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薄俊生这样说,“有人把语文看成是几本厚厚薄薄的书,这样的老师从语文中看到的只是灰色的书页:有人把语文看作是案头批不完的作业,这样的老师从语文中感到的只是日子的无奈。我把语文看作是神奇的矿石,是祖先的乐器,当我凝神走近它,我听到了深藏于地底的乐音,听到了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响。”这番话中对“语文”的界定值得我们重视,那就是:语文是动人、博大的;语言的教学是美丽的、  相似文献   

2.
“5.0710710……”是循环小数。有人说,能把它看作是纯循环小数,写作5.071,也能把它看作是混循环小数,写作5.0710。这种把一个循环小数,可以看作纯循环小数,也可以看作混循环小数的说法是错误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解决问题”有人理解为一种技能。这一理解把“解决问题”看作通过解决问题而获得的各种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它提倡的是多样的“解题技术”。  相似文献   

4.
直至现在,人们对于幼儿园课程的理解,在认识上还是很不一致的。比如,有人把幼儿园课程理解为“教学计划”;有人把它理解为“幼教机构中安排的一切活动,涉及幼儿的全部生活”;还有人把它看作是“儿童的经验”……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幼儿园课程建构的基础理论有着不同的意见所致。因此,探讨构成幼儿园课程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点拨”作为一种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它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关于“点拨”的定义,词典上解释得非常模糊.它的含义并不适用教学上“点拨”的意义。也有人把“点拨”的作用宽泛化,称为“点拨教学法”.而且运用于所有教学环节,如“导人性点拨”“整体性点拨”“终结性点拨”等,把教师在课堂中的所有教学行为,如发表意见、分析评说、总结提升等都看作是“点拨”。我认为.“点拨”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一种方法,它只是一种“小动作”,三言两语,点到为止;教师不把“真相”合盘托出,而仅暗示“破案”的蛛丝马迹和种种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选择。  相似文献   

6.
一、体育的功能解读 1.“功能”的定义。“功能”一词的含意是指一事物所具有的“功效”或“效能”。也有人把“功能”看作是一种属性——即有效性。社会学中的功能是指一种客观结果,即指一种社会现象对于一个它所属的更为广大的体系来说所具有的被断定的客观结果。  相似文献   

7.
数学文化视野下的"问题情境"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文化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数学难,很大程度上与数学语言有关,数学语言是一种符号化的、由精确术语与关系语句所构成的语言.所以有人把它比喻为“石塑”:充满着理  相似文献   

8.
通观20世纪钢琴音乐作品,如果要用一种关系把它的基本面貌概括出来的话,毫无疑问,那就是:从单一到多样。包括:音色、时值、重音、织体、演奏法、谱式等等。有人把它称之为现代音乐历史和风格的“先行者”和“探测器”,其实,也就是从一个方面表明了钢琴音乐在20世纪音乐历程当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并且以一种持续不断的革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2011,(1):21-22
有人把少先队辅导员看作一种头衔,也有人把它看作一项职务,而我则把它看作一种事业和追求,在红领巾园地中谱写着自己奋进的人生篇章。我叫安乐,28岁,是一名快乐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在党的指引下,我倾注真情,以人格魅力感召和带动队员们开展"手拉手"爱心活动,组织成立了"园园幸福爱心基金",每周以红领巾监督岗培训工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教师是靠卖嘴巴吃饭的。”的确,教师就是这样,把自身所有的营养物质通过自身的这张嘴巴全倒出来给自己的“小天使们”。这里讲的“卖嘴巴”其实是指教师的语言;“吃饭”,是指教师的语言力度。教师的语言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它有意无意地影响或改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它是一种言语能力,故称语言力度。影响教师语言的力度,有主客观两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音乐的语言     
音乐是什么?有人会回答,音乐是一段旋律;有人会回答,音乐是一种精神;有人会回答,音乐是一个篇章.而我会回答,音乐,是一种语言.音乐是一种无形的语言,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给人以精神上的鼓励.音乐家们也都是伟大的,古往今来,有多少音乐家们用音乐化作语言给人以鼓励.音乐--是最美丽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运用音乐编舞法,在编舞的过程中给音乐一个位置,不能把它看作是舞蹈语言的附属品,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们是相辅相成的,要让音乐与舞蹈成为合作伙伴,来共同完成舞蹈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正> “会VP”结构,是“会+谓词性词语”组成的语言片断。如: 会买东西会交际会出岔子会有人帮助会应付会心疼死了不会忘记会不会中止语法学界把这种语言片断看作“助动词”结构,认为“会”是助动词,“会VP”的内部语法关系,则众说纷纭.这篇文章打算在对比语言事实的基础上,说明“会VP”结构实际上概括了两种性质不同的语言结构——“会_1VP”与“会_2VP”。由于“会_1”  相似文献   

14.
一、舞蹈与音乐的不解之缘舞蹈与音乐都是非常古老的艺术.在远古时期,人们把音乐和舞蹈看成同一个概念、同一种活动.随着技艺的发展,有人拍手击节而歌,有人则激昂起舞,这便是音乐、舞蹈分工表演的最初方式.继之出现了乐器及乐器的逐渐完善,才开始有了音乐的独立形式.而舞蹈却保留了“与音乐共存”的这一人类古老艺术的特征.音乐是可塑性强,具象性弱的艺术,但它却可通过严密的逻辑曲式和感人的旋律、丰富的织体来深化人们的思想感受.舞蹈可以把音乐具体化为可见的东西,这两种艺术的结合可谓是“天作之合”.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位人民教师:不是有人把城市看作“天堂”,削尖脑袋从农村往里钻吗?而他却不只一次地主动放弃回城的“天赐良机”,心甘情愿地扎根在贫困落后的山村;不是有人将“提干”看作“打着灯笼也难寻”的机遇吗?然而他一次又一次地婉绝了上级的商调,死心塌地当他的“孩子王”;不是有人把出国留洋看作“最高理想”吗?然而他毅然回绝了侨居海外祖父的召唤,长短不肯离开这块并不富产的土地;不是有人“嫌贫爱富”,离开了教育这块“鬼地方”,终于“人往高处走”了吗?然而他却拒绝了某乡镇企业的高薪聘请,把送到嘴里的肉又吐了出来,说什么也  相似文献   

16.
“习得”这个词被国内语言学界用得越来越多了,但对它的理解却是很不一致的:有人把它与学习同义使用;有人坚持认为习得与学习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决不能混用;有人则认为习得与学习虽有区别,但使用时不必严格区分。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说明人的语言能力的发生和发展时说:“语言实际上并不是我们学到的东西,语言习得是在我们身上自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一种语言,具有艺术形式的语言,能直接表达感情和志向的语言。数学也是一种语言,一种很特殊的语言,人们用这种语言可以描述所有事物的某些方面。当然,学习音乐、学习数学,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学习语言,各种各样类型中的语言。有的人喜欢音乐,却不喜欢数学;有的人喜欢数学,不喜欢音乐;有的人都喜欢。有的人甚至能感觉到数学中有音乐般的旋律;更有人明白,音乐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齐佩尔说:“人类需要科学表达外界,也需要艺术表现内心的情感,音乐是最能直接表达人类感情的,它不需要任何媒介,比语言更为直接。”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多数关于古汉语虚词的论著,都只把“既”看作时间副词,而很少有人谈及它的程度副词用法。本文拟对副词“既”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20.
作代词和作语气词,是“其”的两种主要功用,而且有时两者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也相同,这样就给学习古汉语的人带来了困难。譬如,范仲淹的名句“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中的“其”,有人看作语气词,有人看作代词,莫衷一是。那么,究竟该怎样来辨识代词“其”和语气词“其”呢?下面提出五种方法以供参考。一、当“其”位于句首,它后面的动词宾语通过复指代词“之”提前时,这个“其”为语气词。如:①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