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明 《新闻三昧》2006,(4):27-27
春联称“副”不称“幅”2月3日《新民晚报》B6版《会走的春联》一文中,作者多次把“一副春联”说成“一幅春联”,这是不对的。“副”作为量词的第一义项通常用于成双成对或成套的东西,如一副眼镜、一副象棋等;“幅”作量词时通常用于单张的书画作品等。春联是春节时贴的对联,对联是由上下两联组成的对偶句子,因此春联或对联应该称作“副”而不是“幅”。是“福”不是“祸”1月26日《新民晚报》B6版《再读言志诗》中:“曹操的言志诗脍炙人口,令人百读不厌。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养怡之祸,可得永年’等句子已成为千…  相似文献   

2.
喜联考论     
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风俗,其历史悠久.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春联:"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本文将从春联的起源入手,对其发展的过程进行详细的阐释,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3.
春联作为媒介对国家认同的表达隐现于字里行间,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传播效果。国家认同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在春联中分别以文化认同、身份认同、民族认同和政治认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春联以微观着手、意象入题、语言贴民和融情于文等表达技法实现了国家认同意识的具象化传播。春联中国家认同意识的传播是公民教育形式的创新,起到了凝聚社会共识的纽带作用,且成为构筑文化记忆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4.
敦煌文献S.610V/1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春联,比所谓天下第一联的孟昶春联要早200多年。本文对S.610V/1的疑难字词进行了校释,并主张该文献应定名为《春联》。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形势大好,新闻到处都有。作为一名党报通讯员,只要做到眼勤看、耳勤听、嘴勤动、脑勤思、腿勤跑、手勤写,不怕捕捉不到好新闻。我从事新闻报道35个春秋,每到一处事事都做有心人。有一次,我到红岩中学采访,无意之中谈起龚国胜老师为村民编写春联的事。我除详细询问、抄录春联外,当天跑了6个村、找到100多个村民问清编写春联的理由,晚上回到家便一气写成《党员树形象,群众齐赞扬》的稿件,在湖北日报1994年元月28日一版刊登了。  相似文献   

6.
牛年春节前夕,河北电台书画院组织部分书法爱好者为干部职工书写春联,他们泼墨挥毫,将喜庆和祝福饱蘸浓墨融入红红的春联,此次活动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7.
春联与桃符     
《兰台世界》2004,(6):39-39
据宋代张唐英著《蜀杌》和《宋史·蜀世家》两书记载,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在新年到来之时,命学士们“题桃符”,他认为学士们题得不好,就自己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但桃符与春联却不能混为一谈。桃符的出现早于春联。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两块长约七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2月2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戊戌新章—国博春联展"开幕,展出50幅春联作品,字体丰富多样,艺术风貌纷呈。"春联"作为一种表达吉庆祥和节日气氛又具艺术审美价值的传统文化样式,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冀,又与时俱进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饱含着催人奋进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周刊》2011,(48):16-16
马英九办公室12月19日公布了2012年春联及红包,以“龙”为设计主题,呼应“龙”年来临,马英九亲题“龙腾虎跃,福满宝岛”。马英九办公室已准备30万份春联、25万份红包,20日起赠送给所有到马英九办公室所在地参观的民众。  相似文献   

10.
名人与春联     
春联历史悠久。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表示对新的一年最美好的祝愿。古往今来,不少名人都曾挥毫撰写楹联,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  相似文献   

11.
为了丰富读者的文化生活,营造节日喜庆气氛,使广大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一公共文化平台,2013年2月2日上午,黑龙江省图书馆分别举行了"笔墨迎春——送春联"、"肖像——来自南极、北极、非洲  相似文献   

12.
乾隆皇帝过年李文我们通常所说的新年,一般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前一夜即除夕,人称为“大年三十儿”。老北京过年有守岁、吃年饭、拜年、送对于(春联)、贴年画、放鞭炮、走亲戚等等习俗。家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在那特有的胡同文化的氛围中,京味十足。正所谓王安石《...  相似文献   

13.
像一幅幅迎新的春联,似一枚枚精美的贺卡,像一阵阵催征的战鼓。《前进报》周末版于去年初以崭新的风貌展现在读者面前。截至1月底已出版57期。她以较高的品位、丰富多彩的内容围绕中心、贴近中心、宣传中心,贴近官兵实际,有声有色地走近了官兵生活。  相似文献   

14.
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黑龙江省图书馆和哈尔滨书画院于2010年2月4日上午联合举办了第三届笔墨迎春——送春联活动。活动仪式上,黑龙江省图  相似文献   

15.
<正>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大扫除、备年货、贴春联、吃年饭都成为过年必不可少的环节。最有仪式感的环节,贴春联算得上是一个。红红火火的春联一贴,把即将过年的气氛推向高潮。红纸书写的吉祥祝颂对偶句,有的传统,有的新潮,内容大多呈现吉祥美满的寓意,渲染出浓烈的佳节气氛。不仅如此,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里,不时地会闪动着时代的光影、反映着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名人与春联     
春联俗称贴门对,作为我国传统风俗,由来已久。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寄托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不少名人都曾撰写楹联,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  相似文献   

17.
论朱仙镇木版年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蕊 《新闻爱好者》2010,(6):159-160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演变之轨迹年画即版画,是指过年期间特有的民间工艺。它的起源和春联一样,都和古代的桃符有关。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中引《黄帝书》:"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岁末,延续16年之久的《闽西日报》春联大赛又在龙岩市290万城乡民众的期盼下如期登场。这个在全国楹联界持续最久、影响巨大、极具知名度的赛事,在龙岩市民的心目中,其深入人  相似文献   

19.
林散之     
书画家林散之,1898年农历十月初七生于江苏省江浦县乌江桥北江家坂村。他父亲林成璋是一位天性诚厚,无意功名的读书人,其个性与学养对林散之有直接的遗传与影响。林散之三岁即喜写写画画,五岁能对物写生,六岁人塾读书。习字则从描红入手,继临颜,柳名碑,12岁已能为邻居写春联。  相似文献   

20.
正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山海经》中等文献记载可知,门神信仰和门神画可以看做是民间年画的前身。后来大门上画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