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首次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与偶氮胂M反应前后的吸收光谱及其反应机理,认为二者主要是通过静电引力而结合。研究了摩尔比法用于蛋白质结合染料的最大结合数的测定原理,并测定了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偶氮胂M的最大结合数,讨论了反应的基本条件及偶氮胂M用于人血清蛋白质光度法测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石英晶体阻抗技术实时检测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重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等效电路参数的变化与BSA-Hg(Ⅱ)复合物在晶体表面的吸附过程直接相关.吸附过程中动态电阻引起的频率变化约为-30.7Hz/Ω,表明谐振频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电极表面质量负载的增加.复合物在电极表面的吸附有两种不同的动力学过程.本文还研究了pH值和离子强度对BSA和Hg(Ⅱ)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极谱法研究了酸性大红GR(AS G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pH=7.43的Tris-HC1缓冲溶液中的相互作用,证明加入BSA后,AS GR的还原峰电位正移,峰电流二阶导数值与BSA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可望用于BSA的定量测定.求得AS GR与BSA的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β=1.167×105L/mol.  相似文献   

4.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地美硝唑与牛血清蛋白的结合反应,发现地美硝唑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该猝灭过程主要为静态猝灭过程。从荧光光谱数据,由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析并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23℃时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K=1.03×10^4L/mol,结合位点数为0.70,结合反应的标准焓变、标准熵变、和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分别为~63.48kJ/mol,-96.22J/K,-35.00kJ/mol。  相似文献   

5.
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苯甲酸钠(SB)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苯甲酸钠浓度的增加,BSA荧光强度逐渐减弱。二者以1:1的结合比结合,考察了不同pH、离子强度、不同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苯甲酸钠与BSA的结合情况。  相似文献   

6.
模拟生理条件研究了稀土离子 (III)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结合性质 .荧光光谱表明 :Sm与BSA形成 2 .5 :1的配合物 ,条件常数 1gk =11.0 0 .Eu与BSA形成 2 .75 :1的配合物 ,条件常数为 1gk =12 .2 6 .  相似文献   

7.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模拟生理环境pH=7.40的条件下槲皮素与牛血清白蛋白和β-环糊精的相互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方程对槲皮素猝灭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变化进行拟合,确定其荧光猝灭机理.利用修正的Benesi-Hildebrand方程对槲皮素的荧光强度随β-环糊精浓度的变化进行拟合,确定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和包合比.研究结果表明:槲皮素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310K时,槲皮素与β-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的稳定常数为66.7L·mol-1,包合比为1∶1.  相似文献   

8.
利用荧光光谱技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Cu2+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Cu2+使得内部疏水区域的色氨酸(Trp)等芳香环氨基酸逐步暴露出来,在荧光光谱中表现为BSA内源荧光的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Cu2+与BSA的结合常数为8.73×104,结合比为1:1。  相似文献   

9.
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研究了金属离子Fe2+、Fe3+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的竞争结合作用.结果表明,Fe2+、Fe3+对BSA的内源荧光都有明显的猝灭作用,猝灭机理均为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的联合作用,主导作用分别为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并分别计算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热力学参数,Fe3+与BSA的结合能力强于Fe2+.弱的结合力使BSA与Fe2+、Fe3+相互作用后构型没有明显改变.当Fe2+、Fe3+同时与BSA相互作用时,二者表现出弱的竞争取代现象.  相似文献   

10.
应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液中磺胺甲噁唑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结合反应。磺胺甲噁唑与蛋白质以摩尔比1∶1牢固结合,测定其结合反应平衡常数K=2.11×10^3l/mol,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结合位点数为n=0.9586。依据foe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初步研究了授体-受体间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磺胺甲噁唑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利用磺胺甲噁唑对蛋白质荧光猝灭对其作用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水培条件下,研究了浮萍、满江红、凤眼莲等水生植物对Pb2+的累积吸收能力。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三种植物的水培液中Pb2+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三种植物对Pb2+的累积吸收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浮萍对Pb2+的累积吸收能力及抗性最大,满江红次之,凤眼莲最小。在治理轻度铅污染水体时,三种植物均是较好的备选植物,而在治理重度铅污染水体时,应首选浮萍。  相似文献   

12.
采用L16(44)正交法将Cd2+、Zn2+、Cu2+和Pb2+以不同浓度复合添加于培养基中,以研究其对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细胞菌生长与净化PO43- -P和NH4+ -N能力的影响.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四种重金属离子对该菌的延缓期、菌体增殖时间、最大O.D值(λ=680nm)、PO43- -P和NH4+ -N去除量均未达显著水平,其中Cu2+,Cd2+对延缓期影响与显著水平接近.从其F值及添加于培养基中的浓度看,其毒性大小为Cu2+>Cd2+>Zn2+、Pb2+,Zn2+和Pb2+毒性较接近.实验还发现,4种重金属离子复合污染时存在拮抗现象,使Cd2+,Cu2+毒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介绍了排列通道量子力学方法(MACQM)的计算步骤,讨论了(He2Pb)^+团簇的形成机理,并且采用排列通道量子力学方法对(He2Pb)^+团簇基态能量进行计算,为研究氡子体团簇基态能量提供了全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金鱼为研究材料,测定了在不同浓度梯度镉及镉、锌联合胁迫下金鱼过氧化物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镉单一毒性胁迫下其变化趋势均为先下降,然后上升.而在镉锌联合毒性胁迫下,其酶活基本都低于相应镉单一毒性下的酶活,表现为毒性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铅离子对准X174RFDNA超螺旋结构的影响.铅离子浓度越高,对应的DNA超螺旋百分含量-时间曲线随时间变化越明显.实验结果表明铅离子浓度为5×10-4mol/L时,超螺旋DNA结构被破坏,超螺旋形式所占的百分含量与对应的作用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5-氟脲嘧啶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5-氟尿嘧啶(5-Fu)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在pH为7.4三羟甲基胺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Tris-HCl)中,随着5-Fu浓度的增加,BSA的特征紫外吸收峰逐渐增强,特征荧光峰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计算得到25℃时5-Fu与BSA的表观结合常数KA为7.1×104L·mol-1,结合位点数为1.18.5-Fu与BSA的相互结合作用为荧光静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苯酚红(PR)与牛血清蛋白(BSA)的作用方式.用摩尔比法确定了PR与BSA的结合比为2∶1.通过热力学研究得出,在20℃时PR与BSA相互作用的KLB=11.7 L.mol^-1,热力学函数ΔrHmθ=-74.2 kJ.mol^-1、熵变ΔrSmθ=-185.8 J.mol^-1.K-1和自由能ΔrGmθ=-16.6 kJ.mol^-1,化学热力学研究显示该反应为焓驱动.实验综合表明,苯酚红和BSA之间主要存在氢键或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18.
研究在污染条件下小麦对重金属胁迫的反应,为农业生产中早期诊断重金属污染提供一些依据。用Cr3+、Pb2+及Cr3+、Pb2+混合溶液的各种浓度溶液处理小麦,研究Cr3+、Pb2+及Cr3+、Pb2+混合溶液对小麦萌发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b2+的培养环境中,各个浓度下的发芽率相差不多;在Cr3+的培养环境中,小麦的发芽率随着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浓度越大对小麦发芽率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在Cr3+、Pb2+混合的培养环境中,各个浓度下的发芽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呈降低的趋势,并且各个浓度下发芽率基本都相对低于相同浓度下的单一Cr3+、Pb2+的发芽率。在低浓度的重金属离子中,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与重金属离子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水花生对水体中重金属Pb^2+的富集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花生对水体中重金属Pb2 的富集作用研究表明,重金属Pb2 浓度为5mg/L,pH为7.0-8.0 (pH为7.5最佳),处理温度为25℃-30℃(温度25℃最佳)时;在处理时间为7d以后,水花生净化Pb2 可以达到低于国家标准所允许排放的最高浓度0.2mg/L.  相似文献   

20.
采用提拉法(CZ法)生长出了Sm3+:NaY(WO4)(2简称Sm3+:NYW)单晶,给出晶体的较佳生长工艺:晶体沿[100]生长,转速为15—20r/min,提拉速度为1.0—2.0mm/h,分五个程序退火。TG-DTA分析得到晶体的熔点为1203℃。通过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晶体中稀土元素Sm3+的含量。另外,测量了室温下250—2000nm范围内的吸收和透过光谱以及在405nm激发下的上转换荧光发射谱。结果表明:Sm3+:NYW晶体具有易于生长、分凝系数高、吸收峰强、吸收带宽等优点,在LD泵浦的激光器中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