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公众知识分子”是对一种新理想群体的定义 ,它的提出和建构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这就是所谓“三个意义世界”之所指。当代海外的新儒学研究者之所以希望成为所谓“公众知识分子” ,有他们的初衷或目的。如何能够以及能否最终实现这样一种理想群体 ?所谓“公众知识分子”与所谓“三个意义世界”又是什么关系 ?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深度的探讨 ,最终将有利于理解所谓“文化中国”的基本建设构架及其现实意义。我们展开分析的理路是从“公众知识分子”到“三个意义世界” ,然后再落实到“文化中国” ,从中必然涉及对儒家自由主义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师》2013,(14):5-5
编者按:随着公众对教育的诉求越来越多,教师教育问题往往被推上各种话题的风口浪尖。在出现大量教育问题、教育事故之后,公众的目光总会直接聚焦在教师方面,并寻求可行对策。因此,教师在今日社会中承担着多种职责。这不禁引人发问:教师是拯救社会、拯救教育和拯救青少年的"灵丹妙药"吗?教师这个职业从产生之初就被赋予了种种责任与义务吗?中国历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班上,一定有过一些不爱说话的孩子。当然,绝大多数孩子不是出于生理上(发音器官有缺陷)的原因。面对这些孩子时,我们是否认为他们是问题儿童?我们是否曾忽视了他们?或者我们认定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并试图加以改变?当努力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时,我们是否感到着急和烦恼?假如是这样,让我们走近这些孩子! 性情使然——不必太过强求 在我们熟悉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虽不善言谈,却很有智慧。他们性格内向,不爱多说话,却爱多用眼去看、多用心去想。有些人思维缜密,还兼有做事专心、意志坚韧的品质。如果了解到孩子是这种性格,我们最  相似文献   

4.
科学简单吗?不简单!科学简单吗?简单!这是在玩文字游戏吗?不是,我是在用类似文字游戏的方式来展开一个话题,这也是一直萦绕在我心中的问题。科学课听得不少了,但有一些课让我有这样的感觉:科学课真是简单!一节课下来,老师上得顺风顺  相似文献   

5.
时下,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的苦叹:"学生不好教了","语文课不会上了"……对此,我虽表同情,但更多的是为他们思想的守旧而担忧. 不是吗?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尽管这些教师也非常辛苦,尽心尽力教育辅导学生,可教学效果甚微,因为陈旧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泯灭了学生的智慧火花.  相似文献   

6.
教育舆论是关于教育的公众言论,它通过传播新闻、孕育文化、发表言论得以形成,通过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向既定方向发展得以实现。教育舆论调控的主题是执政者,引导的主体是年轻一代,工具是各种媒介。教育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实现党的教育方针服务。  相似文献   

7.
山洞壁画的绘画者是一些古怪的人,不是吗?不过——如果他们不是如此有个性和富于想象力的话,很可能就不去费工夫绘画——这个世界上也将错失这些伟大的绘画作品!你有艺术家的气质吗纵观整个历史,艺术家们常被认为有点与众不同。他们是有创造性的人,艺术家身上有一种东西,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艺  相似文献   

8.
人们都很清楚“发展迟缓”的孩子需要特殊的帮助。但是许多教师都不明白,要求大家花大力气去培养资优生(giftedandtalented)有什么意思,这些比其他孩子聪明的学生自身的学业不是好好的吗?几乎所有研究资优生教育问题的专家对教师这一疑问的回答都是毫不含糊的“错”。某些资优生也许比他们的同学学得快一些,分数高一些,独立性强一些。但有时,这些资优生也得低分,在学校里也百无聊赖,也不那么安分,也不认真学习。那些表面看起来懒惰,或者行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中的“圆周率”的教学,是令许多数学教师头疼的问题.因为里面有许多知识点涉及了高等数学的知识,但课堂上又经常有学生提出的问题涉及到这些知识,比如为什么圆周率用圆周长与直径的比来定义而不是圆周长与半径的比;圆周长是曲线长,直径是直线段长,它们能比吗?等等.出现这些问题时,部分老师经常以回避的态度处理,因为他们自己也不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为此,笔者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为例谈谈这些问题.人教版教材先定义圆的周长,然后设置一个测量实验,  相似文献   

10.
自1993年以来,美国两个非政府机构——公共议程基金会和全国公共政策与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单独或联合开展了七次关于公众对高等教育热点问题的认识与态度的调查.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大学学费;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这些调查为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了一定依据,也使高等院校的内部改革和发展变革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有时候,当别人问"你在哪里"时,并不是想要知道你具体的位置,而是问你起到了什么作用。就好像本期"我爱DIY"的话题——你会把U盘藏在哪里?问这个问题并不是真正要了解你的U盘的放置地方,而是说:你想到过"藏"起U盘,让它显得与众不同吗?或者也可以说:你有多少DIY精神,让自己变得独特起来呢?  相似文献   

12.
教育领域中是否惟有国家或者惟有市场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应优先投资于教育系统的底部还是高端?课程计划的统一是保证机会均等的手段吗?如何使教育管理中的地方分权趋于更加民主和更具活力?这些问题已有大量的讨论,但在泰德斯科(Tesco,J.C.)的《国家在教育中的作用》一文第三部分中仍然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分析与观点。现将这一部分的前三节译出,并将这一部分的标题作为现在的篇名。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西方之间文化存在很多差异,人们的许多做法和说法自然也就有一些差别。了解这些对于消除同学们外语学习中的障碍是有一定帮助的。下面以美国人为例,作一些简略的归纳。1.初次见面时的话题多是天气、旅行、运动而不是问对方的年龄、薪水。因为他们认为涉及个人的隐私的问题会引起麻烦。他们倾向于说:  相似文献   

14.
课程     
“教给真正的含义”这句术语其实是多余的。所有的教学不都是努力想产生深层次理解的吗?教给学生真正的含义,帮学生准备好去适应学校外的复杂的世界,培养学生对内容的深层理解,提供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课程,引导学生去完成和发展使他们想去完成课程的方法:这些毫无争议的不都是我们现在教育制度的目的吗?事实上所有的私立和公立学校不都声称他们的课程是基于这些目标上的吗?大体上,有任何认真的科学家不希望老师教给学生真正的涵义吗?或者是有科学家不想让学生对某些有足够深度和广度的内容产生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证明他们在一些学科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实行学前教育义务制的呼声越来越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还是由于"入园难" "入园难"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如今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于是,多达九成的人赞成把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中,以解决"入园难"问题但是,学前教育义务化真能解决这些问题吗?笔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去年,笔者的外甥要入园,舍近求远,舍弃附近只有百米路的幼儿园,而跑到离家10里路外的镇中心幼儿园上学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图镇中心幼儿园师资力量强吗?再比如,笔者所在的县中心幼儿园新建落成,教育局在师资的配备上给予特别的扶持,不仅高薪聘请特级教师任园长,而且面向全县招聘优秀教师,在编教师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另外还有研究生和男教师这样的师资配备,当然让很多人趋之若骜了.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什么?语文课堂我们教什么?该怎么教?这些似乎不是问题的问题,眼下却成了问题,也成了众多媒体以及语文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语文是什么?一个经典性的话题,为什么永远扯不清语文是什么?语文界长期关注而又争论不休的问题,涉及语文哲学课程论和方法论等诸多方面。《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7.
问题化学习及信息技术支撑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一、研究的背景在邓小平与李政道的一次谈话中,李政道向邓小平建议在国内设置博士后。邓小平询问,“博士不是知识很渊博了吗?为什么还要博士后呢?”李政道说“,假如我们培养大学生是让他们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可能是一些老问题,那么我们培养硕士生就是希望他们解决一些新问题,培养博士生希望他们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复杂问题,但这样还不够,我们需要一种更高层次的人才,那就是他们自己能发现新问题,那就是博士后。”…  相似文献   

18.
正早教很重要,在这点上,专家和父母的看法一致。早教也是个大话题,围绕它可以展开的内容太多太多。本次策划,我们只想追根溯源,提出疑问,得到答案。孩子不是一张白纸,早教到底要多早?喂养行为也是早教的一部分?最好的早教在哪里?这些都是我们和各位跨界专家一起探讨出的早教真相。只有当父母了解了和早教相关的这些"根"上的问题,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真正给孩子最好的早教。  相似文献   

19.
说法·数字     
《师道》2022,(1)
我宁可相信,知识分子的道德形象是职业人格的扩大。实验室的工作程序、一段史料的考订或者某一个理论观点的论证都不允许臆断、夸大甚至虚构。学术训练也是一种道德训练。他们的话语方式也是他们的行为方式。如果书房或者实验室里形成的良好道德品质延伸到公共事务之上,知识分子就会赢得公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20.
【考生求助】1.近年高考作文中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在命题上有区别吗? 2.我一看到陌生的作文试题就特别紧张,不知该抓哪些东西,老怕跑题,怎么办?高考作文,审题是第一步。审题,不是单纯看命题者让我们以什么为话题或者以什么为标题。很多考生在读题时常常“筛选”出那些自认为最重要的信息,而将一些同样有价值的信息弃而不顾。这样一来,我们便难以全面地考虑问题,更难以周全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自己在构思、成文的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