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须重视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引导:一是要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动机;二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三是要让学生拥有自主探究学习的成功体验。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自主探究学习已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好方法。然而,由于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引导,导致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并没有得到主动发展,其课堂教学也往往陷入了低效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是学习的基础,合作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探究是学习的最高目的。  相似文献   

4.
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让学生会学、乐学、善学是教学的最终目的。给学生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究、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是教师的责任。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要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抓住语文学习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由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去挖掘学生语文学习的潜力。一、创设情境,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环境”。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设置学习探究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是有难度的。这就要教师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探究,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求知识和发展语文能力,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的场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是语文课改的重要理念和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观念,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探究能力。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探究热情;2.尊重学生个性,倡导自主探究;3.优化“伙伴学习”,开辟多边探究学习活动空间;4.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培养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而为 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 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郑道华 《考试周刊》2011,(45):27-2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向广大语文教师倡导的适合新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怎样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  相似文献   

9.
自主探究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方法为目标,从小学语文教材为主要内容,应用了系统论的方法和观念为依据,加上多媒体技术的充分应用,使学生依据教材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主动探究,实现主动发现,完成自己的自主建构的学习目标。自主探究的优势在于学生通过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来达到提升自我建构的学习能力。因此自主探究学习被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是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发现的力量。对语文学科而言,自主探究学生首先要树立积极的学习语文的态度,然后在经过课前的预习和课内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核心问题是要积极倡导逐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有这么一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语文的学习范围,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学校教育应着重于"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指导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发展"。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语文教  相似文献   

14.
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我是新课程的实践者,下面几点是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指导下语文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新一轮语文教改更注重观念的更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因此,构建中学语文“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和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并指明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为此,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友好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学课堂,积极执行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就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的做法有;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等。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朱婉平 《教育导刊》2009,(10):54-55
语文综合学习是新课改的理念在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中的具体体现,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语文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中转变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来。然而,语文综合学习不是单纯学习语文,它训练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是语文综合学习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自觉总结语文学习的经验和自主归纳语文系列知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自主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