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日本的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标准是规范和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尺度,并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规划提供参照性指导,更好地帮助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实现自我发展价值.为此,在欧美国家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基础上,日本教育界也一直不断探究本国的教师专业标准.本文以战后日本教师专业标准的发展历史(早期、现代)为研究背景,并结合信州大学案例,就其在专业视角、基本内容和价值取向上以及对我国的启示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化已经成为国际趋势,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研发势在必行。为了我国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制定有据可依,在重点分析澳大利亚《全国优秀科学教师专业标准》背景、定位与内涵的同时提出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关注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研发工作。专业发展标准研发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研发的主力须由教师与科研人员等多方共同构成;教师的专业组织如教师行业协会,作为教师专业利益群体的代言人,也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研发需要制度设计和机制保障。只有上述因素能够合理组合,研发出来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才能切实符合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师专业标准对实践中的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提出鲜明的价值导向和具体的评价标准。然而国家教师专业标准中所包含的教师能力体系并未完整准确地概括教师专业能力的全部领域,较为明显地存在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根据国家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专业发展基本要求,重新厘定教师专业能力内涵,构建全面科学的教师专业能力框架体系,探讨其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教师专业地位的重要条件,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中小学社会科教师在发展中需要有明确的标准,但现在这个标准还没有建立。因此,需要探讨中小学社会科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研制的意义、功能定位、特点以及实施建议,以期发挥标准对中小学社会科教师自我发展和教师培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先后为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教师专业标准。各国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维度体现了对教师综合专业素质的要求;标准内容强调教师的专业理念,要求教师具备较为完整的教育教学知识体系并凸显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各国标准都以促进教师的终身专业发展为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是主管机构对中职专业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书能力"、"育人能力"和"开展服务于教书育人的一系列活动的能力"进行开发和制定,并要求专业教师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专业发展目标不够明确,能力标准不够明确,专业培训途径不够明确。为此,从明确专业教师培训目标、科学制定专业教师能力标准框架、研发专业教师的培训教材、切实保证专业发展的科学评价质量等方面对当前中职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研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推进,通过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素质,进而促进学生发展,成为普遍认可的学校发展路径。因此,建立教师专业标准就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培训研究中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研制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目的、指导思想、主要依据和框架内容构想。  相似文献   

8.
刘芳 《教育与职业》2007,(11):69-71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职业生涯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是渗透教师专业发展各个层面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对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和各国教师专业标准的讨论入手,探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9.
肖丹  陈时见 《教师教育研究》2012,24(6):87-90,72
本文以澳大利亚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中政府专项报告和重新修订的《全国教师专业标准》为例,分析了两者在教师专业发展上一脉相承,充分地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的价值取向,并探讨了澳大利亚教师专业发展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目的、内容和策略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专业发展历程。当前,各个国家都致力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颁布与实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具体的行为要求。专家型教师代表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培养专家型教师已成为教育领域内部发展的首要任务。本研究以教师专业标准为切入点,通过对英、美、澳三国教师专业标准内容的解读,概述国外专家型教师的特点,为我国专家型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编制和实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在编制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时也应力图反映当地实际情况,符合当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区域性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编制应遵循全面性、和谐性、差异性、开放性的原则,结合有关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与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以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能为主要指标,自然渗透有关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专业伦理、自我专业发展需要与意识等方面的要求,对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与标准,最终形成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层次合理清晰的标准体系,以为幼儿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提供有效的激励、规范与指导.  相似文献   

12.
自动化专业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和今后的发展。在《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这一大背景下,研究自动化专业教师专业标准更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重点阐述了自动化专业教师的职业性标准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教师专业化虽然有了制度保障,但仍然面临很大的难题,那就是缺乏专业标准。因此,教师教育机构在对新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的培训中难以提供科学的专业支持和鉴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专业化、教师职业专业化,因此,制订符合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教学、教师专业标准是解决我国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的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科学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是美国科学课程教师培养的重要依据,其特点为:重视科学课程教师正确的科学观与探究能力的形成,为科学课程教师构建综合、完整的知识结构,倡导终身、连续、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我国应加快研制自己的科学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使我国科学课程教师专业发展体现终身性、综合性、探究性与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教师是专业性职业之一,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我国已经出台了针对小学、中学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但还没有专门针对高等院校教师的专业标准。论文在分析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养重要性基础上,借鉴《专业标准》构建理念,提出了高等院校从事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专业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特殊教育专业伦理及师德、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特殊教育专业能力三个方面的素养,并对其内容构成和关系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6.
英格兰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内容、特征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出台的《英格兰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框架在教师专业特质、专业知识与理解、教学技能三大领域提出了明确而详细的要求。它涵盖中小学教师的每一专业发展阶段,具有渐进性的特征。同时,它也具有包容性的特征,体现了专业技能熟练模式、反思性实践模式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要求。《标准》集中体现了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核,对于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制订和深化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因概念不清与专业标准缺失,中小学骨干教师遴选与培养工作面临不少困境。本文对骨干教师专业特质与专业内涵进行了界定与分析,提出了研制出台区域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若干建议。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提出进一步优化区域骨干教师遴选与培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初任教师的专业标准实际上就是新教师的入职门槛,对教师教育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各国的初任教师专业标准既有共同性,都注重专业知识、专业实践、专业责任、持续学习诸方面,又各有特色:美国《InTASC示范核心教学标准》重视发展性、加拿大安大略省《专业实践基础》重视实践性、《澳大利亚初任教师教育项目认证:标准和程序》则具体而易操作。以上三国的初任教师专业标准,对中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以及职前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完善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makes a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empirically based, domain-specific teaching standards that are acknowledged by the professional community of teachers and which, therefore, have a good chance of being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and used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urposes. It was prompted by the resistance on the part of many teachers to the one-size-fits-all teaching standards imposed on them from above. We, therefore, looked for an alternative and canvassed teacher opinion about what makes an excellent literature teacher. Because our standards will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profession, we also wished to know to what extent teachers satisfy (or would like to satisfy) their own ideal, and which factors influence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trary to earlier studies, we found that the professional community of literature teachers hold widely shared ideas about what constitutes excellence in their profession. We also found that almost 40% felt that their own level of professionalism fell far short of excellence, but that their professional growth was primarily hampered by external, contextual factors. If the government wishes to promote teacher ‘excellence’, the infrastructure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ill need to change so that teachers can acquire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embodied in the teaching standa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