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洲织布 眼花缭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2007年的《马蒂斯:梦之布》展览后,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再次推出一个延续至今年3月底的压轴织品展《非洲织品艺术精华:设计无止境》,介绍非洲传统的机织、印、染、图绘织布类型、风格变化及其代表的形象识别,并佐以阿那祖、西迪贝等著名当代艺术家汲取非洲织品灵感所创作的多重媒体杰作。  相似文献   

2.
古人的“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的“字”□何晓明20世纪以后出生的人,姓名都比较简单。在秉承先辈姓氏的前提下,取一个字或两个字作为名就算完事。对于他们来讲,“名字”是一个单纯词,意义不可再分割。但是,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独立的意思,不可混为一谈。这里专讲古人...  相似文献   

3.
“玉”字考     
正《说文解字》:"玉,象三玉之连,‘|’其贯也。"……许慎对"玉"字的解释是:像三块玉相连。沿袭至今的这个解释若是对三横一竖的篆书"玉"字,从字面形态上解释似乎还说得通;但要解释《说文》中提到的古文"玉"字,即带有对称两点的""字(图1:《金石字典》,中国书店2015年4月第1版),是说不通的。"玉"字构形起源及其衍生字形成的原字链的研究,于汉字文化乃至华夏  相似文献   

4.
说“规”字     
岳洪彬 《寻根》2011,(5):55-55
前些时,我带朋友参观晚清广西、广东巡抚马丕瑶的故居——位于豫北安阳市西的马氏庄园,大家都被庄园内众多的匾额楹联所吸引。  相似文献   

5.
6.
“和”字考     
正"和"字在我国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从"家和万事兴"的治家格言,到"和气生财"的生意经,再到"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和"的观念已经镶嵌到我国人民的心目中。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是故宫里的三大殿,是故宫内的建筑中心。福建土楼中拥有最高个头的和贵楼可谓我国"和为贵"思想的具体典范。从中国清朝皇家园林的颐和园,到园内昆明湖上最大的游船太和号,再到园内最大的戏园德和园,一个"和"字承载了多少社会贤达对家  相似文献   

7.
“仁”字臆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庞朴 《寻根》2001,(1):4-8
郭店楚简的13000多个汉字中,大约有将近70个“仁”字。这些“仁”字,不论是出现在道家思想的献中,还是出现在儒家思想的献中,也不论它上下义怎样,或出自哪位抄手之手,全都无一例外,皆从心从身,作(身心)(图1)。这个字,以前也曾出土过,《古玺编》有录(编号5381、1149等),可惜是或未被认识,或误读为“信”,以致一条很有价值的信息,被白白闲置了若干年。  相似文献   

8.
吴正格 《寻根》2013,(4):36-38
"炸"字的古体字写为"",与炸同音。至清代时,人们仍习用""字而极少用"炸"。所以,谈"炸"字,需从""字谈起。"炸"字小考""字的左边是"火"字,右边上部是"世"字,下部是"木"字。其字中的"火"和"木"容易意会,即以火  相似文献   

9.
张全海 《寻根》2012,(3):98-99
说到“巫”字的起源,李零曾专门将先秦两汉文字材料中的“巫”字进行排列比较(《中国方术续考》,东方出版社,2001年),使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巫”字字形的发展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0.
顾春 《华夏文化》2000,(1):40-40
几千年来,茶一直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才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但与此同时,饮茶并不只是一种生理需要,它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无数诗人、画家为我们留下大量以茶为主题的诗、歌、书、画。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对“茶”字起源的考证,则是对茶文化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岳洪彬 《寻根》2012,(4):62-63
“鲜”,会意字,从鱼、从羊。“鱼”表类属,“羊”表味美。这是字典上的解释。在我们现代语言中,鲜字常被解释为“新鲜的”“鲜艳的”“少见的”“鲜美的”等意。至于鲜字的来历,则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2.
龙圣 《寻根》2014,(4):42-46
<正>我国古代由于缺医少药,老百姓遇到自家孩子体弱多病、易哭易闹等情况,往往举办各种仪式加以缓解,如拜干爹干妈、拜自然物(山石、大树、江河、井塘)等,长期以来在各地相沿成俗,体现出他们关爱下一代的情感和心理。然而,四川冕宁县的老百姓在遇到上述问题时却并非如此,而是举行奇特的"打和尚"仪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正在古代春节,人们习以将"福"字用仓颉文、垂篆文、鲁篆文、钟鼎文等书于红纸上,贴在壁、柜、箱、桶上面,俗信能招福运。现今习于在门上挂春联,中间贴"福",还要倒贴,"倒"谐意"到",表示"福到"。甲骨文里就有"福"字。字的下面是人的两只手,手的上面是个盛着酒的酒樽,酒樽上面是个"示"字,义为祭  相似文献   

14.
陈洵 《寻根》2008,(2):34-35
在甘肃东南部,尤其是天水市有这样一种习俗,每年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清晨早起,各家青年男女都要去河边、泉头、山间小溪等结冰的地方,将那些带有各种图案、  相似文献   

15.
《寻根》2017,(1)
正西藏是一个有许多高原特色文化的地方。西藏人不仅身材健硕,而且心态也非常好,吃苦耐劳,西藏特有的这种"打阿嘎"体力劳动,就反映出西藏民众独特的乐观心态和文化风貌。传统悠久的"打阿嘎"当我们行走在西藏,会时常不经意地在一些建筑工地、寺院和一些重要建筑物的维修场所,看到一种有趣的劳动场面:一群男女队列整齐地手握木棍连着石饼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覃”字读音考辨覃承勤覃,本古字。作姓,当读秦(qn)。在中国姓氏中,覃氏并非偏姓。覃氏现有苗裔400万,广播国内9省(区)、海外15国,涉国内13个民族。按人口计,在全国5660个姓中,占第193位。中国习惯称前列之500个姓为大姓,覃氏亦在大姓之...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方言“”字□何平何治海“”字,读diΔ音,在川东北的宣汉、平昌、达县、万源一带的民众中广为口传。但无法写出汉字,只有用注音来表示,深感不便。《宣汉县志·方言》中,虽列出“下边”的对应词,但读音注为“tiΔ”,与广大群众的口头读音不尽相符。今...  相似文献   

18.
正"文献"一词是图书情报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然而一般文献学论著在谈及"文献"一词本义时,多只涉及其"文贤"本义,对其更深的渊源却鲜有探及,笔者试撰本文,以究其滥觞。一、"文献"一词的来源"文献"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成书的《论语·八佾》中,其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解"文献"曰:"文,典籍也;献,贤也。"即说"文"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徐通锵先生提出“字本位“理论之后,语言学界引起了一番激烈的争论。本文从“字本位“理论提出的背景、具体理论内容、意义及关于“字本位“理论的几个重要观点出发进行评述,从而引出笔者的一点思考:“字本位“理论是从汉语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对汉语进行研究的一种理论。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字”的基本含义是指文字、名字(表字)等概念,本来与婚嫁之类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它们之间却偏偏扯上了关系,“字”被用来表示许嫁(有时也表示出嫁)之意,如人们常说的“待字闺中”、“妙龄待字”等。那么,“字”为什么会被赋予许嫁之意呢?换言之,许嫁缘何也被称为“字”呢?这恐怕要从“字”的本义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