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关于阅读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明确而具体地指定了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此举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读书中陶冶情操,涵养品性。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经典名著呢?笔者想谈点做法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里说,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但"建议"接着说道:"这些要求相对于目前的语文学习现状还只是一个理想."因为尽管初中生都意识到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然而,表示真正喜欢阅读的很少,课外真正经常阅读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初中生阅读文学名著的现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里说,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但“建议”接着说道:“这些要求相对于目前的语文学习现状还只是一个理想.”因为尽管初中生都意识到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然而,表示真正喜欢阅读的很少,课外真正经常阅读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初中生阅读文学名著的现状不容乐观.而这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学素养及文字感悟能力都是不利的,也谈不上语文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里说,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但“建议”接着说道:“这些要求相对于目前的语文学习现状还只是一个理想.”因为尽管初中生都意识到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然而,表示真正喜欢阅读的很少,课外真正经常阅读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初中生阅读文学名著的现状不容乐观.而这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学素养及文字感悟能力都是不利的,也谈不上语文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认知能力,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自主地选择相应的阅读内容、方式方法和学习伙伴,在阅读文本、走近文本的过程中体现个体的差异,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阅读与感悟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在智能、体能、道德品质、情感意志、审美能力等方面自主、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7.
《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一个要求是规定了课外阅读的数量,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名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读名著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读名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学名著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阅读文学名著不仅可以了解人类精神文明史,积累语言文化知识还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更能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但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却令人忧心.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成了初中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主题,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出一套初中名著有效阅读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10.
李雪梅 《初中生》2007,(7):32-34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阅读名著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性情,砥砺我们的意志,丰富我们的情感和想象,还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标中关于课外名著阅读的要求也不断得到落实。下面就是2006年部分省市中考语文试题中出现的关于课外名著阅读的新题型:  相似文献   

11.
课外阅读除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外,也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理解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期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的点缀,而是必须完成  相似文献   

12.
文学名著凝结着人类历史和社会丰富的内容。面对着“国民的读书率5年来持续走低”的状况,如何让人们热爱书籍、热爱阅读,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精神文明,更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王华芳 《学周刊C版》2011,(10):112-112
2007年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首次把文学名著列入考试范围.当时广大语文教师拍手叫好.因为终于可以堂而皇之地让学生看中外名著了。但当时离高考只有有限的一段时间了.在十万火急之下.也只能疲以应付。很多学校的高三老师都被派了一项任务.每人负责一本名著.把一些经典场景或主要人物梳理出来.为学生提供快餐式的名著复习材料.  相似文献   

14.
阅读期待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和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能力,使新信息变得更容易理解和吸收,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阅读期待的巧妙运用,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凸现学生独特的内心感受,使课堂因此而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高桂明 《现代语文》2005,(11):26-27
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意思是说,如果读书肯付出辛勤劳动,写起文章来就会感到轻松省力,我国古代作家十分重视读书和积累知识。一代诗宗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16.
鲁涛 《教学随笔》2014,(22):120
如今,"个性化"阅读已成了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阅读取向。语文阅读教学要彻底改变过去"一言堂"和一本教参"包打天下"的主要形式,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位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处处渗透一个"我"字,处处体现个性;应该引导学生从朗读、内容、方式、表达方面彰显自己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用充满赞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独特见解,以多元的阅读目标,让个性化阅读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7.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体会、欣赏与评价往往众口一词,其思维的角度、语言的表达惊人的相似。新课程背景下,强调阅读个性化,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阅读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得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指导高中学生名著阅读,应首先提倡内敛性阅读,即以文本为中心,以文本所涵容的意义为半径,展开对文本自身意义的搜求探索。名著阅读必须让学生实实在在地阅读文本,否则,个性化阅读也好,深度解读也罢,都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来源的不断扩大,知识的容量呈几何级数增加,在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的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阅读要求。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基础、审美情趣不同,阅读表现为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个性化阅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独特的阅读体验,已成为提高阅读质量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个性化阅读教学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步入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彻底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形式,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位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处处渗透一个"我"字,处处体现个性。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独特见解,以多元的阅读目标,让个性化阅读绽放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