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往往受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文章从调查数据中分析高职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现状,从区域选择中的社会知觉、区域选择的职业代际流动以及教育分流引发的社会分层、目标扭曲下的从众心理等四方面,分析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外部影响因素,探索如何帮助毕业生合理引导个人就业区域选择的策略及建议,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2.
高职毕业生就业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毕业生父母的就业态度对毕业生影响力度是深刻和关键。通过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毕业生父母干渉毕业生就业选择的相关因素,包括就业自主权、求职预算、家长希望就业区域等。研究结果表明毕业生的依赖心理和经济不独立是干涉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和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对上海H高校2012届毕业生576份网络问卷调查表明,不同生源地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上存在一定差异,城市生源毕业生在就业行为选择上更具多元性,家庭结构、观念以及拥有的社会资本影响毕业生就业区域的选择,民族文化因素是就业回流现象中的隐形因子,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聚居地区毕业生就业回流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4.
后危机时代境遇下,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区域选择上有着重新的审视。借鉴推拉理论和托达罗模型,并采用问卷调查湖南省20多所高校,结果发现毕业生在就业区域选择上呈现出一些新趋向:二线城市成为就业主力、西部地区就业比例走高、家庭因素对就业区域选择影响变大、兼顾区域经济发展意识增强等。基于此,提出完善就业机制,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周秀娇 《文教资料》2012,(1):200-202
随着社会就业市场的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直接面临市场选择,这就要求高校重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很多,作者对在校大学生的求职过程和行为展开调查,对毕业生求职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影响确定工作单位的因素、就业结果的影响因素、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条件、各类证书对求职的重要程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区域、薪酬期望、就业观等方面调查和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行为,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复杂。确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的驱动因素非常重要,我们可以以此构建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驱动体系。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为科学制定就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创新驱动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区域间人力资源分布不均,供求不匹配。江苏作为教育大省,人力资源丰富,而人力资源的合理性分配问题更应得到重视。文章对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和再次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个人能力资源是影响初次就业区域选择的最大影响因子;专业-户籍是影响再次就业区域选择的最大影响因子;再次就业群体更加关注就业地是否适合自身现状、是否适合长远发展;再次就业群体相比初次就业群体的区域选择,增加了对婚姻的考量。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的选择深受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影响,扭转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全角度剖析地域差异背景下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去向的因素,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对国家社会经济大系统和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诸多负面影响。本文以河北省十一所理工类高校2013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建立河北省理工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影响因素理论体系,并采用AHP构建河北省理工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影响体系,为进一步提出就业区域流向引导策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专业2009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和分析,在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对就业形势、毕业后的选择、毕业后选择就业的主要原因、就业考虑的主要因素、求职中困扰学生的主要因素、认为工作难找的原因、期待工作的地点、当前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用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哪个方面和对就业指导学生的要求等十个方面对毕业生进行调查和分析,分析结果可以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不仅会受到市场份额、区域流向、行业情况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与毕业生的专业学习情况、择业观念和就业期望值有着密切关联,协调好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是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20142016年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生以及其对应硕士研究生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数据,通过分析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以及就业区域的选择等因素,探讨地方高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考研升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日渐形成了待就业毕业生群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探究.在社会流动视野下,毕业生就业中后致性因素与体制性因素之间、社会岗位供给与毕业生需求之间、流动成本过高与毕业生社会资本有限性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导致了毕业生选择待就业来谋求满意的就业起点.要坚持政策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构建良好的社会流动机制,解决毕业生待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难”就其性质而言是自愿失业,就其程度来说已经成为一个应该引起社会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收入水平、个人发展前景、稳定的工作是决定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是大学毕业生最理想的就业区域;期望收入偏高、就业价值观呈现矛盾性是大学生就业不可忽视的特征。在大学生眼里,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脱节、就业渠道不畅通、毕业生太多是形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提供更多的职业需求信息和举办更多的校园招聘会是大学毕业生最希望得到的就业帮助。  相似文献   

15.
以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态为调查研究对象,从毕业生对所学专业满意度及就业前景,毕业生掌握就业知识层面与技能层面情况,毕业生期望的工资待遇、就业地点及就业城市选择的考虑因素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探讨现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原因,得出主要原因为大学生主观预期偏高,高校调整滞后、指导作用不强,国家就业政策欠完善和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应降低过高期望值,高校应增强调整和指导性作用,国家应完善就业政策、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以解决我国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致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愈加增大,为拓宽就业渠道,鼓励与引导到基层就业成了大学毕业生的理性选择,同时有利于加快基层发展。文章从大学毕业生流向的结构性失衡着手,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从国家政策、高校培养模式、基层单位环境、大学毕业生思想观念四个层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推动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就业应实现五个统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毕业生就业单从某一方面着力无法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促进毕业生就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实践中做好“五个统筹”,即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毕业生就业、统筹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统筹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统筹城乡区域就业、统筹区域使用与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9.
以上海交通大学2015—2019年博士毕业生就业相关数据,着重探究不同学科博士毕业生学术职业选择的现状与趋势,剖析职业选择变化的核心因素。分析显示,博士毕业生职业选择会受市场供需关系、职业发展意愿、不同学科特点和培养体系内容等因素影响,呈现选择多元化的趋势。建议适应时代变化逐步厘清学术职业内涵,完善多元评价体系,从精准培养、就业引导和凝聚共识等方面促进博士毕业生更理性地选择职业。  相似文献   

20.
田聪 《华章》2010,(17)
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高等学校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关注、研究并且设法转变应届毕业生的职业选择态度显得更有意义.本文基于应届毕业生社会网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哪些社会网络会成为影响应届毕业生职业选择主要网络,寻求改变大学生职业选择态度,促进应届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