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教育的初始阶段,往往从模仿和记忆开始。东方人如此,在早期的希腊教育中也很盛行。导致“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发生转换的标志性事件是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感觉”和“情感”的重视。“发现学习”与“情境教学”的前提性理念是重视儿童的“感觉经验”以及儿童的“兴趣需要”。培根、夸美纽斯等人提升了“感觉”、“经验”的价值,其教育理想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之上;而卢梭、裴斯泰罗齐、福禄培尔等人使儿童的“情感”备受关注,他们的教育理想建立在“情感教育”(或“人格教育”)基础之上。20世纪初杜威将“感觉”(杜威将之发展为“经验”、“做中学”、“思雏五步法”)和“情感”(杜威将之发展为“儿童需要”、“儿童中心”)两个主题一起纳入他的“经验教学论”(或称之为“经验课程论”、“体验课程论”)中。  相似文献   

2.
“中介语”的产生与言语行为主体的思维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个术语是国外外语教学研究者于7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研究者鉴于“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即拿学习者的母语跟外语或第二语言作对比,以弄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而指导教学)的局限性而对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复杂的语言现象作出新的概括。“对比分析”在五六十年代主要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而“中介语”问题的提出,则使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的理论研究深入了一步。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理解 1.概念的提出 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地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有3次。第1次在19世纪的欧洲,主要倡导者是卢梭(J.J.Rousseau)等人;第2次在20世纪初的美国,主要倡导者为杜威(J.Dewev)等人;第3次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遍及美、欧、亚洲等多国,主要倡导者为布鲁纳(J.Bruner)和施瓦布等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性学习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教学模式,教育学家们认为:教学不是追求“结论”,而是“解释”材料,学习者“通过自主地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中介学习""中介"又叫"支架",原意是指脚手架,是建筑工人在建造、修葺或装饰建筑物时所使用的、能够为他们和建筑材料提供支持的暂时性的平台、柱子  相似文献   

5.
有效的场馆学习是一个展品中介所激发的学习者与展品互动体验的过程,是一种典型的“情境学习”.为了促进学习者(尤其是初级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场馆学习支持旨在为场馆学习者提供学习的脚手架,以支持学习者在与展品的深度体验中完成自己的意义建构.场馆学习支持设计的核心思路是,通过对依托展品的问题场的开发,引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并提供相应的活动过程支持,使其在完成相关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与参观群体形成有效的互动,以激发学习者持久的认知投入,并最终形成意义建构,从而有效提高场馆学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切块拼接法(Jigsaw)是由阿伦逊(Arosoh)及其同事设计的,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5至6人一组,把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或片段,每个小组成员阅读他所分到的材料。然后,不同小组中学习同一内容的学生组成“专家组”,共同讨论他们所学习的那部分内容。随后,学生们返回各自的小组,轮流将自己所学的那部分内容教给他们的组员。  相似文献   

7.
一、自主学习的涵义 自主学习源自20世纪60年代两方教育界掀起的关于培养学习者“终生学习技能”和“独立思考”的大讨论。到了80年代,这一方面的理论性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或果。自主学习已经成为近20年以来外语教学的热门话题。不同的学习者对自主学习有不同的定义,除了Learner Autonomy和Autonomous Learning外,还有别的名称,如“独立学习”(Independent Learning)、“开放式学习”(Open Learning)、“参与式的学习”(Participatory Leaming)、“自学”(Self-study)、“自我教学”(Self-teaching)等。  相似文献   

8.
徐晓青  赵蔚  姜强 《电化教育研究》2023,(2):114-120+128
支持、促进自我调节学习发展是学习分析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但当前学习分析重点着眼于“发送者”的服务质量,多以教师或研究者的视角为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提供支持。相比之下,立足于学习者视角关注学习分析是否真正支持了自我调节学习的发生更具价值。为回答这一问题,研究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的反馈模型,提出以学习者为核心的学习分析支持自我调节学习的效能分析初始框架;其次,采用德尔菲法确立分析效能的层次和维度(三个层次、七个维度);最后,研究讨论了效能分析框架的分析工具,并以应用案例展示了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结果表明,效能分析框架拓展了自我调节学习的评价范畴,更有利于帮助研究者发现学习者的内在学习机理,打破实证中的“黑箱”现象,为理性看待学习分析、促进学习分析支持自我调节学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learning community”一词在中文中经常被译为“学习联合体”“学习型社区”等。从解读learning和community在当代语境下所包含的意义入手,探究支持学习共同体所设计的“community”是一种怎样的社会结构,它所支持的“learning”是怎样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学习支持服务是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社交媒体开展学习支持服务愈发普遍。本文基于学习支持服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以及社交媒体教学应用的相关理论,参考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等效交换原理以及连续关注理论,构建“一基点、四向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习支持服务模型,即以人员支持作为基点,包括资源支持服务、教师情感支持服务、评价支持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四个向度,为信息时代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改变过分注重接受式学习的弊端。”这是21世纪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去年秋天,山东高密教育资讯网正式推出了“研究性学习支持网”(以下简称“支持网”),在改革实践中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支持网”拓展了师生展示自我的空间“支持网”给师生搭建了展示自我、推销自我乃至更新自我的舞台。从这个意义来说,“支持网”成为师生创新意识的一个动力源。第一,“支持网”在让师生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发掘出其身心的潜力“支持网”的主体部分是“个人专辑”,包括研究主题,研究者姓名、照片、年龄、电话、个人…  相似文献   

12.
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颁布,使得研究性学习课程成为“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课程。但由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形态、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仍在探索阶段,在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若不及时纠偏,很可能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全面深入的开展。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一、课题研究太重“结果”,研究性学习开展流于“形式”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关注思维方法的学习与思维水平的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研究性学习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和…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教师支持、学业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初中生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教师支持量表、学业自我概念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对66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教师支持与学习投入显著正相关,教师支持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学习投入;(2)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教师支持与初中生学习投入之间不仅起单独中介作用,还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或探索性学习是由英语“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是人们在总结“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此后,各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如“专题式学习”(Project Learning)、“任务型学习”(Task-based Learning)等等随之出现。研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运用于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看,它指在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设施应符合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技术(CSCW)要求。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是指在计算机技术支持的环境下,尤其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由一个群体协作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其目标是要设计支持各种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16.
王浩 《小学教学设计》2023,(Z1):124-12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颁布以来,基于课标精神的教学实践研究正如火如荼展开,如“学习任务群”“项目式学习”等。2022年版课标所倡导的“真实的学习”“实践”等理念,在教学实践中都绕不开情境的创设。那么,“情境”究竟是什么?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实践及思考,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全视角学习理论为基础,设计了“环境(Environment)-过程(Process)-结果(Outcome)”评估框架,构建了教师学习结果的影响机制假设模型(简称EPO模型),并运用上海市X区的大样本调查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检验。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表明:(1)教师学习环境对学习结果的间接效应正向且显著,并且学习环境通过学习过程中学习互动的中介效应显著影响了教师的学习结果;(2)教师学习过程中学习动力、学习内容、学习互动均正向显著地预测教师的学习结果;(3)教师学习过程中,学习互动和学习内容均显著正向影响教师的学习动力,且学习互动显著正向影响学习内容。EPO模型检验结果带来三个方面的结论和启示:EPO框架可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估的模型;教师学习过程的专业设计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教师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是学习环境连续作用下的统合体。  相似文献   

18.
何谓“问题”?问题是指主体想做某件事,但又不能立刻知道做这件事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的情境。所谓“提出问题”是指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针对学习或研究的对象,自主认识并提出我需要达到什么目标(结果)?已有条件是什么?困难(障碍)是什么?并清晰、准确的用数学语言把它表示出来的一种行为或能力。通过学习使初中生接触和初步掌握观察、探究、质疑、反思、归纳、数学实验等基本思想和方法,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升数学思维的层次。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指一个人在认识、研究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倾向或积极态度。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它也称“求知欲”。  相似文献   

20.
<正>从学习科学的视角看,人的学习大致有三种模式:其一是获取模式(Acquisition framework):其假设是“人的心智是知识的容器”。因此,人的学习过程就是由自己或者别人往这个容器里装进更多的知识。课堂教学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就是等着“获取”知识,对于教师而言就是“传递”知识。有效学习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有效地传授知识以及学生是否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