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生态社会主义"(亦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实现"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价值创新的。这种"创新"的根本点在于:它预示了由工业文明至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将会存在一个生态文明时代。其根据既是"生态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为切入点而批判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理论结晶,又是当代工业文明面临生态危机却难以自我克服,而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解决方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无法实现的现实使然。据此,"生态社会主义"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生存方式作为解决问题的出路:在生产方式上,它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统一与协调,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战略选择,摈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生态效益的行为,反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生活方式上,它强调消灭异化劳动和异化消费,使劳动重新成为人的自我实现的本质,并与闲暇一起变为同一过程的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从而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生活基础。在文化价值观上,它强调只有根据生态文明的生态理性来约束工业文明的经济理性,并使后者从属于前者,人类才能在文化价值观上克服生存方式的"合理性危机"。  相似文献   

2.
洪亦曼 《新闻天地》2005,(9):i0006-i0008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类生存与发展讨论中的主题。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学校绿色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绿色意识,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目前学校绿色教育的宏观背景,揭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信息系统工程》2013,(8):10-10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7月20日在贵阳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发来贺信。本次年会主题为"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变革与转型——绿色产业、绿色城镇和绿色消费引领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4000多位中外嘉宾应邀参加论  相似文献   

4.
伍凤珠 《大观周刊》2012,(32):89-89
建设生态文明是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文明关键是改变领导者的政绩观、生产者的生产观、消费者的消费观,实现思想与认识水平的生态化;建设生态文明保障是政策和法律体制的生态化;建设生态文明要重视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本文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提出了公共图书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祖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图书馆的生态效应将成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从生态文明系统建设角度分析了目前面临的问题,探讨了系统建设的原则和可行性,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李婧 《大观周刊》2012,(3):38-38
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和新的方向。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和体现,也是关系到中国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从理论上正确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本文就是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理论基础问题,使得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更深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作为广播媒体,如何运用自身特点加强对生态文明问题的关注,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如何运用自身优势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更好的和谐发展,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一、宣传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档案是环保部门对于环境保护活动的信息记录,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对所积累和形成的相关档案进行分类、鉴定、管理和利用,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加快环境保护档案建设,既是对我国现有档案工作体系建设的有效补充和完善,也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建设环境保护档案对我们改善社会政治生态、实现科学决策、促进社会和谐、繁荣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英芹 《大观周刊》2011,(22):105-106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田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既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也蕴含着浓厚的实践基础。深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基础,对于树立人们的生态文明先进理念,并使之成为其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昉 《大观周刊》2013,(2):10-10
今年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名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从哲学角度来看,研究如何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发展、如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来建设“美丽中国”等问题.我们从整体性、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生态伦理的哲学角度去思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吕长元 《大观周刊》2011,(15):293-293
生态文明是时西方工业文明的批判和反恩。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要与自然发生矛盾,我们只有坚持生态文明去建设.才能具有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我们只有利用系统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去观察生态问题,解决生态问题,才能最终实现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3.
对旅游新闻中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引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倡导和建设生态文明时代的背景下,媒体需要及时转变思路,需要通过典型事实帮助地方在旅游景点开发中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原则,引导公众不仅培育环保意识,而且积极参与,媒体自身也要接受社会监督,以使中国的环境生态得到修复,旅游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结合数字档案馆生态文明发展的困惑,从生态文化、制度生态、建筑人文生态、网络语言文化新语境及生态道德教育五个方面阐述了数字档案馆生态文明体系,以期对我国数字档案馆事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是当今社会现实对大学生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期盼。大学生应该通过生态环境教育的培养,意识到自身要对保护生态环境负担起的责任和义务。本文制定了生态文明教育框架,在学校和社会的共同配合下,运用讲授、实践和研究三种方法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他们在实践中对这些知识的运用能力,进一步激发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的欲望和热情,转变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最终掌握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自觉成为一名保护生态环境的参与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是当今社会现实对大学生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期盼。大学生应该通过生态环境教育的培养,意识到自身要对保护生态环境负担起的责任和义务。本文制定了生态文明教育框架,在学校和社会的共同配合下,运用讲授、实践和研究三种方法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他们在实践中对这些知识的运用能力,进一步激发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的欲望和热情,转变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最终掌握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自觉成为一名保护生态环境的参与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江可可 《今传媒》2016,(9):36-38
20世纪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格局中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应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有机系统。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制度自信同时也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基本。制度自信并非凭空而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具有怎样的优越性,可以通过追溯至马克思生态思想以根究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厦门市生态文明形象的媒介构建模式,以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四大门户网站,2006至2015年十年间的生态新闻标题为研究样本,使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方法,探讨生态新闻的报道框架、议题类型、话语策略和修辞方式。研究发现,厦门生态文明形象以正面形象为主,中性形象为辅。政府是生态文明传播的积极推动者,生态形象事关政府形象。通过选择权威信源、多元修辞技巧和消息体裁,媒介和政府表现出公共传播的策略性。最后,生态议题引进更多的参与主体、切实开展生态传播效果调查,以及提高深度调查报告的比重,这些措施能进一步促进生态传播。  相似文献   

19.
韦正兰 《大观周刊》2011,(34):92-92
生态文明,就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社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既指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否和谐。本文提出“册南模式”的创新发展思路,搭建“中心+合作社+农户”的发展平台,为册亨养殖产业和养殖合作社与农户之间探寻出了一条健康、快速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生态文明内涵。在生态文明制度的严重缺失的当下,深刻挖掘邓小平生态文明思维,对于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抓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