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默的乡愁     
席慕容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我说,乡愁是一种深沉的爱,永远沉默,永不磨灭。  相似文献   

2.
刘学云 《文教资料》2007,(16):91-92
乡愁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母题之一。在当代众多的“乡愁”作品中,席慕容的乡愁文学具有独特的魅力。这主要表现在其抒情对象的独特与专一、强烈的民族归属感以及与抒情对象相扣相和的意象选择。  相似文献   

3.
乡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它朴实、清醇、恬淡、温馨而又甜蜜。在游子的心中,乡愁如歌,乡情似酒,喝一生,醉一生,他们老之将至时总希望叶落归根,这种执着的情感挥之不去,难以尽言。于是,乡愁便成了诗人咏吟不尽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教学时间:2011年3月23日教学年级:大庆市东风中学高二理科班师:上课(背景音乐渲染气氛)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记得德国有个哲学家叫海德格尔,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怀着永世的乡愁去寻找心灵的故乡,而故乡永远在大陆的中央。那么乡关何处呢?故乡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出发的  相似文献   

5.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容《乡愁》在我家的床底下、柜子里,经常被我翻出些古董级的"宝贝",有时是一本《毛主席语录》,有时是一大叠压平的糖纸……  相似文献   

6.
乡愁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题记将一枚邮票贴在蜡黄色的信封上,随着风,飘向故乡那矮矮的坟墓。将一张船票递到船夫那粗糙的手上,荡着涟漪,和着笛声,漂泊在那一弯浅浅的海峡。每一次读余光中的《乡愁》,总有说不出的愁  相似文献   

7.
乡愁     
游子离乡,总是有着几分无奈、几分愁苦。那乡音似潺潺的水声,环绕在我的身边;而乡容却如可望不可即的梦,只飘摇在我的心头。因而对于乡音,我的心中永远怀着一份最诚挚的敬与爱。迫于学业,我很少再住在故乡。故乡在我的记忆中并没有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只是淡淡地划过。对于那个没有太多印象却有着几分与生俱来的熟  相似文献   

8.
余光中先生笔下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枚窄窄的船票,我的乡愁是琦君对那场八月桂花雨的回味,是李白对月而吟的低头思故乡,是稼轩无意间的深山闻鹧鸪——那透明的阳光是乡思的誓言,那细微的啜泣是雨水的吟诵。异乡羁旅客行走于别人的城市,踽踽独行,衣上酒痕诗  相似文献   

9.
“乡愁”的美学——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故乡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乡土书写的研究主要立足启蒙视野,彰显写实意图,将注意力集中于作为文学题材、思潮和流派的“乡土文学”,对乡土书写的源头——“故乡”以及对“故乡”的叙述——“乡愁”反而缺乏深入探究.“故乡”及其书写——“乡愁”既是中国现代性的产物,也是中国现代性困境的表征.立足现代性的危机视野,“故乡书写”就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情感精神归宿问题关联起来,成为进入中国现代性问题情境的另一路径及现代中国主体最重要的建构渠道之一,并与启蒙和革命构成张力性的对话.经由回忆与想象、叙事与抒情、认同与归依,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愁”书写已经形成一套丰富和复杂的美学机制和传统.它将成为一直置身于现代性难题中的汉语写作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一组丰满的、丰富的、深刻的关于乡愁的抒情诗,深得我心。诗人将自我、故乡、家国与历史联系起来,以自己在深秋时节回到故乡而又在另一个秋天离别故乡的一段人生经历为线索,叙述了自己在家乡的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11.
乡愁,这种深切思念故土家园的情结,是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化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无论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忧伤,还是"故乡遥,何日去,家在吴门,久作长安旅"的无奈;无论是"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的苦思,还是"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的怅惘,乡愁,从遥远的过往缓缓流淌而来,吟唱千年,成为漂泊者的心灵家园和文化记忆版图。  相似文献   

12.
据《北京晚报》报道,在今年北京中秋晚会上,著名诗人余光中满怀深情地谈到乡愁,他说,乡愁自古就有。《诗经》里有,《离骚》里也有,屈原是对整个家国的乡愁。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诗词中,明月是一个出现较多的意象。月亮,空灵、澄澈、高洁,它铸造了许多古诗词的血脉和灵魂,见证历史的悲凉,演绎生命的绝唱,渲染离别的情怀,倾诉闺阁的幽怨,烘托劫后的荒凉,感悟人生的哲理等。  相似文献   

14.
珈语 《初中生之友》2013,(10):34-39
阅读导引: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和故事构成的一个立体的画面,是融汇了许多情感和记忆的载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个漂泊在外的游子都有自己的乡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故乡,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故乡都在加速地崩塌。作家叶一剑的《乡愁里的中国》(中国商业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一书,关注了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社会的、个体的、心灵的变化。回不去的故乡,进不去的城,这是当今城市最触动人心的话题,引发了人们内心最大的感动和最深的思考。这本《乡愁里的中国》,是记述真实中国的第一手  相似文献   

16.
享受恬静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心中想着这句诗,我回到了久别的故乡。故乡还是老样子——一条曲折的马路贯穿在金黄色的田野中,整齐的砖瓦泥房静静地排列在马路一侧,一棵棵饱经沧桑的老树守护在屋后……微风徐徐,故乡恬静地躺着。踏着田间湿泞的小路,沐浴着清晨的阳光,我张开双手,贪婪地吮吸着这难得的恬静。金黄色的麦  相似文献   

17.
水井在静静摇小甲算是个吊儿郎当的文艺青年,故乡在南阳乡村,一处湖光山色的地方。美丽的金黄麦田曾经迷倒过他们一群黑黝黝的少年,太阳火辣,他们光着膀子横七竖八地躺坐在运送麦秆的颠簸的铁皮车里,边飞着口水骂着头顶上旋转吵闹的鸟,边咕嘟咕嘟饮着凉水。慢慢地小甲进了  相似文献   

18.
乡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文人骚客都曾抒写乡愁之苦,并形成一个世代传承的精神信仰,去国怀乡,留恋故土,一切尽在不言之中。杜甫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写出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睹景思乡,写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马致远流浪异乡,望见夕阳日暮,有感而发,创作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19.
四川诗人流沙河是第一个把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介绍给内地读者的人。余光中一直说.如果没有流沙河的推荐,他不可能在祖国大陆有这么多的读者。流沙河非常推崇余光中的诗歌,1981年初秋,当他在从成都到上海的列车上第一次读到余光中的诗作时.就发出了当年孔子见老聃时“吾始见真龙”的感慨。回川后,作为《星星》诗刊主编的流沙河开始在刊物上登载并介绍余光中的诗歌,并加以评论.  相似文献   

20.
逯新君 《阅读与鉴赏》2007,(5):52-53,47
《故乡的榕树》是香港作家黄河浪所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获香港1979年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曾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