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从名字说起大概刚认识我的人都会好奇,一个美国人为什么会取这样一个中国名字——龙梅,其实早在二十年前我就有了第一个中文名字:伊丽莎白,因为我的英文全名是Elizabeth Brantley Turner,但我在美国并不常用Elizabeth这个名字,所以之后在北京读书时的一位好友为我选择了"梅"字,与美国的"美"音似,并冠以龙姓,因为我生于1976年,属龙。另外,"龙梅"还是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人公之一,代表着一种中国精神和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2.
杨靖宇,这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一位英雄。对杨靖字这个名字,我们是敬仰又熟悉的。但杨靖宇在中国东北做地下工作时还有一个名字——张贯一,这在党史上很少提到,许多人更很少知道了。  相似文献   

3.
编辑的价值     
我曾为做了一个默默无闻的编辑而懊悔,因为书本上,那只是近年来才在或前或后的某一角落中印上的责任编辑的名字,远不及著书者的名字显赫。我参观书展,徜徉在这书的丛林中,眼前闪过一个个我所熟悉的那些著书立说者的名字,一种由衷的敬意,在我心中阵阵泛  相似文献   

4.
我上小学的时候,不幸遇到一个对我很有成见的老师。自习课,小组长抄讲话同学的名字,其中有我,我不服气——明明我睡了一节课,哪儿有讲话——找老师论理,老师一翻白眼,冷冷地说:“班上这么多同学,为什么就抄你名字,不抄其他同学名字呀?说明你即使这一次没讲话,以前也讲过!”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片云     
上小学时,我无论如何也写不好自己的名字,我的老师干脆以同音字代之,“苾雯”成了“必文”。只有一个人一直固执地使用那个复杂而生僻的符号。那就是我的父亲。正因为他的固执,我才在离开学校时恢复了我的名字。父亲为什么要给我取这样一个让人感到麻烦而且常常写错的名字呢!几年前,父亲来省城开会,闲聊时,我问及此事。父  相似文献   

6.
记者的名字应该写在哪里?有人也许会说,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记者的名字当然要写在自己的作品上面。是的,作品是记者的身份证,作为一个记者,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让自己的作品说话。我是记者,我写故我在。但我觉得记者的名字仅仅写在自己的作品上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7.
侯军 《全国新书目》2010,(11):78-79
4月28日下午,办公室电话铃声响了起来,话筒里传来的是陌生的女声:“您是侯军先生吗?太好了,终于找到您啦!我是谁?您肯定不认识我,但是,我从认识我爱人那时起,就老是听他说起您的名字,我是替他找您的,老费劲了!我爱人是谁?哦,他叫何玉鹏,也是您的同行,是大连新商报的记者——您还记得吗?二十多年前,  相似文献   

8.
2008年新年,出版社给我们工作在一线的编辑更换了最新配置的、实用、漂亮的电脑,为的是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理解领导的良苦用心,所以我也使劲的、用心从网上挑选了一个桌面背景图,来时刻激励自己。桌面图的名字是我自己起的,名字叫“石头上开花”。  相似文献   

9.
正在濡湿闷热中,在粽香飘荡间,在隐隐的江南气息里,遥望一条河,一条江南的河。迷人,忧伤。这一天,一场"龙舟雨"刚刚下过,濡湿闷热中,粽香正在人们的舌尖上舞蹈。我用我买给自己的万仟堂茶具,装模作样地给自己泡了一壶白茶。白茶来自江南,我闻到了江南的气息。然后,我翻开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没有方向的河流》。  相似文献   

10.
刘延 《新闻世界》2007,(5):24-24
这是我见过的四个有趣的购房者,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没有房子不一定没有爱情,而房产证上没有你的名字,那他一定不爱你。  相似文献   

11.
重名的烦恼     
谢亚平 《湖北档案》2000,(12):28-29
我给女儿取了个四个字的名字,常有人问为什么,我说只为女儿能拥有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名字.  相似文献   

12.
周末没事,打开47年的用稿簿数数我到底写过多少人,得到的数字是392人。我用一个新本子把他们的名字一一登记下来,建立了一个“小档案”,上有赞扬国务院两任总理  相似文献   

13.
贝壳笑了     
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小岛上,住着一个叫王未的小女孩,她很活泼很可爱,宽大的草帽下时常露出水汪汪的眼睛,老爱调逗式的看着我笑。未未的名字本身不是这样的,原来她叫王雪莹。雪莹,多好听的名字,却在她猜中“塔罗纸牌”的那个清晨强烈要求换名字。  相似文献   

14.
在我近40年的记者生涯中,曾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先后四次给我写信。第一次,他在信末落款的名字前,冠上“一个真诚求助者”;第二次,在信末落款的名字前,冠上“一个不该忘记您的人”;第三次,在信末落款的名字前,冠上“一个知恩难报的人”;第四次,信末落款就只署了自己的名字。他每次来信,我一般都回信,于是,我们之间发生了一段书信交往的情缘。  相似文献   

15.
蒋志  许中云 《传媒》2002,(1):53-56
福柯说:音乐是毒品 最近我有一个梦想,想和一个电台联系,希望做一个一整晚的音乐节目。这个节目会用一个特别怪的名字:好听的音乐和一个唠叨的人。我做这个节目是想讲自己的音乐人生,从自己第一次喜欢上音乐开始。我在30岁之前还是一个“音盲”,对音乐毫无兴趣。我做这个节  相似文献   

16.
出版人     
出版官方有一个规定,要求在出版物的版权页上,以"出版人"的名义,署上出版社社长的名字.2009年我来北京,出任海豚出版社社长,总编室更新版权页内容,要在"出版人"一项上,换上我的名字.当时我说,"出版人"一词含义模糊,这样在版权页上界定社长的第一责任,似乎不太合适.那署什么呢?其实我在辽宁教育出版社担任社长时,就己经自作主张,为自己署名为总发行人,这也是我从国际出版惯例中学习到的一种做法.这一次在海豚出版社的版权页上,我还是将"出版人"划去,换上"发行人".  相似文献   

17.
感恩不避亲,在这里我要花点小篇幅,稍微谈一谈我的导师王锦贵教授。 王锦贵教授和我的师生关系是天作之合。这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老家在豫东的洧川,我的老家在豫西的栾川,都有一个川,我们是一个省的老乡。更巧的是,王老师的名字和我父亲的名字只差一个字,凡是熟悉我的人,听到我导师的名字,一准会认为我的导师就是我的亲叔。因为这两层原因,所以我很少向我的家乡人炫耀我的导师,我很怕那些联想丰富的四邻们以讹传讹,由此怀疑我考上北京大学的正当性,还以为我开了多么大的后门,走了多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刊中报     
泪,滴在我铅字的名字上李雷泪,滴在我铅字的名字上。由于兴奋吗?是的,是艰辛后小有成果的兴奋。处女作在一家市报上印成铅字,我竟情不自禁将报纸看了再看再看,看,再看,看得泪满双眼。透过那墨香沁人的纸,我又看到自己烈日下徒步跋涉10余公里的施工工地,逐一采访有关群众和官兵;看见自己在昏黄的灯光下先笔走龙蛇,再一遍一遍地修改,噼里啪啦拍打着身上的蚊虫……泪,滴在我铅字的名字上,那名字模糊了,模糊成一朵笑容。是啊,可以笑笑了,你不再是单纯的播种者,你已开始收获──虽然收获得微不足道。泪滴在我铅字的名字上,…  相似文献   

19.
从小我好像就没喜欢过他。他小的时候很瘦小,被放在一个垫着破棉絮的烂箩筐里,四周静下来的时候会哼哼咩咩地哭,就有人过来用脚踢一下所谓的摇篮,他便又左摆右晃地吃自己的拳头。满脸皱纹的祖母好像很喜欢他,总是摸着他稀疏的头发叫“俺的小猫儿。”于是他有了名字,大家都叫他猫儿。这些我都是听小姨说的,小姨说完这些后,  相似文献   

20.
<正>传说中的刘绍棠刘绍棠,一个好响亮的名字。还在我刚刚步入小学校门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个名字。那时,刘绍棠已经倒了霉。从老师口中听说的,是两个褒贬不明的矛盾词组:"神童作家"、"反党大右派"。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当然辨不清那么大的孰是孰非,但刘绍棠13岁就能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却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