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新 《教学随笔》2014,(1):71-73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渡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相似文献   

2.
小序以洗练的语言,凄婉的音节,为读者交代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和千岩老人的评论(以为有《黍离》之悲)。它是一篇不可多见的声情兼美的小品。  相似文献   

3.
姜夔,南宋后期词坛的领袖人物,他的词作《扬州慢》描绘了战乱后扬州的凄凉景象,寄托了作者的哀思,格调清雅,韵味深长。基于此,从分析该作品的佳句入手,来体会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黍离之悲",从而分析出姜夔作品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姜夔是南宋重要的词人,《扬州慢》是其代表作,关于《扬州慢》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一。前人论词主要铱据小序所谓“有《黍离》之悲”,即士大夫怀念故国宗室的政治情怀。但笔者认为,《扬州慢》一词所表迭的情调,关系到词人自己,关系到扬州这一特别的城市。  相似文献   

5.
南守姜夔名词作《扬州慢》(滩左名都)曾附有自度曲,可惜长期受学与音乐分隔研究的限制,对这症词的评价研究多局限于学方面,而它的万分宝贵的音响资料-曲谱,至今还没有和它的学艺术结合起来研究。本尝试从该词的歌词和曲谱谐和之美的角度加以探讨赏析,希望能够拓宽姜夔词乃至中国词学研究的领域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王万岭 《学语文》2002,(1):19-19
南宋姜(?)的著名词作《扬州慢》(淮左名都)一直是高中《语文》的“保留节目”,但是,这首在今天中小学课本中唯一留下古谱的宋词,却总是被单纯化作为一篇文学作品来讲解,它极其宝贵的音乐价值却得不到体现。为此,我们在《扬州慢》的课堂教学中,应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创制一种曲词兼顾的新模式,充分展示这首宋词的文学和音乐双重艺术魅力,这在强调素质教育、探求多学科兼容的今天,很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7.
南宋词人姜夔,为我们留下了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南宋歌曲,姜白石自度曲的最大价值就是声音、歌词和曲调能达到高度的完美统一,声音通过曲调把情传达出去,歌词又是为声音服务的,这在古代是很少见的.  相似文献   

8.
《扬州慢》是非常有名的一首宋词调歌曲,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自度曲,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自度曲将诗词和音乐完美的结合,被称为上乘之作,具有超高艺术价值.音乐的曲调优雅,古韵新声.《扬州慢》不但有传统文人士大夫音乐的一种内涵和情怀,还有属于自己的创作与革新.本文主要介绍了姜夔的生平简介、《扬州慢》的写作背景、其音乐分析及其旋律特点和《扬州慢》音乐与诗词的和谐之美,最后对其演唱处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蔡婉 《湖南教育》2004,(10):26-26
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要使学生领悟诗歌意境,教师应在自己深入领悟意境的前提下用心营造情境,以最真切的语言感染并启迪学生,引领学生用心感悟,披文入情。我在教姜夔的《扬州慢》时,摒弃了直白的讲解,设法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领悟,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
宋词用典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情态毕现,驱遣自如,不见痕迹;用事而不为事所用,委曲深致,言简意赅。姜夔便是用典的高手,下面以《扬州慢》为例,作简要分析。1.序①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维扬即为扬州,《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后人截取“维  相似文献   

11.
《扬州慢》教学设计涵盖词人姜夔的创作背景、扬州的历史文化以及对杜牧诗作的引用。截取《扬州慢》教学微镜头,引导学生分析词的背景、主旨和写作手法,把握词的情感、意境,切实培养学生对词的鉴赏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2.
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相似文献   

13.
《扬州慢》是"清空"词中的代表作。全词运用了对比手法,感慨今昔,伤时悯乱,使闻者愁肠百转,产生了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南宋姜夔著名词作<扬州幔>(淮左名都)曾附有自度曲,可惜长期受文学与音乐分隔研究的限制,对这首词的评析研究多局限于文学方面,而它的万分宝贵的音响资料--曲谱,至今还没有和它的文学艺术结合起来研究.本文尝试从该词的歌词和曲谱谐和之美的角度加以探讨赏析,希望能够拓宽姜夔词乃至中国词学研究的领域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扬州慢     
黄馨 《八小时以外》2010,(3):110-115
也许她的名字不叫江南,但血液咀流淌着那份如水的气质;也许她讲的不是吴侬软语,一颦一笑间却透出说不尽的温柔。  相似文献   

16.
<正>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  相似文献   

17.
夏蕾 《现代语文》2009,(11):107-108
一、整体把握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高中生理应具备掌握和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这阙姜夔的《扬州慢》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之一,语言清丽优美,多处化用古人诗句,文采斐然。其词上阕写以繁华著称的扬州战后一片荒凉,以寄托作者的伤感;下阕联想曾在这里游览过的杜枚和他的佳句,以往昔的繁荣反衬今日的荒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现代阐释学的角度对姜夔的《扬州慢》作出一个新的阐释。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姜夔在面对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时,历史上的关于扬州的各种文本制约了他对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实的一种特定的感受与理解,而他通过《扬州慢》的写作又重扬了他所提供的对这个城市的一种新的文本形式;并且,通过对这首词与同时代的别的关于扬州的文本的比较分析,说明姜夔的这种重构在文本上的一些特征,以及给这首词带来的思想和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姜夔的《扬州慢》词人选高中语文教材有些年头了,读了教,教了读,几遍下来,对序文中的“《黍离》之悲”一说愈来愈觉着不靠谱。  相似文献   

20.
赵东旗 《现代语文》2007,(11):53-54
[教学目标]1.体味忧国伤时的黍离之悲的沉痛情感。2.学习虚实相生的写法。3.品味本词委婉含蓄、语言精丽的婉约风格。[重点难点]重点:品味本词含义丰富、用语精丽的语言特点,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法。难点:把握忧国伤时的情感,体味黍离之悲的深沉哀痛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