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习作体验是习作活动中的一种独特体验和感悟,是学生习作的基础,也是学生习作过程中的能动元素。教师要基于学生当前的习作体验,提升学生的习作体验能力,把习作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创设情境,激发想象体验;创新思维,呵护习作兴趣;读写结合,丰富习作实践;反思激励,深化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2.
李翠月 《快乐阅读》2011,(12):150-152
习作是最具个性化的创造活动,小学生习作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3.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语文教学中仍然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习作难写,习作难教"的困惑。解决这些困惑的根本途径必须遵循习作教学的基本要求,即必须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积蓄丰富的生活体验,将学生习作的兴趣真正地引向对生活的关注,使习作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及其有意义的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通过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两种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培养自信心,摆脱无话可说和东拼西凑的习作现状,使习作迸发真我风采。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习作教学中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过分强调命题习作等现状,提出了“儿童本位的体验式习作探究”这~研究课题。这既是对传统习作教学的大胆颠覆,也是对习作教学应然模式的本真建构。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通过重现生活情境、打造活动文化、走进儿童天地,回归童真、唤醒童心、激起童趣。该课题研究,“儿童本位”是出发点,“情感体验”是途径与手段,培养儿童习作意识是根本旨归。  相似文献   

6.
习作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习作训练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可能会让学生对习作产生恐惧感,因此,习作教学应重视情感的激发。那么如何在习作训练中激活情感因素,使习作充满生气,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精心设计的活动习作课堂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又调动了学生的习作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动口、易于动笔,使习作训练过程充满情趣。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指导表达,有效保证习作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思维发育的初始阶段,在此期间对学生进行习作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见识和阅历都较浅,同时又缺乏习作素材,无情可抒,无话可写,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写一篇作文。因此,在小学习作教学时,一些小学生会畏惧习作。本文针对如何在体验活动中提高学生习作能力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三年级是学生刚刚接触习作的起始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积累素材,习前指导,积累习作素材;寓乐于学,丰富习作素材;关注情感,挖掘习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逐渐做到有话可写。  相似文献   

10.
习作是生命本真体验的一种自然流露,是丰富独特的。本文针对当前小学生习作题材贫乏,文章“千篇一律”的现状,提出将体验教育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努力为学生搭建体验活动的平台,先以生活原汁和阅读经典为起始,通过有意积累,储备初次体验;然后,通过回放、追忆、口头表达亲历情境;最后用独特鲜明的语言抒写内心感受,升华反思体验,让学生在多维透视习作中回顾全程体验,抒发真情实感,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书面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叶书亭 《考试周刊》2013,(63):59-59
文章从课程理念精神出发,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挖掘习作素材,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观察、想象能力,锤炼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技巧,从而发展习作素养等论述。  相似文献   

12.
体验生活不仅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而且为学生习作创建了源泉地。学生在体验富有情趣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亲心感悟来获得具体的素材和丰富的生活体验,也诱发了孩子的写作热情,对于他们来讲,写作就是一件快乐的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显得有血有肉、有激情、有灵气、有个性。  相似文献   

13.
学生习作难,评改习作更难。老师费心费力,学生反应冷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习作美容院”活动;通过这种富有趣味的形式,激发学生习作评改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乐于评、善于改,在评改中提高了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注意“以自然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体验;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创新。”通过走进生活,感悟体验来获得丰富的习作素材,让学生自由放飞心灵,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创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习作能力的真正形成,离不开经常性的练笔活动。重点探讨在语文教材规定的习作训练次数以外,如何从课时安排、多元批改、展示激励等方面入手,尝试组织经常性的练笔活动,创新习作训练模式,探寻学生形成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面对日常习作教学,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视并发挥兴趣效应的作用,使学生的习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在生活中挖掘源泉、在阅读中获得感悟、在活动中开拓思维、在习作中真情表达等都是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习作的目的是什么?一是表达,二是交流。表达性与交流性决定习作是人生命体验活动的一种方式。“还习作教学以生命本色,将习作过程中的学生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世界中寻觅、体悟、创造,追求习作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已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关键环节,因为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学生来说,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更是学生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结晶。因此,评价习作时,要珍视作品中闪烁着个性光彩的有表现力、富有时代特征的“亮点”,张扬个性体验。  相似文献   

19.
当前好多学生怕写作文,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习作心理障碍没能得到及时沟通、排解.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着力矫正他们的习作心理:注意习作情绪的阶段性,体现习作指导的层次性,实现习作活动的形象性,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在习作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尝试对习作命题、习作内容、习作方式的改革,让学生在习作教学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