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汉代的五言抒情诗。它们没有题目.也不知作是谁,但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笼统地称为“古诗”。这些古诗深受当时人的喜爱,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诗人陆机、东晋诗人陶渊明、南朝诗人鲍照,  相似文献   

2.
《古诗十九首》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其对生命的感悟和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相似文献   

3.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丈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人,故冠以此名。它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古诗十九首》作者未详,因而不适用于传统的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新批评派强调文本细读,  相似文献   

4.
陈冬梅 《现代语文》2005,(3):28-29,27
"古诗"是魏晋以后人们对汉末流传下来的一批无主名五言诗的总称.据梁朝钟嵘言,他所见者犹有五十九首,梁昭明太子萧统纂集<文选>,从流传的古诗中选出十九首载入书中,而冠以<古诗十九首>,后人沿之,遂成为这十九首诗的专名.<古诗十九首>以其浓郁的抒情特色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曹旭说"<古诗十九首>是一组美丽而悲怆的诗."陆时雍<古诗镜>亦评其是"深衷浅貌,短语长情."<古诗十九首>正是以五言诗的特有形式所抒发的作者内心那种凄凉哀怨悲怆的情感深深打动了一代代的读者,使"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这种悲凉凄怆的情感,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古诗十九首》的抒情主题的分析和研究,将其主体情感区分为离别之情、失意之情和叹老之情,并进而对此又作了精细的划分,探究了产生这类情感的根源、在抒情主体身上的表现和对人生态度的影响,使我们对人类情感的基型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认识,解释了《古诗十九首》所以为人钟爱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古诗十九首》历来为历代诗人们所推崇,不仅仅是因为其是千古五言之祖,更是因为《古诗十九首》以其传达的真情实感,人生之理践行着传统诗教观,更以其情深貌浅影响着中国诗歌含蓄隽永的诗风,为历代诗人树立质朴含蓄诗歌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古诗十九首》在汉代古诗系统中具有独立性的类型的意义。这些作品拥有一个颇为 一致的主题,它们所抒发的是人生的哀愁苦闷,所反映的是失意文人的羁旅愁怀。本文试从哲学、 心理学的角度对《古诗十九首》的主题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8.
汉末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变化时期 ,各种矛盾激烈碰撞。旧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意识形态土崩瓦解 ,新的秩序正在孕育形成。广大小农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成为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 ,与之相应的是划地为政 ,世代相袭 ,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占据了历史舞台的中心 ,中央集权已名存实亡。社会的动乱变迁在文化的体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 ;表现汉帝国强盛的汉赋也由粉饰铺张 ,逐渐转向了抒发个人情感 ,表现现实生活。被“罢黑出百家 ,独尊儒术”压抑了数百年的先秦的名、法、道诸家重新被人重视。一种新的意识领域的思潮———…  相似文献   

9.
10.
《古诗十九首》作为东汉末年这一时期诗歌的典型,正是当时诗人情感的重要体现。其作者的确在抒发感伤之情,但他们并非一味地沉浸在悲叹中,而是表现出在社会动荡、思想混乱中个人情致的一种张扬——慷慨之情,即感慨士不得志的激昂、叹息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洒脱、伤感亲人别离的率真。  相似文献   

11.
由于仕途的困顿,而产生岁月易逝。人生无常的思想,因此讽劝世人应汲汲于富贵,及时而行乐。这是《古诗十九首》中一部分诗作所表现的主题。对于这一思想,古代的诗评家大都视为诡调鄙词而大加指责,当今也有不少论者认为反映了地主阶级腐朽没落的处世哲学与生活情趣而予以否定。其实,这种指责与否定都嫌简单化。《古诗十九首》产生于东汉末年,其作者是一批名不见经传的中下层知识分子,这是目前文学史界较为一致的结论。众所周知,东汉晚期的社会有一个显著  相似文献   

12.
《古诗十九首》诞生于动荡不安的东汉中后期,复杂的环境使得文人开始重视个体的生命情感,因而《古诗十九首》中具有极强的生命意识。本论文主要从思妇的闺怨哀思、游子的羁旅思乡、士人对人生短促的感伤、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以及梦想幻灭后及时行乐的快意这五方面的"生命意识"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日益受到重视,对生命的深沉的忧叹是《古诗十九首》的灵魂所在,表现的是人的困境以及与此同时生命意识的高扬。本文试图从分析它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的感情与悲哀出发,探索天人合一思想在《古诗十九首》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古诗十九首》为历代人所推崇。它不仅是古文人五言诗之冠冕,而且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说:“古诗、苏、李、曹、刘、陶、阮本不期于咏物,而咏物之工,卓然天成不可复及。其情真,其味长,其气胜,视《三百篇》几乎无愧,凡得诗人之本意也。”那么,《古诗十九首》好在哪里呢?陈绎曾《诗谱》说:“《古诗十九首》,情真、景真、事真、意真。澄至清,发至情。”胡应麟说:“诗之难,其《十九首》乎!畜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句摘,句不可自求。”看来,《古诗十九首》好就好在“格古调高,句平意远”的艺术境界上。但是对于这一境界,古人虽然朦胧地道得出,而对它的真谛与渊源却难以做出科学与精当地剖析。所以说,对于它的“艺术境界”也只能说是浅尝辄止,需要再认真细致地分析、铨释。  相似文献   

15.
许多人认为,《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在中国的旧诗里,人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直  相似文献   

16.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魅力依赖于它那独特的节奏 ,这种节奏主要表现在重复和变化两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自从人类出现之后,人类就开始了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探索,自从形成了人类社会,人类就开始了对社会的批判。诗歌就是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探索和对社会批判的感性的表现方式之一。《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李泽厚先生说:"《古诗十九首》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我认为应该再加一句话,变成这样:《古诗十九首》无论从形式到内容,还是形式和内容所负载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赵杰 《滁州学院学报》2001,3(1):17-18,10
文章认为《古诗十九首》虽然是不同作者所作,但它们是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存在许多相通之处,如长于抒情、有相同的题材、相同的表现手法、相同的情感其调等。  相似文献   

19.
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旧的方法主要是注释和评点,正如朱自清所说,这些注释和评点,“有些并不根据全篇的文义、典故、背景,却只断章取义,让‘比兴’的信念支配一切。所谓‘比兴’的信念,是认为作诗必关教化,凡男女私情、相思别离的作品,必有寄托的意旨——不是‘臣不得于君’,便是‘士不遇知己’。”象刘履的《古诗十九首旨意》、吴淇的《古诗十九首定论》、张  相似文献   

20.
现代研究者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失意文人之作。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在发展中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因此,历代诗歌理论研究者都在艺术上给予它很高的评价。刘勰称它是“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明诗》),钟嵘称赞它“惊心动魄”,“几乎一字千金”(《诗品》),张戒《岁寒堂诗话》甚至说它“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