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生源质量相对低下,教学资源匮乏,知识的实践应用要求较高,学校的管理方法和机制筒单。这些给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产生了职业倦怠。怎样才能克服职业倦怠,从主要影响因素社会因素、职业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而这其中最重要和最易操作的是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本文主要从学校工作和个人努力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由于不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对自身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状态,使教师厌烦和畏惧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心理反应。如何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再闯新路,关注教师的工作状态,挖掘其潜力,焕发其热情,提升其素养,对消减教师职业倦怠、拓宽教师发展之路、增大课改成效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立华 《文教资料》2007,(28):92-93,90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种由于工作导致的职业流行病,有时也称为"职业衰竭"、"职业枯竭"。教师有"职业厌倦感"并不是教师的专利,它是一个"大众病"。寻求良药是我们教育的希望,我们只能正视现实,尝试着改变自己的一些工作方式,把自己的生命融进职业生活中,并从职业中得到幸福快乐和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卿素兰 《辽宁教育》2013,(2X):19-19
<正>问题:我当老师快十年了,激情也燃烧得差不多了,一方面是教材都教了好几遍了,该有的知识和技能都已经有了,另一方面我们确实很累,后来听说我这种状态叫职业倦怠,我现在怎样才能克服这种倦怠?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卿素兰):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等症状。对教师而言,情绪衰竭是由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教育干部座谈会上,大家的焦点集中于农村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笔者深有同感,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职业倦怠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和专业发展,进而影响到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提升。 一、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第一,待遇偏低。曾经有一个调查数据表明,有71.1%的公众认为,教师是一个很累并且没有成就感的职业,仅有13.2%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较高。另一项统计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少一个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像这样高强度的劳动,得到的报酬却没法成正比。以某县为例,一个工作20年左右的教师,月工资仅2000余元。教师工作是一项无法量化的工作,能量化的都是表面的东西,而真正起作用的是敬业精神,当教师发现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是如此之低的时候,很难想象他们还会有很高的敬业精神。没有了敬业精神,随之的是失去工作热情,情绪厌倦,行为懒散,对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提不起兴趣,时间一长,职业倦怠感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知道,如果反复做同一件事,久而久之,就会感到疲倦,对工作对生活也会觉得乏味,没有新鲜感受。我们教师如在一年又一年教材、工作环境不变的情况下重复性能教书,也会产生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但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下面我就针对克服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唱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走上讲台,满怀理想,大胆地为自己描绘未来的育人蓝图.然而,工作中等待他们的并不是如诗如画的场面,相反很厌倦.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纷杂繁重;期望值高,心理负担重;学校管理方式简单,缺乏人性化;报酬待遇偏低,心理失衡;牵连责任多,缺乏安全感等.然而,职业的使命注定了我们不应该消极对待,而是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实际中努力摆脱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各类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图书馆服务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使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及其质量打了折扣,也制约了图书馆服务的提升.图书馆员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如何调节自身心理、行为,更好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应对职业倦怠,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给教师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还要尽可能地发挥教师的自觉能动性。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调查检测都显示出我国教师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据教育部调查显示,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目前,教师已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而这种心理问题不仅对教师自身有影响,更严重的是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面对在圣洁的教育园地里发生的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教师怎么啦?"作为一名学校的领导,我非常理解教师的苦衷。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是一种对心力和体力的考验。由于长期超负荷的脑力劳动,一种  相似文献   

12.
“职业倦怠”(burnout)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描述与界定“那些供职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这一现象时,首次使用这一概念的。自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召开以来,欧美国家的学者们对之展开了越来越深入的探索。职业倦怠被视为80年代的危机和现代生活的疾病。  相似文献   

13.
职业倦怠:教师心理健康的突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倦怠是西方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研究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概念。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它的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退缩和不负责任、情感和身体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较大的心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参加过几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一次比一次感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带给学生的影响之大。在一所乡镇中学做心理健康讲座时,现场做了一个有关是否乐意当教师的调查,在座教师150多人,  相似文献   

15.
维护与促进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成为社会尤其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工作。针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本文提出若干建议,希望能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4,(A4):17-18
本文通过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分析了当前师德失范的原因,阐述了教师心理健康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进一步强调教师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设法提高职业道德素养,调节心理平衡,避免职业犯罪,为自己的心灵构筑起一座坚固的幸福大厦。  相似文献   

17.
18.
英国《泰晤士报》(教育副刊,1997年)曾用带有调侃性的语气说:"你是否士气低落、精神压抑,感到自己为社会病症承担了不公正的指责?如果是,那你肯定是教师。"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常感到工作没意义、没价值,工作目标渺茫,对教育教学工作失去应有的兴趣,渐感焦虑与烦恼,有无助感,缺乏工作自信,缺乏进取心,工作中易躲避困难,敷衍应付,甚至年纪轻轻就盼望早日退休或者找机会"跳槽"。这些表现已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构  相似文献   

19.
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20.
<正>职业倦怠,应该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教师的职业倦怠,自然也反映着一些社会共同的原因。大而言之,是社会日益浮躁,信仰缺失与价值扭曲,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导致人生方向迷茫;小而言之,用人机制、管理机制僵化,管理者缺乏人格魅力、精神感召与价值引领不到位,也会导致激发不了动力,碰撞不出激情,感受不到意义,更谈不上更高的职业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