让爱情走向悲剧性的结局。屠格涅夫本人的生活及爱情经历,使他认为爱情不可捉摸、个人在生活中不可能找到幸福。他对爱情悲剧的描写一方面来自于他的爱情观,另一方面也是揭示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刘佳  李璇 《时代教育》2007,(6Z):148-149
徐志摩以他绚烂的诗篇与短暂的生命向世人传递着他的爱情理念——“爱在别处”。这种爱情观成就了其诗篇的魅力与性格的单纯.也致使了他在现实生活里必然的困境以及爱情与人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人生》、《平凡的世界》为例,探讨路遥的悲剧爱情观,从而追寻作者形成这种悲剧爱情观的原因和悲剧爱情观所体现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爱玛的爱情始于诗意的幻想,终于堕落的欲望。她一辈子以“爱”为理想和人生寄托,可在实践“爱”的过程中却逐渐迷失于情欲的满足和物欲的享受,与追求爱情的初衷背道而驰。爱玛对爱情的认识存在误区,她的爱情悲剧实质是异化的悲剧,即把爱的实现建立在物欲和情欲的满足之上,结果物化了爱情,也物化了自己,最终变成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她的爱情观及其实践对当代女性同样具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她最终以卧轨自杀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悲剧的发生,除了因当时上流社会的种种迫害等因素外,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内在因素。从安娜个人的情感结构、安娜与伏伦斯基之间的情感结构、安娜对爱情的盲目性及其将爱情等同于生活的爱情观等因素来看,安娜最终走上悲剧具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笔下的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她最终走向了毁灭的悲剧结局。悲剧的发生,和她生活于其中的不容忍爱的时代以及无爱的婚姻有关,和她把爱情等同于生活的爱情观有关,也和她思想深处的矛盾冲突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朱莉、德·莫尔索夫人都是追求爱情的女性,都是贤妻良母.卢梭把朱莉写成了理想的人物,启发人们怎样理智地生活和相爱;巴翁的莫尔索夫人是一个现实主义典型,她的爱情追求是一个悲剧,表现作者科学的爱情观和对家庭、婚姻问题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