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屏世界》2016,(1):123-123
江苏城市频道开创中国"民生新闻"先河,2016年深化民生新闻,开拓民生娱乐、民生服务,全面开启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蒋京兰 《新闻世界》2010,(7):189-190
"民生新闻"应以"民"为主体,以"民生"为题材。因此,对"民"与"民生"的理解至关重要。"民"有"市民"和"农民",而"民生"有"大民生"("国计")与"小民生"。而现实的"民生新闻",却恰恰在这两点上存在误区:其一,可见"市民"而不见"农民",这就使得农民在"民生新闻"中缺席;其二,多见"民生"而少见"国计",这就使"民生新闻"流于形式、沦于琐碎。  相似文献   

3.
《湖北档案》2013,(9):10-11
转换角色,适应特大城市建设要求2007年,国家档案局发布《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民生档案"及建设"两个体系"的概念,即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确保民生档案齐全完整;建立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民生档案服务民生。  相似文献   

4.
相比其他城市,重庆市的公租房模式好比"乌托邦"式的特例。但各地的具体情况显然不一,重庆模式能否被复制?时值三伏,"火炉"重庆热得不讲道理。但在民心佳园和康庄美地这两座壮观的公租房小区里,来自地方政府和各类机构的干部、学者等访客仍然一如既往地从冷气大巴里鱼贯而出,好奇地张望,还热情地和居民寒暄。  相似文献   

5.
"让老百姓上电视",2007年广东省梅州市广播电视台第一档民生栏目"民生820"开播了。在发展过程中,这个一度以模仿、借鉴"南京零距离"等国内知名栏目起家的地方栏目,也曾因民生新闻自身的局限性被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在2010年,根据央视索福瑞的收视统计,该栏目全年栏目收视率月均达30%,  相似文献   

6.
电视民生新闻从《南京零距离》开始已经历了十年的发展,期间先后出现了"报道型"、"帮忙型"和"调解型"电视民生新闻类型。这三种类型不是后者取代前者,它们是在完善前者问题的同时与前者并存的,对自身问题的正视和修正体现的是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7.
2002年江苏卫视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栏目开播,被视为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打破了以往新闻的高高在上,也在全国各地方媒体中掀起了一场"民生新闻热"。随着越来越多的民生新闻栏目涌现,参差不齐的新闻质量也暴露出定位模糊、价值观移位等问题。在民生新闻即将迈入第十个年头之际,如何寻求节目质量的突破与转型成为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将对民生新闻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品质提升与转型思路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路在何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静  孙阳 《新闻世界》2010,(11):62-63
民生新闻走过了人见人爱的亲民性初期,进入到过于琐碎化而屡被诟病的阶段,面临"生存危机"。民生新闻到底该向何处走才能走出一条"生路"、才能在"后民生"时代继续保持活力?本文将对民生新闻的现状、民生新闻的弊端、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等三个部分进行梳理,提出民生新闻"融入主流是必然趋势、强调策划是生存之本、舆论监督是制胜法宝、人文关怀是终极品格"的观点,以期能为民生新闻找到走出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节目内容从"小民生"向"大民生"转变,体现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民生新闻节目的报道要贴近百姓的视角,符合受众的需求,但是民生新闻不仅要反映"柴米油盐"等百姓起居饮食、日常生活的事情,还要站在民生的角度,用群众的语言去解读党的方针政策、政府部门的举措以及社会发展的现实等具有导向性、前瞻性命题,把民生报道扩展为具有更深意义的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10.
电视民生新闻的本质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电视公共新闻的本质是回归新闻的公共性,两者在本质上相通。本文试图借鉴公共新闻的公共领域建设特征,结合国内民生新闻发展的现状,探索电视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突破的途径,由"小民生"演变为"大民生"。  相似文献   

11.
黄保才 《新闻实践》2010,(12):32-33
民生有"小民生",亦有"大民生",民生新闻不仅仅要反映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与人民群众关系紧密的政府举措,其实也是挺"民生"的。关键是在操作中要站在民生的角度来打量、权衡和包装。民生新闻最核心的要素是民生视角,最关键的是找准第一落点,即如何有利于提升社会公众的生活幸福指数和尊严。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报道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2010年11月起,温州都市报推出"都市新闻·民生"版,在版式、内容上大胆创新,在文章和标题处理上力求"接地气",体现了"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着重突出民生新闻的地域性、贴近性、人文性,创新了民生新闻的价值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毛家敏 《新闻前哨》2011,(11):56-57
"民生"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每一级政府重点关注的一件大事。民生新闻也同样成为近几年媒体宣传报道的关注点。什么是"民生"?《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人民的生计"。"人民的生计"应该包括很多方面:凡是关乎各阶层人民生存的东西,都是"民生"概念所包含的。  相似文献   

14.
辛刚 《新闻窗》2011,(5):116-116
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字眼,使人文关怀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2011年"两会"上进行审议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坚持了民生优先的原则,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5.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13,(2):1-1
中国统计学会2月8日发布了2011年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报告,"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弥补了仅仅依靠GDP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不足,包括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科技创新、公众评价6大方面的42项指标,是在2011年首次发布的"综合发展指数"基础上修改完善的。据中国统计学会分析,  相似文献   

16.
何立 《新闻实践》2010,(12):65-66
"动感"一词,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指绘画、雕刻、文艺作品中的形象等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觉。把"动感"这个词移植到电视民生新闻中,就是要让静态的民生新闻"动"起来,让动态的民生新闻鲜活起来,从而进一步增强民生新闻内在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外在的冲击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王玮 《新闻实践》2011,(6):54-55
如果从1995年北京电视台的《点点工作室》算起,经历了近20年风雨彩虹的电视民生新闻,从探索到不断创新、从成长到典型推广、从热捧到非议不绝,可以说,它仿佛已从"青壮年"步入了"更年期"。为此,我们必须冷静思考、创新举措、沉着应对,以便让百姓喜爱的电视民生新闻在传统媒体转型升级之际,继续保持活力,实现"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8.
刘华 《新闻世界》2012,(7):84-85
民生新闻在响应大众的同时,渐趋媚俗化,时政新闻则有浓厚的官本位思想且墨守成规,无法顺应时代。本文对如何将"时政"与"民生"相结合,更好地发展民生类新闻节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汪亚光 《兰台世界》2014,(12):43-44
本文作者经过相关资料研究分析,首先简单概述了宋代经济立法,然后分别从宋代经济立法的"民生"制度以及"民生"思想进行详细研究,最后指出宋代经济立法中"民生"思想的现实意义,希望能够促进当前经济立法的实施和进行。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官员要"情系民生",那么作为一个记者,要不要"情系民生"呢?有的记者说要当"无冕之王";也有记者说要为民请命。我的回答是:党的喉舌要当得好,民生要系得好。不仅要"系",而且要"系"得紧密,"系"得长久,"系"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