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立定跳远是中小学体育教材的基本内容之一。本文依据运动生物力学原理。重点分析了立定跳远的站位、预摆与呼吸、蹬摆及腾空和落地技术,提出了新的观点,经教学实践证明,。对提高学生立定跳勃然人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原地起跳对许多运动项目都很重要.原地起跳所借助的推动力,就是地面对人体产生的支承反力,离此别无他途。因此增大这一支承反力就是技术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原地起跳的力学过程,提出了改进技术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的基本站立姿势对太极拳的演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形态解剖学的角度对演练者脊柱部分的基本姿势进行了分析,为太极拳练习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龙锦 《体育科技》2002,23(1):65-68
依据相关学科知识 ,重点分析了立定跳远的技术 ,为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并取得好成绩 ,提出简明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Hanavand的15刚体人体模型,通过对人体立姿射击姿态进行简化,按照人体基本几何比例参数,建立力学结构中的多刚体铰接系统模拟人体立姿射击,基于人体各个关节的自由度参数建立系统约束条件的假定和分析,建立系统的力学方程,借助于ADAMS仿真软件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功能,对立姿射击姿态进行了完整的建模,通过对立姿射击姿态的仿真,从立姿支撑面和腰部强度两个方面对模型施加外部控制,模拟子弹激发瞬间人体运动,分析运动中枪口位移和腰部受力、力矩的曲线图,提出了提高姿态稳定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SRM功率自行车模拟场地原地起动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SRM功率自行车使用不同档住无氧测试结果的比较,并与场地原地起动训练结果对比,对自行车运动员原地起动能力的实验室测试、评定方法进行探讨。方法:8名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使用SRM功率自行车9~13档进行15s起动测试和场地166m原地起动训练,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用SRM功率自行车在选择不同档住进行测试时,Pmax除了在9~10、10~11、11~12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外,其余各档住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SRM功率自行车11档测出的TPmax、TCmax、Cmax结果与场地测试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运动员最大功率和总功率输出水平是运动能力的基础,专项最大功率的出现取决于环境阻力和选取与环境阻力相匹配的最佳传动比,阻力或频率的改变都会使人体输出功率改变。2)使用SRM功率自行车进行测试时,应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不同,选取合适的档住,在实验室模拟场地原地起动166m训练,11档是最合适的。  相似文献   

7.
排球比赛中跳发球与站发球技术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跳发球的技术力量大、速度快,具有攻击性、隐蔽性和突然性,得分率高。我国应加强跳发球技术的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8.
谭文安 《体育科技》2001,22(1):32-33
通过对影响运动步枪立姿稳定性因素的分析,充分利用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改进姿势动作结构,进而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步枪立姿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恐惧心理是一种条件反射,在体育教学中,恐惧心理不仅会阻碍队员发挥潜力,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还会造成一定的运动损伤,因此,笔者试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亲身经历,探讨如何消除体育教学中队员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录像和测力台同步的方法,对5名受试者进行不同蹬地角形式的立定跳远测试,运用录像解析系统和三维测力平台的软件(V5.2)获得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灰理论分析。结果显示:(1)起跳时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随着蹬地角的增大而减小。(2)在LPA下,髋、膝、踝3关节的角度相比其他两种方式(PA、HPA)较小,使得人体蹬离地面向前摆动总体的转动惯量减小,从而增大了向前的转动角速度。(3)无论是蹬伸冲量还是踏跳冲量在立定跳远中都可以评价踏跳效果,由于LPA下蹬伸阶段的平均力值比较小,肌肉收缩速度比较快,机械效率比较高,再加上蹬伸冲量比较大,因此踏跳效果好。(4)影响立定跳远成绩的关联度为蹬伸阶段的平均力值〉蹬伸时间〉蹬地角〉起跳垂直速度〉蹬伸冲量〉起跳水平速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标准》应增加健康指示的内容;总分偏高,不合格率偏低;身体素质类项目评分标准偏低,身高标准体重评分过于笼统;测试项目的选择和替代性总是还须值得研究;测试仪器的质量问题和教师测试工作的安排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实占姿势是跆拳道(竞技跆拳道以下同)基本技术之一,是跆拳道一切攻防技能的基础,通过对跆拳道实战姿势兀种不同的站立门法进行分类对比,以指导今后的跆拳道的教学和训练。通过分析对比,表明不同的站立方法对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采用何种技、战术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站高时的人体平衡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名健康青年学生参加了站高时的平衡能力指标的测试。研究表明,人体站高时,双脚站立对人体平衡能力影响不大;单脚站立会对人体平衡能力有一定的削弱,其中闭眼比睁眼削弱程度更加明显;单脚睁眼站立时,人体平衡能力的下降只体现在人体左右方向的晃动加快、轨迹长度加长;但在单脚闭眼站立时,人体除了有左右方向的晃动加快以外,同时还有前后方向的晃动加速,有的还出现站立时间的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声望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杨桦 《体育科学》2006,26(5):3-6
通过筹办和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最大的体现;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得到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广泛传播;反映中华民族精神内在本质的中华体育精神得到弘扬。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环境等方面得到了向世界宣传、展示、交流和发展的机会,也使中国获得了一次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提升国际地位和声望的难得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得出学龄前幼儿立定跳远动作四个阶段时间发展特征随年龄的变化情况,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及家长指导幼儿立定跳远动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一级一类幼儿园的幼儿男女共103人。通过对各班老师调查,确保其没有运动障碍及重大疾病。采用三维摄像系统记录受试者立定跳远动作,并使用北京体育大学视讯图像解析系统获取运动学数据。对年龄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SPSS 13.0 for windows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出学龄前幼儿立定跳远动作时间特征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情况。结果:幼儿在立定跳远动作中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在每个年龄阶段进行立定跳远动作时,4个动作阶段所占时间及比例大致相同,下蹲时间比例呈减小趋势,蹬伸时间比例逐渐减小,腾空时间比例逐渐增大,落地缓冲时间比例无明显差异。女生在每个年龄阶段进行立定跳远动作时,4个动作阶段所占时间比例无明显变化,下蹲时间比例逐渐增加,蹬伸时间比例逐渐减小,腾空时间比例逐渐增加,落地缓冲时间呈减小的变化趋势。结论:幼儿时期男生与女生立定跳远动作发展迅速,主要表现为下蹲时间的减少腾空时间的增加,提示随着年龄增长,到5.5岁已经基本掌握立定跳远动作要领,可以继续练习更有难度的动作。  相似文献   

16.
运用体质测试和数理统计法,对《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中网球掷远和立定跳远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蹬力测试和拉力测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由于幼儿的投掷技术和跳跃技术掌握较差,测试结果误差较大,所以,网球掷远和立定跳远不能准确地评价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体操游戏健身方案对幼儿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运用影像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实验组和对照组立定跳远过程的运动学指标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体操游戏健身方案干预对立定跳远远度的影响存在统计学差异;干预期间,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关节角度变化幅度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幼儿关节角度变化无论男生女生在实验干预前后有显著性的差异;进行体操游戏健身方案后的幼儿髋、膝、踝关节的活动幅度都相对提高,干预对膝关节运动幅度的影响要强于髋关节和踝关节;随着年龄的增大,训练时间增长,年龄大的幼儿关节角度变化幅度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验法,按原地纵跳能力把受试者分为优秀组和一般组,研究不同组间受试者的身体形态指标和原地纵跳能力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相对跟腱长和原地纵跳能力成反比,组间只有大腿围、小腿围和原地纵跳能力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跟腱相对较短而腓肠肌相对较长者,有更好的原地纵跳能力;跟腱长Ⅱ相对长反映原地纵跳能力可能更合适;初级选材用形态学指标推断运动能力,可能只在特定的年龄、人群中适用,同时还要考虑运动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Although high levels of sitting time are adversely related to health, it is unclear whether moving from sitting to standing provides a sufficient stimulus to elicit benefits upon markers of chronic low-grade inflammation in a population at high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T2DM). Three hundred and seventy two participants (age = 66.8 ± 7.5years; body mass index (BMI) = 31.7 ± 5.5kg/m2; Male = 61%) were included. Sitting, standing and stepping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activPAL3TM devic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ling employing an isotemporal substitution approach was used to quantify the association of theoretically substituting 60 minutes of sitting per day for standing or stepping on interleukin-6 (IL-6),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leptin. Reallocating 60 minutes of sitting time per day for standing was associated with a ?4% (95% CI ?7%, ?1%) reduction in IL-6 (p = 0.048). Reallocating 60 minutes of sitting time for light stepping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lower IL-6 levels (?28% (?46%, ?4%; p = 0.025)). Substituting sitting for moderate-to-vigorous (MVPA) stepping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CRP (?41% (?75%, ?8%; p = 0.032)), leptin (?24% (?34%, ?12%; p ≤ 0.001)) and IL-6 (?16% (?28%, 10%; p = 0.036). Theoretically replacing 60 minutes of sitting per day with an equal amount of either standing or stepping yields beneficial associations upon markers of chronic-low grade inflam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