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果关系"是经济学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我们在哲学上也常常谈"因果",这貌似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在现实中却未必总能察觉得清楚。例如,我们常常邀请一些"成功人士"来谈他们的成功经验,这时候谦虚的听众往往就容易忽略"因果"。成功人士的经验中,有这样几点特别值得留意:第一,许多人在介绍经验时,倾向于剑走偏锋,介绍自己独特的方法,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切中要害的部分,往往因为过  相似文献   

2.
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快乐;教育思考使他明确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长期以来,老师们习惯于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自以为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了学生,课堂一分钟都没有浪费掉,其实这种教学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学生自  相似文献   

3.
本文围绕"随机教育"的含义、重要性、操作性三方面展开论述,指出它是家庭教育中很珍贵的教育契机,但往往被忽略的现实。文章纠正了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错误观念,并指出只要家长善于利用"随机教育",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教育孩子。家庭教育中家长科学的、理性的"随机教育",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4.
一、结题报告的本质中小学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即围绕一个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范畴内的特定主题,在一个或多个教育教学或管理理论支撑下,一支团队在一段时间内展开科学思考和探索实践,进程中不断理性探寻和积累经验,通过协同努力,最终解决某个特定的教育教学现实问题或创造出某种具有前瞻性并兼具实践转化价值的科学成果。课题研究,是教师研究中较为高级的一种研究形式,研究进程中包含了理论学习、理性判析、科学假设、实践验证、比对分析、撰文立说等一系列复杂而规范的活动样态。  相似文献   

5.
曹雁 《早期教育》2009,(7):87-87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常常让幼儿去探究某一具体的事物,以获得有关该事物的知识经验,而忽略了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为此,我们尝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在科学活动中渗透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贯彻《纲要》的过程中,我园坚持"一日生活渗透教育",体现"大课程观",通过制定科学的作息制度、强化幼儿常规管理、开展适宜活动,拓展孩子各方面经验,提高了教育效能,实践证明,这是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根本上讲,科学教育是一种植根于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追求确定性的教育;在实践中,科学教育更多地关注的是人的“生存问题”,而忽略了人的“存在问题”.现代社会中,面对自我价值感与终极关怀的丧失,人们应该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科学教育的科学理性,在肯定科学理性价值的同时诉诸人文教育,重建自我价值感与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
结合自己多年来的高中教学经验。对当前我国高中教育可持续发展谈几点思考。 一、当前高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教育是指在义务教育之后。在普通高级中学所进行的教育活动。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任务,对于提高全社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胡洁 《成才之路》2014,(14):21-21
正理性的思维让我体味到幼儿教育的精髓。我感叹:教育在自然而然中。自然主义的倡导者卢梭提出"自然教育"。卢梭认为,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按照他们的本性自然地发展,孩子的学习必须源于在环境中直接的感官经验,他用自然的方式培养爱弥儿带给人类以教育的启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要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的要求。日常生活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这些偶发事件常常隐含着一定的教育价值。作为教师如果适当地、自然而然地加以利用,对孩子的发展也将是自然而  相似文献   

10.
大学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和人是人类理性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但在近代以来的发展中,科学理性渐有凌驾和排斥人理性的趋向,这在大学教育的演变中有鲜明的体现。人教育不仅是人学科的知识教育,更是人精神的教育。人学科的知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地位的变化,有其历史的根由,而人精神教育的缺失,则是大学理念残缺的一种症候。在继续推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吸取博雅教育的理念及相关理论,有助于弥合科学和人在教育中的疏离倾向,校正大学的理念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当前解读杜威"教育无目的论"依据的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三段文本,均被译为"目的"的两个英文词其实含义有别,所谈的问题也有差异。其中两个文本宜解读为"教育无结局"或"发展无止境",另一个文本则针对教师在教育行动中的思维过程,指出"教育目的"概念的拟人化理解和使用对教育过程的危害,使教育者的行动变成机械的过程。更进一步,杜威针对教育者构思"目的"时常见的错误,为这一思维过程提出了几个规范。深入解读后一种"教育无目的论",可以给课程编制者和教师正确对待"预定教育目的"提供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现状和教育研究的现状令人担忧教育哲学工作者用一些早已没有生命力的所谓哲学概念"指导"教育实践而不是以哲学的气质介入"教育",使教育哲学走失了方向;教育学家所探讨的教育本质和现实教育的其它出路不容易由教育工作者付诸实施.同时,代际和同辈之间的教育中科学因素少之又少,因而用"教育科学"来指称当前的教育研究,实在是一种尊称;人们对教育自身的改变缺少一种技术的眼光,没有将教育的积累看成是一门技术的发展历程,甚至将教育的工具和环境误以为是"教育技术",使真正的教育技术的改善处于"遗忘"和"误以为"的历史境遇.由此看来,将真正的哲学、科学和技术的眼光、思想方法引进教育生活中是教育研究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淡化"涉及到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否定层面,认为应该主张"非意识形态化",另一个层面是终结层面,认为意识形态将终结。意识形态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淡化意识形态"不过是对现实问题、不满的回避,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首先明确的学科属性就是意识形态性,这是教育的传统,也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客观要求。为了减少"意识形态淡化"思潮的不良影响,我们一方面要探讨"意识形态化"思潮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要提出了高校应对这种思潮的思想这个只教育对策,让受教育者坚定马克思主义党性,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力,理性、科学看待"淡化意识形态",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世情,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解读。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重建教研文化受到了各级学校前所未有的重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成为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教学反思,因其本身的特点,在课改实践中掀起了一股滚滚"热潮",成为课改进程中的精彩亮点.古人语"吾日三省吾身".的确,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境界、历练教学艺术、形成教学特色.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反思,是自身专业成长路上求真务实、趋利弊害的"润滑剂",是理性提升、动态刷新的"净化剂",是不断追求、成就名师的"催化剂".可是,我在下校调研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倡导教学反思的"热潮"中,潜藏着一些值得我们去理性面对和冷静反思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文化史,同时又是一部教育史。人类的文化可分为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人文文化是"为人之本",科学文化是"立世之基",前者为后者导向,后者为前者奠基。而教育主要是文化教育,人文教育主要指人文文化的教育,科学教育主要指科学文化的教育,"两种教育"长期处于对峙、冲突、制衡状态,形成教育的"钟摆现象"。"钟摆"的失衡要求"两种教育"走向整合,以使教育的"钟摆"和谐律动,这是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人本即命本(生命),人本教育是生命素质教育,生命素质的核心价值是智慧。"教育即生长",所以教育的本质是尊重生命、顺应生命、提升,生命的智慧教育。这种教育是生命生长内源性需求、欲望性满足,是生命自我超越的享受过程。智慧教育和知识教育是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两个范畴,前者是素质教育——人本,后者是应试教育——功利。知识和智慧是两个概念:知识属经验系统,包括感性知识、理性知识,理性知识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有性质的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教育,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智育、体育搞不好,教育可能出"次品",而思想品德教育搞不好,教育就可能出"危险品".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大体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涌现出很多先进典型,如洋思经验、杜郎口经验、邱学华的尝试教育经验等。这些精神实质都是相通的,与国外许多先进教育理念也是相通的,都是在教育中发现了、肯定了"人",把人——学生,作为学习和成长的主体,而不仅仅是客体。"主体"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强调人是自立的、自主的、自尊的、自信的、自强的。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活生生的,是有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能力的人。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目中无"人",认为学生是求学者、受教者,是一只"空口袋",只要老老实实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平面几何知识处理上过分强调了学生的"原创性"和"现实材料数学化",削弱了对"理性"思维的要求。"理性"和"实用性"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实用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更高的"实用性",并对其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增强理性思维,并不是彻底否认以"空间与图形"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猜想、归纳。强调平面几何知识的"实用性",削弱学生的理性思维,将有损于平面几何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教育研究是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统一,描述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行为、改进教育实践是教育研究的三项基本功能。描述教育现象即回答教育"是什么"、解释教育行为即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以及"何以如此",改变教育实践则需要回答教育"应该怎么做"。"是"属于理论理性,"应该"与"做"属于实践理性。长期以来,教育研究在理论的层面仅回答"是"的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不能满足实践者对"应该"与"做"的迫切需求。因此,教育研究需要从理论理性上升到实践理性,从对"是"的认识延伸至对"应该"与"做"的全面把握,实现与教育实践和谐、理性地统一起来,构建出真、善、美的理想的教育客体,从而提高教育研究质量,提升教育实践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