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兵  孙青 《兰台内外》2008,(2):13-13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除了宗教这一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外,奥林匹克运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社会现象。古代奥运会诞生于古希腊的被称为奥林匹亚的村庄,每隔4年举行一次,前后历时长达一千余年。后来,由于宗教王权和连年战争的原因,古代奥运会被迫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人类记忆中一个神秘而久远的梦。  相似文献   

2.
杨立川 《今传媒》2005,(6):15-17
传播习俗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习惯性、风尚性特征的传播现象。在整个社会传播现象中,它具有基因性的意义。它常常强烈地影响到一个时代、一个地区或一次传播活动的面貌、成败。它受制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并随着人类社会生活诸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对于作为大众传播活动的新闻事业而言,合理地利用传播习俗,无疑是新闻传播活动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它直接体现着报纸的立场、观点。报纸言论多种多样,小言论就是其中的一种。虽然它篇幅较小,但对于引导舆论、明辨是非、弘扬正义、鞭挞邪恶有着很大的作用。各种报纸都很重视小言论。那么,怎样写好小言论呢?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周刊》2006,(25):79-79
墨西哥艺术系列展近日在中国美术馆亮相,该系列展览包括“墨西哥绘画:从壁画三杰到当代”“墨西哥现代建筑展”和“墨西哥当代陶艺展”。  相似文献   

5.
差不多一百年前,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从经济独立、人格独立、信仰独立、妇女解放等诸多层面论证儒家伦理、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不合,以为中国要向现代转型,要从农业国转为工业国,就必须彻底批判孔子之道,必须全盘西化,接受法兰西文明自由、平等、博爱及民主,与世界同步,与传统决裂。陈独秀的看法自有其道理。因为中国自从与西方  相似文献   

6.
张孟军 《青年记者》2007,(20):67-67
透视性系列报道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报道方式。常说的透视,一般指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粗远细、近宽远窄的焦点透视和近处艳丽远处灰暗,近处清晰远处模糊的空气透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清楚地看到事情的本质"。透视从本质上讲是暗示出物体的深度。由此,我们可以把透视性系列报道理解为记者围绕同一主题或同一题材,在一定时间内就人们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多次性连续报道,剖析社会现象,揭示社会问题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7.
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到现在,电子计算机技术以空前的速度急剧发展,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产生多次质的飞跃。在电子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电子计算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愈加普遍,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电子档案也随之  相似文献   

8.
传播习俗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习惯性、风尚性特征的传播现象。在社会传播现象中,传播习俗具有基因性的意义。它常常非常强烈地影响到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甚或一次传播活动的面貌、成败。  相似文献   

9.
李樯对现实的准确把握,令影片具有一个近乎完美的“当代中国”的质感,却也同时抑制了许鞍华擅长的对无奈现实笑中带泪的跳脱处理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温饱已经基本不成问题,“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许多家庭的消费结构中衣食住行开支所占比例相对减少,媒介文化娱乐消费比重正逐步提高。我国的彩电、VCD和DVD销售量直线上升、报刊订阅数逐年增加等迹象都表明,媒介产品使用价值中的基本功能已经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跳出个人具体生活经历的局限,不理解这一代人与变革中的中国社会之间的关系,我们就无法认清这一代独生子女是如何被中国社会塑造成今天的样子的  相似文献   

12.
今年伊始,中国的大众开始强烈关注一系列流行文化现象并投入巨大的热情。网络红人“芙蓉姐姐”群体、青春偶像“超级女生”、收视热点《大长今》等等,都成为中国今年流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热点现象。如何透过这些消费文化的表层,发现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巨大变迁,“新闻中国九月论坛”力邀思想界的学者,以开阔的视野与多元的视角,为您解读当代中国人价值重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跃珍 《图书馆学研究》2005,(9):100-100,F0003
文章介绍了书影、书花的历史源流,并论述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功用。  相似文献   

14.
孟庆鸿 《新闻记者》2002,3(1):54-57
我在2001年第9期《新闻记者》上读到白子超先生的《中国当代新闻史的缺憾》(以下简称《缺憾》)一文 ,文章指出了近20年中国当代新闻史撰写中的一些缺失。在缺少争鸣与探讨的新闻界 ,这样的文章很少读到 ,我仔细拜读 ,收益颇多 ,但对于文中的观点并不完全同意 ,下面逐一论述。晚报的客观历史地位《缺憾》一文主要是以晚报作为个案剖析中国当代新闻史研究中的不足的 ,认为在当代新闻史的研究中对晚报的研究不够 ,在著述时应增加相应篇幅。我也认为对晚报的研究应予重视 ,但重视到什么程度 ,则有异议。在建国以来形成的新闻体制中 ,新…  相似文献   

15.
关于英雄     
依我看来。英雄崇拜是一种最为普遍最为长久的社会现象。英雄崇拜几乎是不分人类种族、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的。每一个民族。都必有她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英雄偶像,而且就英雄的界定和评判而言。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习惯的民族,几乎有着共同的标准。比如,我们就曾经在美国、俄国、阿尔巴尼亚等等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电影屏幕上。被他们塑造的英雄而感动过。看来人类的英雄崇拜标准。确有许多不约而同、无法解释的共同点。又比如日本人就崇拜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关公。美国人要学习中国当代英雄雷锋。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与现代:中国图书馆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7.
黄丹 《新闻知识》2006,(7):39-41
什么是新闻价值?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事实上,新闻价值观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它必然要受到同时期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在新闻事业产生的一百多年里,新闻价值观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新闻价值观就有了传统与现代之分。本文拟对传统新闻价值关与现代新闻价值观进行对比分析,期望能对新闻价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有更全面和深刻地认识。一、传统与现代新闻价值观的不同释义传统新闻价值观主要以要素说为核心,虽然对新闻价值所具备的要素有不同的认识,但大体上一致认为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民俗风情与历史文化及广告彼此存在又联系着.民族的、民间的或民俗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生长在社会生活的沃土之上.同样,社会也并非是空洞的概念,而是由活生生的人及他们的文化活动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刘怡 《新闻知识》2008,(4):77-79
中国目前处于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换时期,从社会历史及其发展的观点来看,中国并未具有产生完整意义的后现代文化的社会土壤,后现代只是中国当代社会的前景预设。但是由于多元文化的存在,后现代文化渗入到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后现代角度理解网络论坛,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20.
辜鸿铭在1915年出版的《春秋大义》中谈到如何评估一种文化(文明)的价值:"欲估价一种文明的价值,我以为最终必须要问的问题,不是该文明业已或能够建造怎样巨大的城市、怎样辉煌的屋舍,怎样齐整的道路,也不是该文明业已或者能够发明怎样美观舒适的家具、怎样巧妙适用的物件、工具和设施;不,不是这个问题,甚至不是该文明已然或者能够发明怎样的机构、怎样的艺术和科学。欲估价一种文明的价值,我们必须要问的问题,是它生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