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崔玉谦 《保定学院学报》2012,25(3):61-63,72
华池寨位于今甘肃省华池县林镇乡东华池村一带,是北宋西北沿边堡寨中地位特殊的一座堡寨。它是利用市镇所改建的一座堡寨,并且紧邻同名的一座市镇——华池镇。华池寨处于环庆路防线的最南端,甚至北宋西北防线的最南端,是环庆路整体防御体系甚至西北五路整体防御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堡寨,同时也起到了为前线转运物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华池寨是北宋西北缘边堡寨中地位特殊的一座堡寨,它处于环庆路防线的最南端,甚至北宋西北防线的最南端,是环庆路整体防御体系乃至西北五路整体防御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堡寨;与此同时,华池寨紧邻同名的一座市镇——华池镇。关于华池寨的研究已有初步进展,但对于华池寨与华池镇的关系、华池寨在北宋西北战线中的地位还有做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宋夏战争中的乡兵与堡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夏战争史上,北宋政府为了对付西夏军队的寇掠,除了在西北沿边地区部署大量正规军外,还积极招募弓箭手、蕃兵等乡兵部队配合禁军戍防和作战。自仁宗朝始,北宋政府在西北地区大量修筑堡寨,以构建防御西夏的军事屏障。在此过程中,乡兵和堡寨的紧密结合,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北宋防御西夏的能力,并逐步扭转了长期对西夏战争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4.
北宋澶州治所初治于今河南濮阳县东南五里德胜寨南城,后因黄河涨溢决口,州城为河水冲圮,遂北移治所于今濮阳县城所在地。关于澶州治所北移的时间,《读史方舆纪要》有三种说法。该书卷16开州》条谓:“(澶州)亦曰澶渊郡,镇宁军节度,熙宁九年移于今治。”同卷《濮阳废县》条则云:“熙宁四年河决澶渊,因改置澶州,移濮阳县为州治。”而同卷《德胜城》条又说:“熙宁十年城圯于水,因改筑州城,以濮阳县为州治。”《读史方舆纪要》在同书同卷之中,关于澶州北移事竟有三种不同说法,粗疏之甚,显而易见。究竟那一种说法符合史实,尚…  相似文献   

5.
清吴广成《西夏书事》卷 18载 :“庆历五年 (10 4 5 ) ,契丹重熙十四年 ,夏天授礼法延祚八年春二月复互市。天圣中陕西榷场二 ,又曩宵称帝 ,互市绝 ,保安军榷场遂废 ,陕西并边主兵官犹与属羌交易后并禁之。曩宵数使请复 ,乃复置场于保安军及镇戎军之安平寨。”又检同书卷 2 0载 :“嘉礻右三年 (10 5 8) ,契丹清宁四年 ,夏奢单都二年六月灵夏二州大水。黄河环绕灵州 ,其古渠五 :一秦家渠、一汉伯渠、一艾山渠、一七级渠、一特进渠 ,与夏州汉源、唐梁两渠毗接 ,余支渠数十相与蓄泄河水 ,又有贺兰、长乐铎落诸山为之堤障 ,向无水患。是时七级渠…  相似文献   

6.
南宋《王师雄题记》、《厍彦威题记》位于甘肃成县《西狭颂》摩崖石刻右侧.《题记》记载:“时金人方盗有两河及秦魏,成纪在北,同谷居南,每为战场.”真实地记录了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宋金第三次战争西北战场军事状况.在这次战争中,抗金名将王子直不仅与刘海等人以火攻战术收复秦州,还和刘忠等攻克治平寨,王子直“治平寨大捷”在抗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隆兴和议”后王子直一直负责“关外四州”防务.张维《陇右金石录》认为《厍彦威题记》中的“王公”并非“郡守王子直”,而是指绍兴十二年前后知成州的王彦,此与史实不符.  相似文献   

7.
德顺军考辨     
德顺军为北宋在陇右设立的军事要塞,对于其治所,时有争议。但细辨史料,考镜源流,正确的结论应该是:德顺军址先在宁夏隆德县,后迁甘肃静宁县。具体而言:陇干城,又作笼干城、笼竿城、陇竿,从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奏请,到祥符七年(1014年)十二月筑城,再到陇干县建立共79年,址在宁夏隆德县;陇干县(金统治时一度称陇平),宋元祐八年(1093年)置,到元大德八年(1304年)省陇干县入德顺州,共211年,址在今甘肃静宁县。  相似文献   

8.
北宋一代,黄河泛滥最为频繁,167年间,泛滥的年份就达67年之多,为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1034年,黄河在澶州横陇埽决口,河水改道,称为横陇河,在旧道以北注入渤海。1048年,黄河在商胡埽大决口,横陇河成为“弃之高地”,河水又改道北流,由今天津入海。这就是北宋黄河的北派。1060年,河水又在大名府第六埽决口,分出一股新的汊道,夺笃马河入海,成为北宋黄河的东派。至此,黄河形成了有史以来独一无二的二股河。河水时而东注,时而北流,有时还分流于二股之外,河道十分紊乱。  相似文献   

9.
兴隆塔碑刻全面记载康熙年间重建该塔的人物,有利于研究清代职官和清代佛教政策。碑刻与方志结合可理清兴隆塔重建经过,足见当时兖州佛教之兴盛。塔上北宋碑刻应是清代重建时翻刻,梁思成先生认为兴隆塔建造于北宋嘉祐八年之观点不准确,实为宋代风格的清塔。  相似文献   

10.
以A钢铁城市为例对典型区域土壤中采集样品,对8种可能高致癌多环芳烃(PAHs):苯并[a]蒽(4)、屈、苯并[b]荧蒽(4)、苯并[k]荧蒽(4)、苯并[a]芘(5)、二苯并[a,h]蒽(5)、苯并[g11i]芤(6)、茚并(1,2,3-cd)芘(5),运用高压液相色普仪方法,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样品土壤中8种PAHs总含量范围在32.3-241200ng·g^-1,平均含量80447.4ng·g^-1。城北区总含量110.2ng·g^-1,城南农业蔬菜地总含量32.3ng·g^-1,钢铁厂焦炉区采样点土壤中的PAils总含量241200ng·g^-1高于其它采样点;并对A市癌症发病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A市2005年城镇参保职工的癌症发病率160/10万,A市2007年癌症初发病率164.3/10万,随机问卷统计2000年-2008年年均癌症发病138.4/10万,钢铁厂附近采样点所在乡2003年-2007年年均癌症发病率176.7/10万,2003年-2008年间每年癌症初发病人数逐年快速增加。A市癌症发病率与PAils平均暴露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一现象应引起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南宋抗金名将刘錡于柘皋大捷后,旋被罢兵权.其直接原因,为秦桧、张俊、杨沂中等人所排斥.其深层次原因,则在于宋高宗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采取抑制武臣措施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钱穆提出宋代"积贫积弱"说以来,人们几乎都将它看作是宋王朝的基本特点,但这并不符合事实。宋代地盘比唐代小,而经济却比唐代发达,财政收入也比唐代高。四大发明中三大发明主要在宋代,和以往任何一个朝代相比都不贫,甚至还富一些。如从军事实力论强弱,宋比辽、金稍弱,进攻之力不足,防守则有余。和西夏比,实力还略强一些。蒙古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惟有宋能抵抗数十年,从世界角度说,也可算是数得上的强国了。如果从综合国力考虑,宋不仅不能说弱,还应该说是相当强的。和东晋相比,地盘差不多大,经济则要发达得多,东晋并没有称"积贫积弱",为什么单单给南宋扣上这顶帽子呢,显然这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13.
发轫于秦汉的边塞诗,在盛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有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诗人出现,“边塞诗”派得以确立,并有若干佳作名篇拱卫。因其爱国主义和英雄气概显著,故宋明清以来,代不乏人。当代军旅诗歌亦受其影响,为其它诗派所罕见。  相似文献   

14.
金朝建国初期,城市商业并不发达,其后在灭亡辽、北宋的过程中得到大量辽宋钱币,才由原来的"以物易物"转变为货币经济。金代典质业在满足普通百姓生产、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税收,进而促进了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典质业在汉代就已经开始萌芽,后发展到金代时,出现了"流泉务"这一独具其时代特点的典质机构。唐代至金代典质业的法定利率,其变化基本上呈现下降之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中州集》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金代诗词集,是研究金代文学极为重要的文献之一。其编纂者为金代最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元好问。其体例是为每位作家都写有小传,而且小传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但包括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里居、科第仕历、生平事迹等内容,而且还记载了许多金代文人的诗文著作。给我们了解金代文坛实际情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后人补撰的几种金代《艺文志》,都是以《中州集》作家小传为基本材料来源的。  相似文献   

16.
古代庆阳(秦、汉至隋为北地郡,唐、宋为庆州,元、明、清称庆阳)西北与宁夏接壤,东南与陕西及平凉毗邻,“北控羌胡,南辖关陕”,为长安西北的屏障,自古以来为边陲要塞。秦、汉时北地为汉与匈奴的边界。隋唐吐蕃入侵,又成为边关要地。天宝后期,北地多次成为唐军与吐蕃决战的主战场。北宋时北地沦为西夏与宋的界碑,金人占据西北后,又成为金夏的边界。蒙古灭夏后,北地又成为金蒙大战的前沿。兵事频仍,战火不息,使北地人民饱受战争的苦难。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边塞诗,这些诗作劲风流溢,真挚苍凉,是北地人民遭受战火荼毒的历史的最真切的反映和见证。  相似文献   

17.
顾炎武曾以为宗庙设立神像是战国才产生的现象,是不对的。从西周金文中看,西周时周王朝宗庙中有"图室"。这表明至少从西周开始,已经在周王宗庙中设立专门的"图室"绘制先王先公的图像来进行祭祀和悼念。商末西周初年已有用于战争的军事地图,周初已有"东国"疆域图,也有用于土田划定的方国疆域地图。  相似文献   

18.
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正月,王伦出使金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王伦传》等书记载王伦此次出使使职为迎请梓宫、奉还两宫、交割地界使。《宋会要辑稿》《宋史·高宗本纪》等书所载王伦出使所带使职为迎请梓宫、皇太后、交割地界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成书年代均早于《宋会要辑稿》及《宋史》。且当宋徽宗逝世后,宋人眼中的"两宫"意指宋钦宗及韦后。宋高宗为应对反对和议的呼声,曾多次在人前表态自己屈己议和是为迎回梓宫、宋钦宗、皇太后,为自己屈辱的和议披上道德的外衣,这不仅使南宋朝廷内部反对和议的呼声越来越小,还直接推动了南宋朝廷忙碌于迎接"两宫"的工作。故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记载的"两宫"贴近历史事实,它不仅反映出王伦出使时的真实使职,也反映出当时真实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9.
金朝初年,被囚禁的滕茂实、朱弁、洪皓、司马朴等南冠诗人忠于宋朝,坚守节操。朱弁等使臣期盼宋室中兴,致力于两国和好,常以苏武自勉。司马朴等人客死他乡,朱弁、洪皓十余年后全节返宋,只求苟安的南宋朝廷对他们的表彰中隐含着排挤。这些宋臣未能被故国重用,相反,他们的忠义节操受到了金人的崇敬,成为南北文化融合后形成的中原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保州宗室是宋朝宗室中较为特殊的一脉,虽有宗室之名,实属疏属之列,故在荫补子弟、任官俸禄等方面远低于其他处宗室。宋朝皇帝为维系和繁衍宗子脉系,多次破格优待保州宗室,并设保州敦宗院专门管理这一支宗室,南宋时期更是进一步提高保州宗室的任官级别,比照两京宗室之例注官,使其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