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储广林 《青年教师》2006,(12):25-27
阅读是一种聚会,是作者被读者相约或召唤入场,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体会文本的情感,并通过对话实现视野的融合,生成新的意义。对话,不仅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更是感情交流,在对话中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在对话中构筑情智语文的新课堂。  相似文献   

2.
杨文华 《中学教育》2005,(10):30-32
孙双金,当今小学语教育界一个响亮的名字。与这个名字连在一起的是这样一串荣誉的花环。  相似文献   

3.
教学,一门呼唤智慧与悟性的艺术。选择名师教学案例加以比较,思考他们各自的个性与共同追求,我们发现,那些平时活跃在口头的新理念、新观点,原来都生长在这些生动的个案之中。我们欢迎这种研究方式,来稿请寄本刊编辑部黄耀红收。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方式,是知识传授、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是师生在课堂中智慧的进发点。  相似文献   

5.
王大伟 《云南教育》2005,(28):30-30
笔者有幸倾听了孙双金和王崧舟两位特级教师分别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他们全新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给我们展示了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小学英语“课堂活力”的特点和创设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家孙双金曾说:“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直张。这是课堂充满生命力的具体体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演课,有的只是生命的真实灵动、情感的多元指向、思维的火花闪现、智慧的层次演进,《走近李白》留给我们太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我曾经看过孙双金老师写的一本书,在书中他是这样阐述教育评价语言的:“评价语言在教学上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评价恰当与否,说小一点,关系到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说大一点,关系到学生的终生发展,所以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前几天,我有幸到杭州聆听了孙老师演绎的“演绎激情与本色语文”  相似文献   

9.
我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有幸听了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教师、著名特级教师、江苏丹阳师范附小校长孙双金教学的一堂示范课——《我的战友邱少云》。这里介绍这堂课的教学片断,以飨同行。孙老师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安排了让学生提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王兆刚 《山东教育》2004,(28):16-16
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做,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前几天,在全县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选听课中,一位讲课老师的一个大胆新颖的课堂设计,禁不住令人暗自叫好。这位老师讲的是《落花生》一课,在学习课文时,老师采用交流对话的方式,和学生一起自读自悟,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在课的最后,按照常规,老师应该做总结,为学生布置作业了。这位老师却是这样说的:“同学们,学习了这一课,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吧?那么,你们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呢?”此言一出,学生们都满脸疑惑,默不作声,也许他们还从来没受到过这样的待遇:学生还能自己给自己留作业?…  相似文献   

11.
笔者曾有幸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执教的《二泉映月》,孙老师在课堂中匠心独运,自由挥洒,体现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学智慧、巨大的人格魅力。整堂课师生和谐交融,真情激荡,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让人折服于孙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其中,孙老师出奇不意的词语创新教学,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下面,撷取其中的片段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应邀赴全国各地讲学,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常常有年轻教师问我:“你课堂教学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呢?”我哪有什么奥妙呢。但作为教师,上好课是自己的天职。怎样把课上好。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上我的课。这是我魂牵梦萦的问题:为了这问题,我反思,我反问,我痛苦,我快乐。现试着从课外练功、课内锤炼、理性提升三方面作简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13.
日前有幸在“金帆课堂”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双金校长给如东县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上的一堂语文课——“走近李白”。说心里话;课前拿到孙老师的教学设计时我是心存疑虑的,给小学生讲李白不容易,一堂课要讲四五首古诗,更不容易。可是孙老师却把课讲得深入浅出,生动精彩,轻而易举地达成了他的教学构想。不禁深深折服于名师对文本解读的独到。对古诗诵读的引导、以故事串联结构的匠心。短短五十分钟,似乎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教学生”。这样的课堂效果与他贯穿课堂始终的闲聊、闲情和闲话是分不开的。现就孙老师课堂前后的几处闲笔反思其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4.
[案例]5年前,我上过《落花生》一课,当时我很满意,但学生却很淡然。今年,我又上了这一课,并组织了一次辩论赛,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前后两次效果截然不同,片段如下:片断一:师:父亲借花生、桃子、石  相似文献   

15.
杨文华 《中学教育》2005,(7):112-115
担任校长20余年,她始终没有离开课堂,她始终坚持用自己对语的挚爱,用自己全部的热情,用自己精妙的教学艺术,向她的孩子们——传递快乐的语。  相似文献   

16.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的情智语文教学引起小语界的广泛关注。关于情智语文教学,孙老师作了感性的描述:“好的课堂应当是情智共生的课堂,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情感的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  相似文献   

17.
最近有幸聆听了一位名师的公开课,他对课文重点的把握、课文内容讲解的深入浅出、教学环节的衔接确实有独到之处。但也许是因为上公开课,下面的学生有点紧张,很多地方学生与老师的配合不够默契。下课后该老师不断抱怨:“今天学生不太配合,效果还不够理想。”对此我不禁产生了疑惑:“课堂卜究竟谁该配合谁?”  相似文献   

18.
叶鹏贵老师<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张扬>(载<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10期,语文·品德版)(以下简称"叶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相似文献   

19.
孟强  董晓华 《山东教育》2005,(31):22-22
近日,有幸观摩贾志敏老师执教《推敲》一课。贾老师懦雅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智慧自不待言。听贾老师的课.使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0.
本堂结课,如果照本宣科式地总结,要学生就做一个像落花生一样的人,便流于平庸。学生没有充分投入自己的体验,领会是不深的,甚至对“结论”是不服的。两名女生的争执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我顺势提问,不作已经准备好了的课堂小结,让学生充分结合现实来选择自己的人生,这是一种放手,也是尊重学生的体现。学生果然说了很多观点,有些还很精彩,最后自然引回主题,这样,教学目标达成不生硬,不故作,浑然天成,且留有余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