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位来自中国刚年满28岁的年轻记者,成为日本外国记者俱乐部一次新闻发布会的会议主席。这其中不仅有作为中国记者的一份自豪,更有融入国外主流媒体圈的点滴经验。2012年5月16日,经日本外国记者俱乐部(FCCJ)新闻委员会(PACcommittee)一致通过,我取得了在主席台上主持新闻发布会的资质,成为这个号称亚洲最大消息发布场的一名Moderator(会议主席)。工作人员告诉我,我是这个组织多年来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会议主席。  相似文献   

2.
怎样搞好城市建设报道?这确实是个太大的题目.作为记者,我跟城市建设打了13年的交道,这一行容易让人感到疲惫,我是知道的;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有多难,我也明白.所以,我要从心底冲自己喊上一嗓子:保持住记者的姿态!  相似文献   

3.
<正>202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全球华人为之欢呼雀跃。25年后,我有幸作为一名驻港视频记者,见证和参与报道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这一历史时刻。一、追寻主席的足迹见证“东方之珠”的成长岁月2022年6月30日15时10分许,列车徐徐驶入高铁香港西九龙站。习近平主席乘坐专列,来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这是习近平主席第三次到访香港。  相似文献   

4.
《程伟案中案》是我在《财经》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封面文章。
  这是我第一次操作重量级的调查报道,在历时约一个半月的调查中,仅凭一句不知涉案人数、姓名的传闻,我五赴天津,通过一次次踏访调查,将那起发生已一年半却被权力封锁得严严实实的司法腐败大案,拼图般一点一滴完整还原,公之于世。这篇文章虽不是我十几年调查记者生涯中影响力最大的,却是我作为一名调查记者走向成熟的开端。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1日至14日,是我连续第三次采访全国“两会”。这一次与前两次都不同:前两次我是单纯采访政协会,而这一次,则是兼顾。重庆晨报4名采访全国“两会”的记者中,3名是文字记者。按照分工安排,我的同事赵君辉和谢夷,分别采访人代会和政协会。我呢,两边跑。  相似文献   

6.
1990年7月21日,沙特阿拉伯王国同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它是阿拉伯世界最后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我有幸参加了这一重要事件的采访报道,在自己的记者生涯中留下一段难忘的经历。突然接受任务16日上午,我突然接到通知,钱其琛外长19日将出访沙特,领导上决定派我作为唯一的一名随团记者前往,负责对内和对外文字及摄影报道的全部任务。这更叫我感到突然。当  相似文献   

7.
2006年4月18日,沈阳市男青年马林林被剧毒五步蛇咬伤后,因当地无解毒血清,患者生命垂危,家人束手无策.在这生死攸关时刻,作为《沈阳晚报》一名摄影记者,我得到消息后迅速赶到现场.在采访这一突发事件过程中,我是唯一帮助组织抢救、并随着患者采访抢救全过程的记者.此事被京、沈多家媒体报道.回想采访并组织抢救患者的过程,我更深深感受到记者职责的神圣与重大.  相似文献   

8.
当我看到《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邓小平同志和中国记者合影的照片时,我作为在场的一名普通记者,又一次使我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使我想起了这个令人难忘的时刻。那是1989年11月13日上午,小平同志会见由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长斋藤英四郎为最高顾问、日中经济协会会长河合良一为团长的1989年度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地点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采访这一次活动的中方文字记者有新华社的朱云龙,人民日报的孙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魏赤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王  相似文献   

9.
"延安,已然在心""这一行,我们收获太多!""一次洗礼,一次成长" …… 7月14日至20日,由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组织的17家中央新闻单位、100名记者、为期6天的"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活动已圆满结束,翻看记者们写的稿件、博客,拍的图片、视频,感动与惊喜充溢心头.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普通记者,我参加了“三个代表在基层”采访活动。 这是一次最深入的采访。特定的报道任务,把我们引向了以往很少有记者到过的基层。我所在的第  相似文献   

11.
当我看到《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邓小平同志和中国记者合影的照片时,我作为在场的一名普通记者,又一次使我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使我想起了这个令人难忘的时刻。那是1989年11月13日上午,小平同志会见由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长斋藤英四郎为最高顾问、日中经济协会会长河合良一为团长的1989年度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地点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采访这一次活动的中方文字记者有新华社的朱云龙,人民日报的孙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魏赤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王冬梅、中国日报的张平和中国新闻社的我。  相似文献   

12.
抗洪历险记     
如果说,今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百年不遇特大洪水对中华民族是一次考验,那么,对站在洪水中记录历史、记录中国抗洪战场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的记者们,也是一次空前的大检阅。作为一名记者,特别是作为解放军报的记者,参加了湖北、湖南两个方向的抗洪报道,我感到特别光荣和自豪。回顾40多天的抗洪艰苦生活,其间受到的考验和磨炼,是我从军近20年来最危险、也是最严峻的一次。应该说,这是我人生中,也是我作为军报记者生涯中最宝贵,也是值得永远珍藏的一笔精神财富。初战青潭乡饭桌上受命。7月25日晚8:00,我和记者部副主任郑蜀炎刚从深…  相似文献   

13.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地震,作为北京日报的一员,我在第一时间受命前往青海玉树地震灾区采访.两年前,四川汶川地震,我亦作为北京日报第一批赶赴前线的记者.火速赶往灾区参加报道.短短两年间,两次亲历重大灾难报道,也是我记者生涯中一段独特的经历.  相似文献   

14.
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还在上大学的我在电视机前看到了那激动人心的一刻.7年后,作为一名体育记者,我将亲身参与第29届奥运会的报道工作.看着倒计时牌上的教字一天天减少,听到那首熟悉的奥运歌曲,我和同事们加紧工作的同时,每天都要自问:Are we ready?  相似文献   

15.
早年我在浙江西部的一家县级党报当记者,2008年成为《中国环境报》一名驻地记者。作为一名国家级专业媒体记者,我总想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恰巧这一年开始,《中国环境报》开展风格年活动,鼓励驻地记者采写提问式深度报道,我就将此作为主攻重点,相关报道近几年来获得一定好评。回顾几年来采写提问报道的体会,我大致经历了"提不了问题、问不到点上和向善于提问努力"三个过程。提不了问题开始采写提问式报道,还真的一下让我迷惘了——不会提问!因为没有这方面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在县级党报当记者的时候,跑的是领导会议线,到了现场就有领导讲话稿、背景资料、新闻通稿等,几乎不用采访,就可做成一  相似文献   

16.
一名明星女记者的演讲视频近来在微博上热传数万次,我看到一名从业界转到学界的新闻人推荐他的学生收看这个视频,"以体验陈述的力量",也忍不住打开了这个视频.看过之后我除了体验到陈述的技巧(不是力量),还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又"被宣传"了.  相似文献   

17.
11月5日至16日,我有幸随山东代表团一起赴京,参加了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道。作为这次必将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盛会的目击者和参与报道者,我体会到做一名合格记者的辛苦与不易,更感受到如期完成报道任务的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18.
1974年9月,28岁的新华社记者马胜荣赴德黑兰报道第7届亚运会,这是中国第一次参加亚运会,成绩排在奖牌榜第三位.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洛杉矶举行,这是中国奥委会恢复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后首次参赛.52年前,中国首次参加的第十届奥运会,地点也是在洛杉矶.当时运动员仅刘长春孑然一身,而这次运动员达225人;中国台北奥委会也派出67名运动员参加本届奥运会,这是海峡两岸中华儿女首次在夏季奥运会上相逢.作为记者,马胜荣又一次有幸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19.
俞佳友 《中国记者》2012,(10):47-48
2012年,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广大党员的信任下,我作为浙江省5万多名宣传文化系统人员中的一员,荣幸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大,职责之神圣.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新闻工作者,做一名好记者是我的最高理想,帮助别人是我的最大快乐.我经常问自己,当记者为了什么?我想,就是要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做到执行力、公信力至上.怎样当一名好记者?那就是要下基层、接地气、问民生,倾听群众的呼声,走进百姓的心灵,因为人民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根.  相似文献   

20.
1945年9月解放淮阴、淮安战役,是新四军在苏北对日的最后一战。我有幸参加这次战役,并在总攻时和突击队员们一起攀云梯登上敌城头。这是我作为新华社记者生涯中唯一的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