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节仁 《师道》2012,(Z1):58
教育的问题实在是太多太多,而且看似极其复杂、难以解决。我们为教育做的不可谓不多,然而,别说人们质疑诺大一个中国居然出不了一个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只一个"高分低能"就让中国教育十分尴尬。我们不能不承认目前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国当下教育的看法,坦率地说,我只有四个字:"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中国今天的教育。为什么?因为在我看来,今天我们对中国教育所有的看法也许都起源于一种错误,  相似文献   

3.
张晓震 《教育》2010,(1):24-25
中国教育要改革已经喊了很多年,但至今不尽如人意。对教育,每一个关心的人都有太多的话想说,有太多的建议想提。随着新部长上任,人们对其将给中国的教育改革带来什么样的新气象寄予厚望,甚至有网友把新部长以往对教育问题的一些发言都整理成了“语录”。当然,不少网友也明白,教育的问题很多都是综合问题,不是教育部一个部门和教育部长一个人就能解决得了的,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它叩击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温家宝总理曾多次指出:"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欠缺。"  相似文献   

5.
陈晓 《教育导刊》2011,(1):53-55
当学校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焦点问题时,实际上也就说明了它的"离经叛道",这也正是我们呼唤学校教育"回归"的原衷。诚然,学校教育要真正的回归,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尤其是教育以外的因素,但"回归"的逻辑起点则首先是学校。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我们的课堂往往有太多的讲解和不达标准答案不罢休的引导,课是充实的,但往往给人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学生被圈在一个用标准答案和规矩筑成的圈子里,虽偶有挣扎,但大多碰壁。因此,我常想起一句话:"给我一个空间,我要放飞心灵。"  相似文献   

7.
"拔苗助长"是中国一个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比喻违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以至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当下的中国教育,拔苗助长的案例屡见不鲜,"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您的孩子比您更成功"等教育口号,告诉我们不少人正在做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  相似文献   

8.
麻辣语录     
培养不出杰出创新人才,不全是中国教育的问题,而是一个时代的问题。当今时代,也许并不需要太多钱学森式的杰出人才!——针对钱学森生前为什么我们的学  相似文献   

9.
方言 《成才之路》2011,(3):10-I0005
"北大是常为新的。"这句话,在近期北大11位教授给该校校长的联名信中,再次得到补充。关于高考制度的利弊之争,我们已经听到太多,关于招生录取过程中的种种,我们也耳闻了太多。为什么这么关注高考招生制度的争论和改革?为什么围绕各校的招生"创举",人们每每也创见迭出?一句话,高考是社会公平、教育权利、个人发挥、  相似文献   

10.
"我们教育的孩子应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成为能够适应21世纪世界发展潮流需要的有用人才。"当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来到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回应政协委员的提问时,他用三个词表明自己心中的"中国教育梦":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人人成才。(《光明日报》3月8日)教育部长的"教育梦",也是国人的"教育梦",实现这样的"教育梦",必须依靠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中国的现代化始于"西力"的冲击、"西潮"的启蒙,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学科制度的建立、教育学体系的形成等等,也都不例外。作为教育学科重要的学术分支,比较教育学科百余年来走过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留下了什么样的学术遗产?《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研究史》一书便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回应。  相似文献   

12.
李镇西 《湖南教育》2014,(10):56-56
"教育国际化"是一个热门话题,而且越来越热。当然,中国改革开放35年来,教育的改革与开放也随之兴起并深入。早在1983年,邓小平所提的"三个面向"之一就是"面向世界"。因此,教育国际化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赖京闻 《师道》2013,(6):13
莫言作为中国第一个本土作家,把诺贝尔奖在中国由神话变成了身边故事。对于压抑与负载过重的教育,莫言获奖的确触发了太多的渴盼与冲动。当下我们诉求创新的教育,当何方寻求创造的源泉?莫言的创作启迪我们:必须牢牢扎根于这片大地。  相似文献   

14.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教学取得巨大成就。可是与此同时我们语文课堂上承载的非语文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于是它就失去了原来的"语文味",如何使我们语文教学重拾"语文味"成为摆在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就这一课题展开了有效探究,以供广大同仁参考与指正。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在强调"通识"教育的体制规范中,淡化了专业教育,甚至远离了我们热衷的"现代文学精神"。教学实践的事实证明,单一的"知识"传输、"能力"培养、"文学性"教育,有违时代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向重视公共话语意识的心理期待。  相似文献   

16.
傅晓雪 《考试周刊》2012,(28):43-43
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在演讲《智慧是什么》中曾说:"现代的傻不是意味着无知,而是对既成思想的不思考。"学者摩罗也痛心疾首地在一篇与钱理群教授的有关中文语文教育之缺陷的对谈中说:"中国人失去哲学课已经达半世纪了!"其实,哲学,并没有走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那"荡气回肠"的语文课本里。当今语文教育中没有哲学的身影就不是完美的教育,没有经过哲学训练的中国学生就难以深刻地思  相似文献   

17.
一、课标解读 人教版新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自然灾害"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教材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突出三个方面。第一,在掌握程度上把握"了解",不涉及较深的原因分析,这是因为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分布较难,初中学生不适合展开太多研究。第二,在掌握内容上立足"中国",以中国的自然灾害为案例讲述自然灾害,让学生了解中国实情。第三,在掌握方法上从“身边”入手,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清晨灿烂的阳光带我们走进了2005年,随着《政府采购法》的实施,《教育部教育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的试行,教育政府采购中心的成立,我们看到中国教育政府采购正沿着法制的轨道,稳健前行,盘点2004年,我们有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收获。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育始终是一个难点,也是初中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我们今人如果不明白古之"言",恐怕就无从知晓古之"文"。在文言文教学中,单纯教学"文"或者单纯教学言肯定都是片面的,言是基础,文是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言文合一才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针对今天的学生大多均为独生子女,从小没有经历太多挫折、很难接受别人批评意见的实际,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些教师经常使用正面表扬的教学方法而规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批评教育教学方法的现象,我个人认为,表扬固不可少,适度的批评更不可缺。因为"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缺乏批评的教育是苍白的教育,失去批评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教育"。但我们作为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切不可草率行事而需谨言慎行。下面就此问题,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