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业万岁     
我经历了生平最短的一段职业生涯:14天。连同事都还没有来得及认全。去过一次食堂,因为去晚了没有享受到12块钱一次的自助餐,吃了7块钱一份但是足够两个人吃的鱼香肉丝。起过一次大早,7点多出门的时候看到公交车站里入手一个煎饼,我想了想,我应该做一个合群的人,所以也买了一个,加了俩鸡蛋俩火腿  相似文献   

2.
张永梅 《云南档案》2013,(10):16-16
近日,四位南美乡南美村委会的拉祜族同胞由于将结婚证遗失,需要重新补办结婚登记证,特意来到临翔区档案馆查阅档案。区档案馆的查阅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四位拉祜族同胞,详细询问,按照当时结婚登记的年月,提调馆藏档案,为他们找到了当年的原始结婚登记表。这是南美乡的拉祜族同胞第一次到我馆查阅档案,查阅到的原始结婚登记表为他们补办结婚证提供了真实凭证,真正体现了档案为民生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结婚那一天     
华杉 《湖北档案》2002,(9):30-30
那是我生命里永远清晰的一天。那个下午我与她去镇上登记结婚。当我们填好表,当我们郑重地按下指印,当看着那位老一笔一划地填写结婚证时,我有一种说不出也说不清的感受。是幸福、是惊奇、是庄严、是留恋……我们只是平静地望着、等着,仿佛在等一件极平常的公务。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我打开我的家庭档案,一眼就看见了一张红色的结婚证,它是一个家庭诞生的历史见证。我结婚在20世纪70年代,仔细端详着证书,封尘了三十多年的回忆,像一股绵长的细流,在心的深处缓缓流淌,它在我年轻时滋润着爱情,在中年时提醒我努力工作,担当起家庭的重任,在老年时,将见到我俩手牵手的夕阳红。想起结婚证上的"木供...  相似文献   

5.
刘某和张某1996年在西安市灞桥区灞桥镇政府领了编号为“104”的结婚证,成为合法夫妻。因种种原因,如今两人决定协议离婚。在准备好一切相关材料后,两人当天一早来到灞桥镇政府盖了最后一个章子,就直奔灞桥区民政局准备领取离婚证。来到区民政局,夫妻俩把结婚证和相关材料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在查寻后告诉他们:“我们这里有编号为104的结婚证档案,可是上边写的不是你们的名字。”夫妻俩对此感到非常奇怪。在工作人员的建议下,两人回到灞桥镇政府,欲查找当年结婚时留在镇政府里的档案。谁知工作人员一番查找后,竟然没有找到他们的结婚档案,…  相似文献   

6.
2004年7月26日,昌宁县鸡飞乡八甲村一位妇女从乡下赶来县档案馆,请求查找婚姻档案中结婚证存根,帮助她解除痛苦婚姻。这位名叫李翠莲的妇女于1979年结婚,因丈夫外出10多年查无音信,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李曾到县法院起诉要求解除不幸的婚姻,但因结婚证丢失,无法证明他们的婚姻关系,法院无法作出判决。焦急中她想起结婚时登记的表有结婚证存根,于是来到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及时查阅档案找到了她的结婚登记表,并出具了证明,为她复印了原始记录,拿着档案依据,她激动地说:“有了这个证明,法院可以顺利的作出判决,我可以脱离婚姻的烦恼,很感谢你们…  相似文献   

7.
手中拿着我(柳玉兰)跟爱人的这张结婚证,心中思绪万千。它虽然不像现在的结婚证那样小巧精制,但却是我30多年婚姻生活的见证。多少年来,我的家从甘肃搬到沈阳,从平房到楼房,从小房子到大房子,旧东西扔了一批又一批,唯有这两张结婚证是我们夫妻俩的珍藏。它跟随着我们走过30多年的里程,和我们共同品尝30多年幸福生活的美酒。  相似文献   

8.
三弟的婚礼     
回老家去参加三弟的婚礼。坐了八个小时的火车,到了县城。没有回家,直接就去了百货大楼,给三弟买了一台DVD。去年春节和三弟一起喝酒的时候,说过等他结婚了,会送他一台42寸的彩电的。可这一年,我在外面混得也不好,不能实现承诺了。并且,三弟的后面,还有四弟、五弟、六弟、二妹、三妹、四妹……这个头开了,以后我的日子就苦了。  相似文献   

9.
一个称职的父亲首先应该是负责任的,每个父亲应该对家庭负责任,不论你是在遥远的异乡,还是在孩子身边。亲爱的小帆:去年你从哥大毕业的时候,要我别叮你找工作,说你要先去游历,接着背起行囊,一个人去了欧洲。德山万水你独行,在那儿又没什么朋友,还买廉价机票,住青年旅社,我和你妈妈不放心,却不敢拦你,只好提心吊胆,一路电邮联络,想象你在那七个国家的遭遇。当你到华沙的时候,我们原以为你就会回纽约,却听你说看地图离北京不远,于是又飞去了北京。  相似文献   

10.
遍地姻缘     
庄羽  萧枫 《出版参考》2005,(3):10-11
迄今为止,我养过一只狸猫,她在一岁三个月的时候被野猫搞大了肚子,大概没脸回来见我,只在阳台的废纸箱子里留下一窝贼眉鼠眼的后代,从此音讯全无。后来,我又养过一条公狗,叫晃悠,虽然咬牙给它上了户口,但由于它的身形过于庞大,在去年轰轰烈烈的打狗运动从文斗转向武斗之后,最终成了牺牲品,我至今记得那一天当我怀揣着五千块钱哭天抢地的跑到派出所去要狗的时候那个胖子扔给我的白眼,  相似文献   

11.
最近,根据市有关指示,我县为持有“结婚证明”的插队知青办理子女户口“农转非”手续.但在前几年的动乱中,不少知青的“结婚证”已损毁或丢失.于是知青纷纷来我馆查找凭据.仅半个月的时间,我们就根据原始材料出据“结婚证明”21份.  相似文献   

12.
2011年4月18日,银州区居民吴玉兰为给儿子安置工作,专程从沈阳来铁岭查阅结婚档案。原来,吴某的丈夫申洪超工作单位沈阳市铁路局最近安排一批子女就业,条件必须是本厂职工子女,吴某儿子2008年从部队转业至今一直没有工作,正好符合安置条件,在资格审查时需提供结婚证,申某于1994年1月7日死亡,由于结婚证丢失,无法提供证明,接待人员在了解情况后,通过微机检索,很快在全宗57-2-84-96查到结婚申请书并给予复印,吴某高兴地说:这可是我儿子一生的大事,有工作了比什么都重要,真是太感谢了。  相似文献   

13.
张鹏 《记者摇篮》2006,(5):24-25
2000年元月,顶着一场罕见的大雪,我第一次来到辽宁电视台,面对这栋陌生大厦的时候,我唯一的念头是先进去暖和暖和。随着雪花在身后渐行渐远,七个年头悄然流逝,在我眼中,这栋大厦由繁复到简约,大厦里的人由陌生到熟识。光阴荏苒,这个季节桃花又开,《记者摇篮》的这个命题也突然让我刻在心里的些许印记渐渐清晰,藉着春风得以绽放。“记者要成长,必须打大仗、打硬仗”一位资深的记者同志对我讲这句话的时候,我还远没有像今天这样体会到其中朴实厚重的分量。2000年,恰逢辽宁国企三年改革脱困进入决战阶段,我来到国企报道组的时候“一穷二白”:大…  相似文献   

14.
人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还真是。上次朋友介绍我去拜访一家公司,他很自信地跟我说:“去找他们吧,他们老大尹总极度崇拜我。他跟我说,我如果没有结婚,一定出门被大龄剩女们五马分尸。”我去了,然后亲耳听见坐在我对面的那位下属如此介绍他们的领导:“尹总要是没结婚,一定被大龄剩女五马分尸。”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男女地位平等。男女结婚要经有关部门按照我国《婚姻法》核准后签发的结婚证.男女双方人手一份。结婚证是婚姻合法的有效证明。也是结婚后男女权利地位的象征。与结婚相对的则是离婚,如果已婚者离婚就要按照规定,经上述部门办理离婚手续。在准予离婚时则要签发离婚证。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样法律效力。然而.在旧中国曾有过以男尊女卑为背景的休妻制。  相似文献   

16.
违背妇女意志的暴力强奸罪 河南信阳县明港镇大胡村农民靖志平经人介绍, 相见了确山县双河乡的姑娘刘某,两个月后,两人领了 结婚证,让乡里乡亲喝上了喜酒,这是1987年的7月 初。 婚后第6天,刘某发现两人性情不合,便跑回娘 家。由于对自己的婚姻不甚满意,一年后她向法院提出 离婚。法庭传双方到庭,靖志平同意离婚,但提出要女 方退出1200元的彩礼钱,刘不同意。 以后,法院又先后4次开庭调解,刘某愿退460元, 而靖志平坚持要800元。法官说:“双方是草率结婚,婚 前感情基础不好,夫妻关系现状也不好,准予你们离 婚。退多退少的事,各自回去再考虑,一星期后再开 庭。”  相似文献   

17.
在黑夜漫游     
快两个月没有坐下来为这个栏目写文章了,原来放弃一个熟悉的地方是如此轻易。就像我曾经最爱的那家咖啡馆,有一种5块钱的水果杯,后来从美国回来我发现它涨到了8块,这3块钱深深伤了我的心,所以我现在每周去星巴克,吃18块一杯的水果杯,虽然它比8块钱的只多几个提子和半颗草莓。  相似文献   

18.
1984年4月27日的《新华日报》在第4版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史网根受骗》的通讯。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两天后,沈琴妹来到史家,未办酒席,未经过婚姻登记手续,便草率结婚了。”这句话是有违于婚姻法的。未经过婚姻登记手续,怎么算是“结婚”呢? 所谓“结婚”,系指“符合法定条件和法律程序的男女之间的两性结合”,其本身就是一种带有法律性的行为。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定夫妻关系.因此,未经过婚姻登记手续的沈琴妹和史网根  相似文献   

19.
2011年9月25日下午三点多,一位家住上海浦东的市民匆匆赶到其户口所在地——杨浦区大桥街道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申领低保补助。窗口人员经过询问,发现他没有携带婚姻证明材料,按照规定无法办理。这时如果他返回浦东家里取结婚证或是到区档案馆去补开证明,一去  相似文献   

20.
栗:创作"面具"系列时有没有特别的生活上的感觉呢?曾:我觉得可能是我到北京以后,刚开始真正可以交流的朋友其实很少,互相之间场面上的感觉太多,而且又需要和很多人去打交道,需要和很多人见面。我在武汉的时候就很少去交新朋友,也不会社交,都是很自然的从小长大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