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师职业中包含着一种高尚而特殊的爱,那是一种全身心的无私无悔的爱的奉献。因为教师是人伦之楷模,万世之师表,这是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爱生",只有真正热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我们要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  相似文献   

2.
几十年来由表及里、由单维而多维加速加深加剧的伦理分化利中有弊,比如伦理分化深层的天伦分化就冲击诚信底线;治理诚信危机、坚守诚信底线是当务之急,有道、有术。其道,在确认敦睦天伦和整个伦理本体,以从本根坚守诚信底线:伦理因发生分天伦和人伦,天伦生诚信,是诚信之本,诚信是天伦之果;诚信结人伦,是人伦之因,人伦是诚信之果;因了诚信兼任天伦之果、人伦之因,天伦和人伦一体共生,内生中华伦理永恒、传统中式信仰;敦睦天伦,就坚守诚信底线,进而从根本敦睦人伦乃至整个伦理,维护社会本体、中华伦理永恒,赓续传统中式信仰。其术,在对共睦天伦和整个伦理,国家责任比有关各方责任更重大。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文献《易经》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远在西周时期,我们祖先就认识到男女间的婚配,是人伦之本源,社会组织之基础。婚姻家庭不仅是种族继绝存亡的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风气、民族素质和国家兴旺发达等问题。因此,我们祖先就十分重视婚姻家庭的建设,制礼仪,设刑法,不断净化笼罩在家庭上空的污尘晦气,从而使中华民族以高度的精神文明,称著于世。不借鉴、不珍惜民族传统精神文明,那么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可能要走不少的弯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司法实践中承认质押转质制度,但对承诺转质和责任转质采取不同的态度,该文从转质的法律基础出发讨论我国建立责任转质制度和完善承诺转质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造纸法烟草薄片生产过程中的排水以及排放污水的再生回用,阐述了生产废水的水质、水量特征以及造纸法烟草薄片生产过程中分质供水、分质排水、分质处理方案。从经济、技术以及运行费用方面,将造纸法烟草薄片项目分质废水的处理性能与混水处理进行优越性比较,并从实际运行中确定了分质供水、分质排水、分质处理方案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论质的基本层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质是使事物成为它自身的内在规定性,质有两大层次一是事物构成要素的质,这是事物质的基础和依托,它具有潜在性;二是事物系统整体的质,包括特殊的质(一事物借以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规定性)、共同的质(事物内在的类的规定性)和本质三个基本层次.本质是指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内在的根本的规定性,即占统治地位的质,本质在"自己的运动"中生成多个等级层次.质的两大层次之间,系统质的各个层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7.
质性研究具有很强的伦理特质,而教育的实践特征使得教育质性研究面临更多的伦理问题。从伦理学的视角来分析和判断教育质性研究中的价值和伦理问题,是把伦理学理论运用于质性研究实践,从而形成运用研究伦理学的过程。教育质性研究实践的伦理学关照,对于提高质性研究规范、摆脱实践的伦理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荷质比是带电粒子的重要特征量,汤姆生通过测定电子的荷质比而发现了电子,卢瑟福通过测定原子核的荷质比和质子的荷质比而预言到中子的存在.由此看来,测定荷质比对物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浏览高考试题,发现荷质比的测量方法有很多,下面仅举三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运用美学的三质分析法,从符号质、系统质、功能质三方面对归有光散文《寒花葬志》的艺术表现和审美传达加以探究,以期对其美学价值有一个较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新质生产力是对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人、物和技术诸多因素及其关系的改造,需要多方力量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因与生产力的载体——产业具有天然亲近关系,在新质生产力锻造中应大有作为。对职业教育创新和新质生产力锻造内涵及要素的梳理发现,职业教育创新与新质生产力锻造存在对应的供需关系,职业教育通过科技创新,培养高技术技能型劳动者,创新产教融合模式,致力于科学技术创新、人力资本跃升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新质生产力的锻造提供“高素质”劳动者、“新介质”劳动资料、“新料质”劳动对象三方面的驱动力量。当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锻造还存在诸多因素导致的实然困境,亟需开展制度优化工程、人才培优工程、产教融合提质工程,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论质     
本文以事物的概念为逻辑起点探讨“质”的问题。作者认为:质是使一事物成为他自身并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的规定性。质是单一的,质是属性的有机统一或共性概括。  相似文献   

12.
品质既是个体内涵的核心内容,又是个体特征外显的重要标识,人生的根本任务就是锻造品质。迄今为止,中外关于儿童品质的研究立足于心理学与各国文化传统,主要指向人格品质、道德品质、心理品质、学习品质等,整体呈现出简单罗列、庞杂分散、缺乏统整等不足。有必要从人终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出发,重新建构儿童品质的结构与层次。从个体身心发展来看,儿童应当具备的品质可以分为体质、知质、心质三种,其中体质与知质主要由"非我"转化而来,是儿童发展的主要内容品质;心质主要由"原我"生发而来,是儿童发展的内在动力品质。儿童体质与知质的发展需要心质提供的内在力量的支持,而心质的发展又是在促进体质与知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的。儿童教育应始终坚持儿童体质、知质与心质的和谐发展,并将心质的发展摆在首要位置。只有充分培养和发展主动性、独立性、合群性、专注性、坚持性、灵活性等属于心质的"支点品质",儿童才能获得终生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3.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化与信息化产业技术革命的持续加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从理论上总结、概括新质生产力的先进质态,在实践中培育和壮大发展新动能,对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新质生产力在形成中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将着力点放在数字化、绿色化自主创新带来的效益提高、环境改善、结构优化、韧性增强上。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打通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变革生产关系以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配,塑造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新引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我国英语教学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提出了质性评价的新范式,列举了英语教学质性评价的四大特征,剖析了英语教学质性评价的两种主要方法——档案袋评价法和苏格拉底探讨评价法,指出英语教学质性评价的潜在问题,对英语教学的质性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综合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本质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从系统的观点看本质,本质就是系统质.因此,对系统质的研究也就是对本质的研究.系统质有如下特征:系统质是多义的,系统质有内、外两种规定性,系统质由多个系统决定,系统质中的精神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系统质可分为不同的层次,等等.  相似文献   

16.
<正>孔子曾这样说到人性之质与文的关系:"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当然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现实中要么是文胜质,要么是质胜文。在我们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纲常礼教对社会生活无所不在的渗透,实际上,在社会的主导教化体系中早已是文胜过了质。  相似文献   

17.
新质生产力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我国科技、教育、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职业教育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柱,肩负着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是推进社会现代化的殷实基础和深刻动因。新质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工匠精神层面的新质人才培养,构成了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逻辑。因此,改革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新质职教人才,成为推动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变量。然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亟需推动职教传统理念的革新、新质人才的培养及产业体系的升级。遵循职业教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涵要义,以及职业教育强国的历史逻辑、政策逻辑、现实逻辑,从新理念、新智能、新业态三个方面探索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路径:一是新理念赋能,确立教育、科技、人才协调发展的“大职教观”;二是新智能赋能,产教融合认证培育新质职教人才;三是新业态赋能,职业教育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质彬彬"一直是我们所向往与推崇的做人与作文的最高境界。然而,人无完人,文有瑕疵,文质不得兼备。如果文质不得兼备而出现"相胜"的局面,人们往往会有"以‘质’主而‘文’次之"的倾向。文章从"存质舍文"、"质胜于文"和"先质后文"这三个方面着手,并结合历来文学家对"文"与"质"的理解,对"文质相胜"之时"质"更胜一筹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潮汐河段泥沙分析进行溶解质改正的必要性 ,设计了检验溶解质含量及进行溶解质改正的方法 ,通过对实测水样的试验分析 ,得出了溶解质对泥沙分析影响的定量值 ,并给出了长江口河段进行溶解质改正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0.
当前,偏差质测验盛行于日本全国。初、高中毕业生升学时均需参加这种测验,即使小学毕业生升学时也不例外。这种偏差质教育,来源于六十年代开始的偏差质测验。当时日本高中毕业生在考大学之前所进行的模拟考试被称之为偏差质测验。“偏差质”本是统计学中的概念,原指某数距平均数的差质。设考生平均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